本报讯格式范文 第1篇
“三段式”写法。
(1)标题:高度概括活动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副标题:辅助作用,进一步解释活动内容。(必要时可增加,不常用)
(2)第一段:说明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举办方、活动对象、出席人物(领导、嘉宾)及活动开展的目的。(叙述顺序无固定,条理清晰即可)
要求:信息全面、准确(特别是人物称谓)。
(3)第二段:介绍活动开展的过程、主要流程。充分表现活动的精*和成功,语言尽量简洁生动,内容全面。
要求:条理分明,思路清晰,内容简洁。(活动内容多少由活动流程决定,多则另起一段)
(4)第三段:简要总结活动的意义、影响。
相关的要求:总结*语言要与活动内容相符,积极向上。
本报讯格式范文 第2篇
1、真实性:稿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的原则,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学习实践活动的事实;
2、政治性: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师生员工;
3、时效性:充分考虑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做到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最短时间内及时快速地投递新闻稿件;
4、重要性:充分考虑所投递新闻报道的影响范围、影响深度,力求发布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新闻;
5、内涵性:切合学校和本单位的性质和特点,言之有物,传达信息丰富,叙述事实清晰,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6、严肃性:符合新闻稿件的基本写作格式,具有新闻语言风格,结构清晰、合理,语言规范、简练,表述准确、流畅,讲究遣词造句。
本报讯格式范文 第3篇
1、邮件名格式:日期班级(简要主题)
2、附件格式:日期班级(简要主题)
注意:照片请不要直接插入文档内,请单独挑选3-5张与文档一起作为附件发送(不需打包),照片文件名修改为对照片的介绍。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
叙事要不落窠臼,文无新意不出手
文无新意不出手,是著名新闻人、原《xxx》副总编梁衡的名言,也可以说是梁衡成功的秘诀吧。梁衡说,他写东西,每当提起笔,“最感头痛的是怎样避免重复:不要和别人的文章重复,不要和自己写过的文章重复。我每写完一篇作品,都自问是否与别人重复,是否与自己的过去重复。”梁衡把他在1992年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叫作《只求新去处》。
导语用事实说话,叙事要不落窠臼,有创新的追求。有人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不是新媒体,而是固化了的自己。要走出固化了的自己,就要破除头脑里原有的格式。关于这个问题,1942年,《解放日报》在一篇题为“报纸和文风”的社论中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凡是动笔之先,脑中先有了一个格式,那一定要写成‘八股’。生动有趣的材料被格式束缚住了。新鲜活泼的思想,被格式窒息死了。自己在地上画了圈子,让它限制了自己,跳不出它的圈外。所以打破格式是第一要事。”
综观有些媒体上的导语,笔者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种窠臼要破除:一是没有“为了”下不了笔。一次笔者到一家报社讲课,课前我看了当天的报纸,发现一、二版11条消息中,有10条消息的导语是“为了”开头,有一条不是“为了”,而是“为”开头;二是公文格式化。有人为记者设计了一张表格,说记者写稿时只要把这张表格填起来就行了:“ (时间) 以来,(单位)根据 精神,在(单位)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活动,广大干部群众,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一组数字)。”三是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导语的格式化。
导语用最精彩的事实点亮读者眼睛,不能满足于重复过去的话语方式,不要止于文件内容的简单搬运,不再流于旧有导语的语言表达。创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介绍几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