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总结(优选5篇)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总结 第1篇

90年代,期货交易是在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大厅现场进行的,买入卖出交易指令需要交易员用吼叫、打手势、递纸条这些原始方式给出,交易大厅如同战场般混乱不堪,交易难免会出现失误。

有些无法挽回损失的失误会被计入一个“错误账户”中向总部报告,等行情合适时再做处理。巴林银行原有一个 “99905”的“错误账户”就是专门处理这些失误的。

1992年夏天,巴林银行伦敦总部发现新加坡分行失误很多,于是给李森打了一个电话,要求另设立一个“错误帐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由新加坡分行自行处理,免得麻烦伦敦总部。

于是李森立马开设了一个新的错误账户,并选择了吉祥数字“88888”作为账号。

几周后伦敦总部又打来电话,告知新加坡分行还是按老规矩办事,所有错误记录仍纳入“99905”帐户并直接向伦敦总部报告。

“88888”错误帐户就此被搁置不用,但依然存在电脑之中,成为字面意义上的“错误账户”。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总结 第2篇

法律分析:银行是允许倒闭破产的巴林银行倒闭原因以及启示,商业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经_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意,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

法律主观:银行可以倒闭,银行在达到破产条件后,经_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意,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银行破产后,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赔偿有一定限额。

银行是经济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时候也会面临倒闭的风险。那么银行为什么会倒闭巴林银行倒闭原因以及启示?投资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以供参考。银行为什么会倒闭?流动性资本不足。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总结 第3篇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最主要成因归结于是操作风险。

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里森对影响市场走向的努力彻底失败。日经股价收盘降到17885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部位已达6万余份合约;其日本 *** 债券在价格一路上扬之际,其空头风险部位亦已达26000份合约。

从巴林破产的整个过程看,无论是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或国际金融市场都普遍认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而巴林的内部控制却是非常松散的。

总之,巴林很行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失灵了,预警系统失效,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总结 第4篇

巴林银行破产之前,管理层曾试图乞求英格兰银行出手挽救,然而这时损失已高达14亿美元,并且随着日经指数继续下跌,亏损还将进一步扩大,各方金融机构竟无一敢出手相救。

1995年2月27日,辉煌了233年的巴林银行,无可奈何地宣布破产,随后被荷兰国际集团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收购。

巴林银行的破产事件中,我们看见李森个人的贪婪与疯狂,尤其是在具有杠杆且风险极高的期货市场,李森的所作所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与后果。

但巴林银行破产的责任不能单纯归咎于李森个人。

早在1994年8月,一份关于新加坡分行的内部审计报告中提到,分行管理体制存在重大风险,李森一个人就可以使风控体系失效。巴林银行却毫无作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改变这一局面。

李森也曾为自己辩解,巴林银行规章制度和风险管理一塌糊涂,倒闭其实是迟早问题,他的所作所为以及日本神户大地震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说:“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在近30年后的今天回顾这段往事,人们不禁扼腕叹息:如果巴林银行能加强风控监管体系、将李森一人独揽的交易与结算权利分开,李森个人严守规范、合规合法进行期货交易,巴林银行是否就能逃过破产的命运、延续其233年的辉煌呢?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巴林银行就此成为令后人唏嘘的期货发展史的注脚。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总结 第5篇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李森曾发誓不再启用“88888”账户,但为了争取一位大客户再一次踏入深渊。

李森向客户提供一个不可能的期货报价,以至于一天之内损失170万英镑,为了隐藏损失,他迫不得已再次启用了“88888”账户。

然而这次幸运女神不再眷顾他。

李森造成如此大额损失,急于弥补账户亏空,失去了以往敏锐的市场嗅觉,“88888”账户的亏损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1994年初这个数字是2000万英镑,到了7月份这个数字就达到了5000万英镑。

总部派出审计员对新加坡业务进行审计核查,李森利用剪刀、胶水和打印机伪造了一份花旗银行5000万英镑的存款,蒙混过了审计。审计员曾提出建议不要让李森身兼两职,不过总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

时间来到1994年12月,“88888”账户的亏空已到达惊人的亿英镑,讽刺的是,李森此时正受邀向世界各地巴林银行职员介绍期货交易经验,银行上上下下正兴奋地讨论来年高达1亿英镑的分红。

巴林银行的分红制度极为慷慨,会拿出每年一半的净利润发放给员工,分红的多少直接和部门及个人的业务表现挂钩。

根据分红计划,李森本人依靠虚假的业绩将获得45万英镑分红,李森的主管领导也在虚假繁荣下获益匪浅,分红金额达到88万英镑,数额直逼银行总裁彼得·巴林的分红。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巴林银行破产事件总结(优选5篇)》
文章链接:https://www.freety.cn/falv/blyxpcsjzjyx5p.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