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推荐10篇)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1篇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沉迷享乐陈后主,隋兵压境醉后庭;分久必合天下势,隋朝统一顺民心。

杨坚就是隋文帝,开皇之治有威名;千里运河通南北,北抵涿郡南余杭。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创立科举是杨广,选拔人才开先河。

奢侈无度隋炀帝,民不聊生罪无穷;反隋浪潮高过浪,盛极一时似昙花。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太原起兵反隋朝,李渊称帝都长安;兄弟相残争帝位,太宗设伏玄武门。

李渊退位世民立,年号贞观唐太宗;隋亡教训记心里,励精图治开盛世。

知人善任纳人才,房谋杜断和魏征;完善制度行科举,贞观之治奠国基。

历史唯一女皇帝,多谋善断武则天;发展科举创殿试,治弘贞观启开元。

女皇孙子唐明皇,统治前期叫开元;姚崇宋璟皆贤相,勤勉助力唐玄宗。

励精图治行改革,整顿吏治有良方;发展经济重文教,唐朝国力达顶峰。

第三课 盛唐气象

考察经济有方法,综合评价农工商;深耕细作曲辕犁,浇水灌溉是筒车。

唐朝瓷器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长安规划很对称,国际都市很繁华。

民族政策很开明,周边各族来拥戴;文成公主嫁干布,吐蕃汉族是一家。

唐朝女性爱运动,社会风气很开放;唐朝诗歌很兴盛,飘逸洒脱是李白。

诗圣杜甫很坎坷,诗风淳朴体民情;唐朝诗魔白居易,平易近人受欢迎。

唐朝书画放光彩,艺术成就亦斐然;端正雄浑是颜体,方折俊丽柳公权。

形神兼备阎立本,风格奔放吴道子;大唐盛世很繁荣,领跑世界铸辉煌。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交流

太宗送行情切切,玄奘西行意志坚;风雨兼程五万里,历经磨难到天竺。

遍访名寺和古刹,研习佛法成大师;宁爱本乡一捻土,不恋他乡万两金。

学成归来见天子,卷卷佛经渡众生;开宗立派译经典,中印交流第一人。

高僧鉴真受邀请,东渡日本传佛经;双目失明志不改,六次东渡终成功。

日本派出遣唐使,虚心学习唐文化;唐朝先进是根本,国力强盛有魅力。

交通发达是条件,政策开放迎外宾;兼收并蓄更丰富,海纳百川容乃大。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开元盛世有成就,玄宗后期尾巴翘;任人唯亲真腐败,追求享乐宠爱妃。

一骑红尘妃子笑,兴师动众伤民财;口蜜腹剑李林甫,祸国殃民杨国忠。

地方节度势膨胀,趁势叛乱安禄山;安史之乱八年整,唐朝国势盛转衰。

安史叛军虽平定,藩镇割据又形成;外重内轻皇威弱,藩镇征伐害人民。

三吏三别写困苦,悲天悯地启后人;连年灾荒民愤怒,落榜黄巢举大旗。

背信弃义是朱温,建立后梁唐灭亡;合久必分是规律,五代十国来延续。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建宋朝;结束战乱求一统,先南后北好方针。

中央集权很重要,武将专权弊端多;太祖问政赵普计,收兵夺权制钱谷。

解除兵权控军队,分化事权削相权;州县长官用文臣,地方财赋归中央。

发展文教重科举,抑制武将提文官;重文轻武是国策,科技发达有学风。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国都城临潢府,契丹皇帝阿保机;发展生产创文字,铸造货币国增强。

西北地区党项族,大夏皇帝是元昊;西夏都城兴庆府,学习汉制求发展。

辽宋矛盾由来久,辽军压境澶州城;真宗亲征鼓士气,打退辽军来讲和。

年年岁币澶渊盟,忍气吞声换和平;元昊亲征打北宋,宋夏议和民负担。

第八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白山黑水女真族,大金皇帝阿骨打;模仿汉制速发展,宋金立盟夹攻辽。

北宋伐辽节节败,大金杀辽势破竹;一味求和徽钦宗,皇亲贵戚成俘虏。

北宋灭亡南宋立,赵构就是宋高宗;金军铁蹄常南下,南宋军民齐抵抗。

岳母刺字忠报国,抗金名将是岳飞;报仇雪恨复中原,道道金牌令班师。

南宋奸臣是秦桧,主张议和杀岳飞;忠臣报国身先死,南宋偏安北称臣。

第九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北宋引进占城稻,推广种植到东南;苏湖一熟天下足,长江下游成粮仓。

宋朝瓷器很辉煌,江西景德是瓷都;南宋造船规模大,技术科学指南针。

开封杭州大都市,早市夜市很繁荣;海外贸易到红海,管理贸易市舶司。

金属货币不方便,纸币交子现四川;南宋经济大发展,经济重心在南方。

第十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游牧生活蒙古族,统一蒙古铁木真;建立_称大汗,发展生产征四方。

蒙古骑兵很善战,先后灭亡夏与金;末代可汗忽必烈,治国安民有良方。

广开言路重吏治,发展生产重农桑;汉族儒臣有建议,汉法仁政不嗜杀。

定都大都国号元,元军统一到临安;南宋大臣文天祥,宁死不曲正气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十一课 元朝的统治

元朝版图超汉唐,南越海表北阴山;东尽辽左西流沙,历史疆域元最大。

元朝诞生新民族,回族加入大家庭;中书枢密御史台,行政军事与监察。

行省制度元朝立,省路府州县来分;边疆管理也重视,澎湖岛上巡检司。

西域北庭元帅府,西南西藏归中央;三六九等有歧视,民族政策引纷争。

第十二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元都市很著名,大都开封和临安;北宋开封相国寺,场地宽阔最繁华。

木偶武术和杂技,吸引万人来观赏;娱乐商业叫瓦子,瓦子圈圈名勾栏。

说唱歌舞大杂烩,杂剧表演宋代兴;宋词又叫长短句,宋词文坛一枝花。

词风豪迈是苏轼,委婉细腻李清照;家国情怀辛弃疾,气势磅礴撼人心。

宋代杂剧元朝曲,优秀代表关汉卿;元朝戏剧大发展,关马郑白四大家。

第十三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费工费时是雕版,省时省力求创新;循环利用是活字,活字发明是毕昇。

古代国人有智慧,制作司南在战国;导航技术始北宋,航海依靠指南针。

四大发明有火药,唐末火药用战争;科技发展热兵器,宋元火器种类多。

东西交流丝绸路,路上阿拉伯人奔;四大发明影响大,途经西亚到欧洲。

宋元交通更发达,水陆交通更畅通;马可波罗来访华,东方富庶传西方。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十四课 明朝的统治

元末政治很腐败,各级官吏刮民财;反元起义高过浪,有支队伍朱元璋。

乞丐登基很励志,明朝开皇朱重八;明朝先都应天府,朱棣迁都到北京。

太祖抓权有举措,取消行省设三司;强化皇权废丞相,提升六部有实权。

军队调动归兵部,分封诸王控地方;地方中央一把抓,皇权强化很到家。

东厂西厂锦衣卫,监视官民成爪牙;僵化科举是八股,四书五经为考纲。

科举考试大变化,束缚思想罪孽深;明朝皇帝有骨气,坚持四不守国门。

第十五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和平外交是理念,航海技术很成熟;国力雄厚是根本,出使西洋显国威。

小名三宝是郑和,大明帝国航海家;七下西洋规模大,船队远航时间长。

最远访问红海岸,智勇双全外交家;航海史上一壮举,增进友好促往来。

元末明初有倭寇,烧杀抢掠罪多端;倭患猖獗国有难,临危受命戚继光。

统领军队能善战,百姓誉为戚家军;南征北战消倭患,民族英雄戚继光。

第十六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深山野林采标本,潜心研究古中医;三易其稿写本草,刻苦努力李时珍。

专心致志勤归纳,天工开物农工书;科技总结很全面,百科全书宋应星。

农政全书徐光启,明代农业科学家;学习明朝科技史,科技名著要记牢。

万里长城长万里,东西起点记心间;皇家建筑紫禁城,雄伟壮丽今故宫。

三国水浒西游记,明代小说登顶峰;明朝戏剧汤显祖,曲文流丽牡丹亭。

第十七课 明朝的灭亡

明末皇帝疏于政,沉迷享乐引纷争;贪赃枉法是官吏,结党营私是大臣。

皇亲贵族争土地,流利失所是人民;怨声载道人民苦,饥民遍野灾难深。

阶级矛盾很尖锐,农民起义求生存;有支队伍李自成,均田免赋得人心。

起义队伍上百万,国号大顺都西安;挥师北上灭明朝,势如破竹占北京。

大明皇朝崇祯帝,心灰意冷上树梢;长寿明朝百年业,是非功过启后人。

活跃东北女真族,发展壮大建_;努尔哈赤来称帝,建立国号叫大金。

太祖去世太宗立,国号为清名满洲;未曾入关身先死,顺治领军定中原。

明朝将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聪明反被聪明误,引清入关家人亡。

第十八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闯王战略很失误,交战失利山海关;退守北京无斗志,随即离京向西行。

转战各地终失败,入主中原是大清;大清定都北京城,随后南下争统一。

政治维护大一统,思想文化推儒学;明末荷兰占宝岛,爱国将士收台湾。

台湾本是中华地,民族英雄郑成功;国家统一是大势,宝岛台湾归中央。

英国殖民想入藏,六世_有忠心;乾隆皇帝福寿庙,安定边疆胜雄师。

新疆西北大门户,康熙平定噶尔丹;大小和卓凑热闹,乾隆调兵来讨伐。

加强管理设机构,伊犁将军守新疆;沙俄出兵到东北,康熙派兵胜俄军。

西跨葱岭东到海,北接西伯南至沙;清朝前期算争气,国力强大土辽阔。

第十九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末动荡大破坏,清初恢复大生产;顺康雍乾重本业,清朝前期得兴盛。

国家大计务农业,垦荒政策来推行;乾隆耕地增亿亩,边远地区得开发。

兴修水利很重要,堤坝海塘平地起;玉米甘薯新品种,经济作物量增加。

宋朝苏湖天下足,清朝江南鱼米乡;农业发展促工场,著名机户李东阳。

商业繁荣商业网,农村城市有市场;晋商徽商有资本,推动商业大发展。

第二十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康熙揽权有书房,雍正强权设军机;军国大事军机处,皇帝裁决拟成文。

军机大臣没实权,传达旨意去执行;皇帝独掌大朝政,皇权至上登顶峰。

控制思想文字狱,康熙雍正和乾隆;文字之狱规模大,知识分子心不安。

文字大狱很恐怖,小心翼翼免杀身;禁锢思想危害大,思想文化难进步。

清朝中期贪风盛,富可敌国是和珅;腐败之风入军队,军备废弛军风坏。

乾隆后期财政耗,花费无度有危机;贫富分化很严重,失地农民难为生。

清朝皇帝很自大,闭关锁国难交流;闭关自守天国梦,不看世界求自封。

第二十一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清代小说有成就,影响深远红楼梦;贵族世家曹雪芹,艰苦十载著宏篇。

小说揭露旧礼教,宝玉黛玉尤可悲;全书背景很广阔,情节复杂人物多。

读书不知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全面研究红楼梦,开宗立派有红学。

牡丹亭里汤显祖,昆曲艺术陈出新;情节跌宕桃花扇,文词华美是长生。

道光年间新剧种,兼收并畜皮黄戏;皮黄戏里有特色,日趋发展成京戏。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贞观之治(措施):——唐太宗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

(2)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3)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

(4)大兴学校,发展科学。

(5)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女皇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开元之治(措施)——唐玄宗前期

(1)任用贤相:姚崇,宋璟。

(2)整顿吏治。

(3)重视农业生产。

(4)改进农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

4、清朝前期为实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采取了哪些措施?

(1)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及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抗击沙俄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4)对_(顺治)_(康熙)的册封,及驻藏大臣的设置。(在西藏)

(5)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在新疆)

(6)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重返祖国。

5、“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危机自己的统治,因此,清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采取了闭关政策。

影响:积极影响:对西方侵略,起过一定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启示(教训):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要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创新和与时俱进,毫不畏惧地加入到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去。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3篇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4篇

[知识要点]

1、农业的进步

(1)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2)农业耕犁:安装了犁壁。

耧车:播种工具。

(3)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4)农作物,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桑麻广泛种植。

2、手工业进步

(1)丝织: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2)冶铁: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出现专业商业区——市

4、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和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中国古代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政治人物,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在故都雍城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历史学习方法

快速阅读法

初中生要想学好历史一定要学会快速阅读法,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这样才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上课的时候,老师会为大家讲解历史知识,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会有层次性,针对性的来启发同学们。所以同学们要在上课时做好养成标记,做笔记的好习惯。

错误排除法

所谓的错误排除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

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3、人口的增长

原因: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情况:康熙时人口1。5亿,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6篇

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一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臸石器,还用动物骨骼臸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臸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7篇

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二、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统一:北宋统宋太祖及其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_,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巩固措施:军事上接触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调动,调换军队将领。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三年一换在地,在各州府设通判,分知州权利,取消节度使,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8篇

[知识要点】

1、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文景之治

(1)奖励农桑

(2)提倡节俭

(3)重视“以德化民

作用:使汉朝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汉朝的繁荣奠定基础。

3、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

客观上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上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措施:

政治上:削减诸候权力(主父偃),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需术”(董仲舒)

设立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历史作用: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第一个盛世。

4、西汉灭亡:公元9年。

5、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难点解析]

1、比较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已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再对比一下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对比二人的作为,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兵役,徭役,社会经济而得到恢复和发展。

2、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下马陵”,武帝在那下马说明了什么?

说明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和敬重。

【重点考点】

1、“文景之治”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

文帝景帝在位时重视发展生产,奖励农桑;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实行仁政,因此出现社会安定百姓富裕的局面。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来的。为推行儒学教育,在中央设立(太学),学习《四书》《五经》。

3、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削藩”建议的是(主父偃)。

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

1、古巴比伦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虽然巴比伦现已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

2、古印度

古代印度,又译身毒、天竺。公元前2500—前1500年,位于南亚次大陆地区的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哈拉巴文化。后来摩揭陀日益强大,统一了全印度。公元2—3世纪,一度被贵霜王国统治。古印度存在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其佛教、文学、哲学、艺术、科学等,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

3、古埃及

古埃及,埃及是一个国家,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100年前(公元前3100年)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

4、中国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帝

中国皇帝是指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社会里的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作为天子的最高尊称,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9篇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地位)

4、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意义)隋朝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7、唐太宗李世民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8、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历称“贞观之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说明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9、我国历的女皇帝是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才。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0、唐玄宗 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任命姚崇为相)

11、 唐朝饮茶风俗流行,唐朝陶瓷业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1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13、唐都长安是当是世界上的城市。 长安城内 坊 是居民区,市 是商业区。

14、隋文帝 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 时设置 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15、唐朝科举制度逐步完善,以进士 和 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16、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唐太宗 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 开创 殿试 和 武举,唐玄宗 时 诗赋 成为进士科考试重要内容。

17、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18、科举制影响:1.政治上:科举制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教育上: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读书风气盛行。3.文化上: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 唐诗的繁荣。

19、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 “和同为一家”。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20、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文成公主入藏意义)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22、隋唐对外交往特点:交往活跃,与亚、非、欧国家,都有往来。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对外政策:对外开放

23、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华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事件:鉴真东渡。意义:促进中日友好交往。

24、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游 天竺(印度),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和我国新疆的重要典籍。鉴真和玄奘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了中国文化。

25、列举出隋唐时期我国名列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

答:① 隋 朝 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的城市。

③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

④唐 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⑤隋唐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用于战争。

26、唐朝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称“颜筋柳骨”。

27、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彩塑和壁画。

28、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29、960年,赵匡胤 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宋真宗时,和辽签订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双方保持和平局面。

30、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 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银川)。宋给西夏岁币,向宋称臣。

31、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 金,定都会宁(后迁都中都)

32、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33、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郾城大捷),收复许多失地。后被秦桧所杀害。

3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5、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是重要粮仓。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36、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7、北宋蜀地丝织品“号为天下冠”。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

38、宋朝是我国瓷器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的瓷都。

39、南宋时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0、北 宋前 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1、北宋初年,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后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在(民族融合的表现)。对官员的服色有严格规定,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后来衣饰精美华丽。说明经济发展和奢侈之风盛行。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传开。

42、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43、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 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44、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统一蒙古。

45、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抗元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元朝是中国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中央_。

46、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7、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两段新运河:通惠河和会通河,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元朝。元政府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台湾(琉球)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

48、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①汉族人迁到边疆,开发边疆;②边疆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和江南;③原先迁到内地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融合一样;④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

49、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原料:粘土。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0、战国的“司南”,是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指南针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促进了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二、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推荐10篇)》
文章链接:https://www.freety.cn/falv/cylsxczsdzjtj10p.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