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底盘专题培训总结 第1篇
后来特斯拉modle S也采用滑板设计,大众MEB平台等也都是基于通用汽车申请的滑板技术专利的技术上开发的。随着这些专利的失效,其他滑板系统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类似初创公司专注开发滑板作为平台,整合电池系统,总成,线控技术,以更灵活地应对多个市场,还有一些公司开发这类技术,将其授权给主机厂,来加速从燃油车向纯电动汽车转变。
到今天为止,随着电动化,电控化的日益成熟,各大厂家都或多或少地发布了各类滑板底盘,虽然有些传统车企没有像初创企业那样,明确定义该平台就是滑板底盘,但是也都是滑板底盘的范畴类。
业内现在主要存在以下几类玩家:传统主机厂,初创造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
该类企业对外宣称的都是电动化平台或者共通平台,很少特意用滑板底盘这个词汇来描述。
那么我们来盘点下头部企业的产品。
相信大家对大众的MQB平台应该很熟悉,从MQB平台推出后,每一款车都感觉似曾相识,而大众也从模块化生产组装中,享受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使得大众在最近几年一直都是高歌猛进。
那么MEB平台又是什么样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大众集团为了应对日益庞大的电动车市场,推出的一款专门用于电动车生产组装的一个平台。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表示,2020 年起大众后期基于 MEB 平台打造的电动车累计产量将达到 5000 万辆。
这个平台随着纯电的推出,也逐渐付出水面,这个平台覆盖车型由A级到D级,几乎大众的所有纯电动轿车,SUV,MPV等车型。
滑板底盘专题培训总结 第2篇
虽然ZF没有做很多相关信息的描述,但当年的效果还是很轰动的,它打造了一个底盘+场景上装,在底盘内实现所有功能,满足自动驾驶,这样上装更方便更换。
其实这个IDDC的核心部件就是EsayTum前桥和mSTARS模块化后桥,前桥就是一个改制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把转弯角度提升至75度(传统的大约50度),后桥其实是一个主动后轮转向系统,能把后轮最大转向角度提高到14度。但是整体来看,没有其他的一些亮点,而且从那次发布以后,也看不到实质落地的进展,估计ZF内部也会认为革新力度不够,不好意思落地量产吧?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些其他零部件供应商也有或多或少的信息,但是总是遮遮掩掩,估计还都是一些预研项目,或者为了发布而硬改的套件,这里就不做详细描述了。
从行业发展来看,电动化是未来的趋势,那么电机模块化、电池内嵌底盘化、整体底盘可配置也确实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消费者的节奏以及喜好的丰富多样,厂家为了迎合多变的趋势,都在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主要包含减少开发周期,零部件通用化、零件少量化,那么底盘其实是一个涉及安全的强相关的部件,在满足这些需求,又能做一些优化的时候,滑板底盘应运而生。与其说滑板底盘,不如说电动化共通平台应运而生,毕竟初创企业现状主打这个底盘,车型还较少。而传统主机厂都是以这个平台来衍生出各种车型,而且都已在落地计划之中。未来汽车的纷争,更多的在如何和客户交互等后服务时代。设计、制造部分的利润,成本会压的非常低,希望有更多有力的参与者加入进来,一起为出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滑板底盘专题培训总结 第3篇
目前推出了三款车型,分别为Canoo Lifestyle Vehicle,Muti-Purpose Delivery Vehicle,Pickup Truck。据悉这三款车型都将在22年陆续上市。
这款车型就是采用了滑板底盘结构,但是他把马斯克敢想但是还没实现的思路已经设计到车上了,就是没有单独设计动力电池包,而是将动力电池组和底盘融为一体的设计,在减轻底盘重量的同时也可降低一部分成本。而且在不改变轴距和底盘的情况下,电池的容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变更。
滑板底盘专题培训总结 第4篇
何为滑板底盘?简单来说,就是把安装在底盘里面的转向模块、制动模块、三电模块,悬架模块等进行模块化布置,这些模块通过车架来连接,从而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要求,较为便利地变更相应模块,进而达到缩短开发周期的目的。只是说它这个底盘,作为一个整体做得比较光滑,和传统底盘造型完全不一样,所以得名“滑板底盘”。从根本上来看,它是纯电动底盘平台的一个分支。
那么最早是哪一家公司提出类似的概念呢?
2002年,通用汽车发布了AUTOnomy概念车(后来被命名为Hy-wire车型),并被《时代周刊》授予2002年“最酷发明奖”的荣誉。这款车是氢能+线控底盘的车型,当年代表着通用汽车对未来汽车的定义,给公众带来了对未来汽车可实现的冲击。
滑板底盘专题培训总结 第5篇
与此同时,丰田不单单只是做一个架构,雷克萨斯,斯巴鲁、铃木和大发都会共享这个平台技术,除了主机厂,还拉到了很多供应商,尤其是电池方面,拉到了LG,三星,松下还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进入了本次平台的供应链体系,相信在整合多家车企这么多量的基础上,必然会把零件通用性,降本优势发挥到极致。
当然还有些其他主机厂也陆续推出了新的平台,类似日产新CMF EV平台等,由于都大同小异,就不过多描述了。
上文讲到,传统车企都是有很大的汽油车的存量市场,导致纯电动车型的推出相对缓慢,而且一开始推出的纯电动车型,都是基于原有的汽油车基础上修修补补推出来的,推出后市场由于受到了前期初创车企的纯电动车的洗礼,导致传统车企的纯电动车销量普遍萎靡,才会被迫研发纯电动平台,虽然都姗姗来迟,但好歹大多数车企,都把船头掉了过来。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些影响传统车企策略的初创车企的一些进展。
早年的特斯拉的产品,比如第一代Roadster其实是用的是莲花的底盘,做的改制,这个可以定义为油改电车型,不做本次讨论。
2012年特斯拉的Model S车型,才开始了特斯拉自主研发底盘之路,这款底盘是可以涵盖各个级别的车型,比如Model 3其实是Model S的基础上缩短了轴距而已。
其实已经是滑板底盘比较清晰的模块化思路了。
通过下图底盘结构,就可以相对清晰地看到它的底盘结构主要分为电池组、电机、四驱。
这里我们主要说一下电池,特斯拉的电池,早期和松下合作,互相借鉴互相成就,一直以来都是特斯拉引以为傲的核心技术,相信大家也都知道,特斯拉早期用的就是和笔记本一样的电池18650,通过排布这些小电池,使得车辆重心降低,平衡前后配重,从而提升了操作性。
滑板底盘专题培训总结 第6篇
其实大多数底盘,或者电动车,虽然号称如何如何防水,但是从来没有一家公司,敢让车辆在水深1m的水中行驶,说明该公司在底盘以及车内电器件的防水处理上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工艺。
接下来我们详细探讨一下这个滑板底盘。这个底盘是该公司的核心,它搭载了四电机系统,具备相当高的灵活性。同时,搭载了空气悬架,LG化学的21700电芯+自研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等。
笔者发现类似特斯拉、Rivian等这些受市场热捧的公司,电池包或者电池周边设计基本上都是自研,如特斯拉把电池成本控制到了极致,而Rivian把电芯放在自研电池包里,然后封装到碳纤维材料的底盘内,主打防水和减重。
正因为这些独特的技术,福特和考克斯汽车纷纷投资Rivian,并和Rivian一起联合开发新款车型。同时,亚马逊作为大股东,给了Rivian上市前的一个大礼包,声称Rivian将基于电池、滑板底盘相关技术为亚马逊定制10万台电动汽车,用以助力货运服务。相信会更加容易形成规模效应,整体的成长速度或许会比特斯拉快,让我们拭目以待。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国内最近比较火的这家公司——PIX Moving,其以超级式底盘开发为核心,把控制系统、转向系统等全部集成在底盘上,不管什么尺寸的底盘,都可以互用零部件,机械化部件减少,让底盘结构更平滑。同时超级底盘采用“软件定义”和“通用模块化扁平底盘”,打造真正的原生智能汽车开发模式。各行各业无需从零开始单独进行整车开发,只需要基于通用底盘定制上装应用,就可以快速、灵活地开发出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不同用途的智能汽车,从基础变革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流程,开启智能汽车的“定制化时代”。
据悉,正因为它的模块化架构和自动驾驶系统,PIX产品是目前全球覆盖场景最多的企业,涉及28种场景。
滑板底盘专题培训总结 第7篇
底盘和车身之间,通过通用接口来实现电器链接,机械连接是依靠车身上的10个连接件,从而能够达到快速拆卸的要求。虽然这款是概念车,但也开启了后续底盘和车身分体式设计的先河。
刚说到2002年通用的这个概念车发布后,在汽车行业引起强烈的反响,其实当年滑板最初的概念只是仅用8个螺栓来固定车身,以便可以将其抬起并更换维修,甚至是其他所需设备。
除了用电动传动技术和电池组取代传统发动机的明显优势外,平台发展的真正原因是线控技术的实用性。电机的电子控制、转向、制动、悬挂的电子控制技术的成熟,使得这些传统机械部件可以相互分离,从而使得平台更加灵活,而不再受限于由变速箱或者转向管柱所决定的设计范围。
滑板底盘专题培训总结 第8篇
这么多小电池的散热、短路其实是一个大问题,特斯拉对电池温度以及排布的控制,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但是同时也是因为系统源头过多,导致后期短路自燃事故频发。
正因为这个问题,去年特斯拉的电池日活动上,提出了把电芯直接放入底盘,成为底盘的一部分,能够在电池容量不变的情况下,省去模组和Pack两个层级,这样同等状态下,减重10%,从而达到提升续航,降低成本的目的。
但是如果真的这么做的化,未来可能不再有特斯拉滑板设计。这是因为特斯拉正计划将其新的4680电池组放入一个结构组件中。基本上,汽车的框架也用作电池组。
马斯克(通过Teslarati)解释说:“这并不是现有汽车不再具有价值。就是说,如果您有一个结构性包装,而该包装为汽车带来了结构性价值,那是因为,就像上下蜂窝板之间的股份分配的复合蜂窝效应一样,那么任何不做的就是将必须具有重复的硬件。”
具体将来如何变化,我们拭目以待,不可否认的是,马斯克的天马行空往往都能落地,
这确实是他厉害的地方。
这家公司是由三名宝马前高管联合创立的初创公司,目前员工约350人左右,去年12月22日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滑板底盘专题培训总结 第9篇
众所周知,一体化压铸车身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维修成本高,而滑板底盘的核心部件集成化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缺点,车辆一旦发生碰撞,可能就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明明只是碰到了某一小部分,但可能整个底盘都要维修甚至是更换。
综上所述,滑板底盘虽然有着十分突出的优势,但受限于技术难度,现阶段钻研滑板底盘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主要都是像Rivian、Pix Moving等美国的造车新势力,而最早用上滑板底盘技术的Rivian,目前一年的产能也仅有万辆。
滑板底盘专题培训总结 第10篇
首先是高压快充,它是全球首个搭载400V/800V超高压充电系统的平台,据宣传能够5分钟充电续航100km、14分钟课充至80%,使得续航焦虑得到大幅缓解。而且它可以适配现有的基础充电设施提供的400V电压升压到车辆系统800V电压,无需另外安装零部件。
而且对高压电池包也做了周全的安全防护。通过结构布局,有效地将碰撞能量吸收于车身和底盘结构,从而将电气系统和电池的碰撞能量降低到最低。当然其他模块的优势和友商大同小异,不做另外解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