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居住空间设计说明范文(精选7篇)

居住空间设计说明范文 第1篇

摘要 居住区的室外空间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居住小区室外空间设计方面,谈谈室外空间设计的原则和目前设计趋势,旨在为居住小区室外环境的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居住小区 室外空间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整体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对建筑结构的要求之外,对建筑周边环境的关注也日益增高。居住小区室外空间是室外环境的具体表现之一,是人们选择居住小区时关注的焦点。

二 基本概念的界定

1 居住区

居住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区域,它为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空间和各种设施。我国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因此,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应为居民创造完美的居住环境,符合舒适、便利、卫生、安全和美观的要求,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居住的要求。

2 居住小区

3 居住小区室外空间

居住小区室外空间主要是指居住小区内由实体围合的建筑实体之外的一切空间,包括房前屋后的庭院、街道、广场等可供人们日常活动的空间。随着空间概念的扩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其构成涉及到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活习惯、技术体系及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各种为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公用建筑物、装饰物以及各种建筑小品及设施。如露台、空中花园,入户花园、屋顶花园等设计手法的应用,有效地促进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赋予了居住小区室外空间新的内涵。居住小区的室外空间设计的目标是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需要,通过不同的室外空间组织,以不同的界限限定的空间领域为人们的活动创造气氛与条件,使居民在居住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经历中更有意义。

三 居住小区室外空间设计理论原则

在居住小区室外空间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居民的感受,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引入人性化的因素,处处以使用者的身心需求为纲,针对不同客户群,做出相应的设计,其目的是让居民在室外空间中行进时有着良好的空间经历和空间体验。人性化设计居住小区室外空间,是居住小区外部空间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居住小区室外空间设计理论原则,是实现高品质居住小区外部空间设计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1 和谐性原则

把居住小区空间融入所在地,结合城市大环境氛围形成和谐的局面,是最基本的原则。居住小区是存在于城市结构空间背景中的一个点,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居住小区空间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格局,因而设计师在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中,注重对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与尊重,致力维护城市特色、营建特色空间、保护整个环境系统的和谐。居住小区不仅在出入口与城市空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边界也与城市空间互相渗透。而现阶段的规划建设中,有些地方的居住小区倾向于将自己封闭起来,将居住小区独立于城市空间,设计成为城中城。形成独立性较强、与外界隔绝的、孤岛式的人间天堂。这种背离城市和谐性的建设模式,无论它形成的居住小区空间多么的惬意,都是失败的,不成功的,因为它就是不和谐的城市败笔,忽视了城市这个载体,割断了居住小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未能实现两者的功能互补。故而在实践中强调和谐性的规则,有助于居住小区的室外空间设计,有助于加强居住小区与城市的联系,有助于将其纳入城市大气候,走上居住小区与城市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

2 整体性原则

居住小区室外空间设计的“整体性”原则,是21世纪的新时代观念,是针对后工业时代的片面性开发与建设所造成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以及资源的毁灭性破坏与损失等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所进行的设计观念的转变。整体性原则包括两部分:首先居住小区室外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延续。居住小区外部空间与周边环境各要素应达到整体协调,能够让两个空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这对居住小区空间和城市空间的连贯与统一是有重要意义的。其次,就是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具体设计时首先要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城市的原有居住形态,以此作为设计的依据。同时根据需要从整体环境目标出发,将动态的交通空间与静态的休闲空间纳入外部空间效果这一整体。通过空间效果来控制空间的流动,抑或空间的跳跃,根据不同的内容与要求给以安排,让居住小区空间设计效果以不同的形态对不同人文背景、不同内容的人流、车流及其集散、巡回、滞留等方式给予合理的组织与布局,并对居民的户外活动给予有计划的诱导与控制,形成真正的空间整体性。

3 人性化原则

从人对居住环境的控制能力和认知能力出发,以满足这一群体的需求和行为活动为前提,充分考虑人性的需求、人性的差异以及人所具有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人类自身的尺度为标准,使居住空间效果的组织结构更能体现人的主体性,能够提供适宜尺度的人性化空间,使居民在使用过程当中感到满足、舒适,并能够保持尊严,在最终感到愉悦的同时,引发内心的某种自豪感。更进一步,在居住小区内、外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人性化的设计中,不仅要了解居民的行为活动规律,还要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让居民参与建筑设计和空间组织,可以保持居住小区的恒久魅力与活力。设计的人性化,是一切科学和艺术的根本目的,不仅仅为了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与享受,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动力,通过对事物的认知和创造过程而达到与其和谐共处的局面。建筑设计同样应当担负起这种任务。优秀的设计者善于推敲住宅群体的组合形式,通过空间效果的安排,来调整基地的资源利用,化不利为有利,使得每个空间规律的过渡,尽可能消除或减少低价位区,达到价值的均等。而设计者的创意恰恰显示在将低价位区调整为高价区上。除去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其设计态度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项目的水平,良好的态度不仅可以快乐的设计,也能提升设计的水平。可见一个居住小区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的服务水平与态度,而这种态度会在无意识间决定着小区空间设计的人性化程度。

四 居住小区室外空间设计

依据居住小区室外外部空间的设计原则,国内已经出现了许多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设计。由于篇幅问题,这里仅采撷居住小区室外空间场所设计的几朵花絮,与大家分享。

1 空间场所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地带的安全性、空间的领域性及邻里交往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双休日的设立,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居住小区建设规划越来越重视休闲空间的设计。大尺度的空间具有强烈的力量感,邻里交往较弱,公共交往性强,大都设置成居住小区的中心公共空间;小尺度则更具有人情味与亲切感,尺度宜人,又不感到压抑,被当作住宅组团的户外庭院。中心绿地也进行适宜的空间处理和尺度分割,以减弱空旷感,方便人的活动,居住区环境设计宜以近人尺度为原则,一般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为300 m,这就要求中心庭院的尺度不能过大,大的小区是根据具体情况将中心庭院分设为尺度适宜的不同的组团庭院空间。在居住小区室外空间组织上,设计者还对入口、广场、休闲设施、宅间小空间等公共空间环境部分的设计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居住区的识别性、归属感和公众意识;利用小型或袋型空间、植物围合的半封闭空间及架空层、长廊、亭台、树荫等灰空间,可以方便人们休憩、躲雨、乘凉。因此,恰当的设置活动空间及设施,提高场所空间的使用率也是一大亮点;老人和儿童是室外休闲场所的主要使用者,设计者为这两类人群考虑的要多些。在做规划设计时尽量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树荫下的石凳、小范围的围合空间、蜿蜒曲折的步道、户外简易实用的健身设施、儿童嬉戏场地等都是高使用率的空间,在室外空间设计中必不可少。而运动场地也是不可缺少的,如小型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室外活动场地,供各种不同的活动人群使用。

2 景观绿化设计

良好的居住小区室外空间绿化设计是衡量居住区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室外空间绿化不仅具有视觉感观的愉悦性,还可以隔音隔热和改善小气候,对小区整体室外环境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小区绿化逐步趋向小分散大集中,在小区中心公共场地周围集中设置绿化,并与文化活动设施及景观小品相结合,加强小区的整体景观性和可识别性;而在组团或宅间分散设置一些树木花草,既能增强组团的私密性,又兼具观赏性与趣味性。这样既扩展了小区中心空间,又丰富了小区景观,为小区的整体空间设计创造了较好的前提。目前很多居住区设计中,为了加强图面效果和近期效益,往往采用封闭式的中心大绿地。大绿地强调气势,注重艺术性多过功能性,更像公园,其实是不可取的。入住的居民眼光多放在宅前的绿地上,公共绿地使用的并不频繁,大面积的草坪不能入内,缺乏亲近感,在绿地游戏的多为小孩,所以应设计面积不大,大人又能观察到孩子的小游乐区。提倡分散组团式绿化,既保证了较好的私密性与安全感体现人性化设计,还能将绿色深入到每栋楼前。铺设大草坪从景观效果上确有其独特之处,但是与树木相比,草坪的管理及维护费用昂贵,而其所发挥的生态效益则远远不及等面积的复合群落。因此,在居住区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考虑以乔木为主,采用树、草等复合设计,品种也宜多样化,形成一定比例的立体化种植,既能形成丰富的不同季节的绿化景观绿化轮廓线,又可为居民提供一定量的遮荫、纳凉场所,降低大地的热辐射强度。树木为主的立体垂直绿化布局也有利于居住区噪声的吸收与阻隔,为创造一个安静适宜的居住环境打下了基础。另外,“规范”绿地应对绿地面积有详细的规定,目前居住小区室外景观与绿化设计趋势,是切实从使用者的利益出发,不做铺张浪费的修饰,并结合自然生态,将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新世纪建筑学向广义拓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居住小区绿化设计还考虑了物种的生长和生活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和空间布局,建立综合立体的绿化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合绿化体系。

五 结语

居住区室外空间设计理论和方法,是随着建筑学科的拓展和其他学科的介入而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是一个涉及到许多专业人士努力、涵盖多方面领域技术共同合作和应用的持续发展的领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关注和研究己经从室内转向室外,从局部转向整体,从形式表层转向更系统的深层研究,这也是靠单一的建筑研究所无法解决的矛盾,人居环境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需要更多相关学科的介入和更多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美]托伯利・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

[2] [意]布普诺・赛维:《建筑空间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

[3] 赵冠谦、林建平主编:《居住模式与跨世纪住宅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居住空间设计说明范文 第2篇

一、极简主义风格室内设计艺术效果

极简主义是一种将功能化布局与理性设计相融合,倡导简洁形式的装饰风格,应用在室内设计中能营造一种舒适、情调十足的良好氛围,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室内设计中,获得了居住者的一致好评。

(一)个性更加突出

极简主义风格应用在室内设计中能突出个性,尤其是灰、白、黑色合理搭配更能突出居住者张扬的个性,如灰色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居住者内敛、含蓄。总之,将极简主义应用到室内设计中,能够使室内装饰效果更具创造性与独特性。

(二)艺术效果更加完美

极简主义风格应用在室内设计中,不仅需要优化选择主色调,而且更要注重对细节的修饰。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色彩进行不同的搭配与组合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根据实际对色调进行合理搭配可使室内视觉震撼效果大大增强。因此,为达到整体设计目标,获得预期的设计效果,需要对配色进行考虑。另外,室内设计还可利用直线条或多面几何家具营造极简主义风格,可巧妙的运用墙面造型及不规则线条勾勒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获得空灵艺术效果

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通透性是现代室内设计追求的目标之一,而极简主义风格刚好满足这一要求,并具备一定的空灵性。另外,很多情况下,室内设计并不需要硬性划分空间的功能性,而是借助色彩及直线条加以区别,如此处理不仅能达到区分空间功能性的目标,符合室内设计对空间通透性要求,而且还能增加室内空间的灵动性与艺术美观性。

二、极简主义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极简主义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色彩运用不合理之处较多。极简主义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时,部分设计单位为追求利润,刻意的减少成本开支,而不注重整体的艺术美,结果运用的色彩比较单一,协调性较差,使整个设计效果大打折扣。其次,空间设计单调、简单。极简主义风格在室内设计中应用时,部分设计师对极简主义风格内涵理解不深刻,将极简主义风格简单的理解为少用元素,致使室内设计艺术价值大大降低。

针对极简主义风格在室内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当今室内设计发展趋势及要求,积极探讨极简主义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方法,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

(一)合理搭配色彩、注重空间布局

不同的居住者审美观点及室内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极简主义风格应用时应综合考虑居住者要求,巧妙的搭配色彩。一般情况下,当空间比较大时,应使用较深的色彩,以增强空间的厚重感。如居住者比较关注空间感,一般应用色调浅的颜色,以达到延伸视觉感官的目的。另外,当居住者渴望获得亲切感,防止过于空旷,设计师应使用明度低的色调。

另外,为实现预期的设计目标,设计师应将空间布局当做设计重点加以考虑。例如,为增强室内空间的封面感,将流线型或几何图形设计应用在比较空旷的空间中。如室内空间较为狭小,应多采用不规则造型,以增加空间的延展性。

(二)结合空间明暗,灵活调节色彩

室内空间方位不同,明暗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别,给人们的心情及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考虑到色彩在不同的自然光条件下给人带来的感受不同,因此,运用极简主义风格进行室内设计时,应对色彩进行灵活调节,增强室内空间舒适感。例如,当室内空间明亮度较低时,应注重运用明朗、温暖的色彩,增添空间的明快感;如果室内空间亮度较充足时应注重运用较冷或中性化颜色,突出室内空间的个性及空间感。

(三)结合室内实际,注重自然光的运用

极简主义风格在室内设计的应用效果一定程度上受光线的影响,因此,进行室内设计时应结合室内实际,注重光线的应用,尤其注重自然光的巧妙运用,以进一步增强室内空间的和谐感。同时,设计时应注重光线应用的一些细节,使用简单线条形状的艺术等,避免使用繁重吊灯,使室内照明效果绚烂。

居住空间设计说明范文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城市;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

一、小户型住宅的概念及分类

小户型住宅是指基本满足用户的居住需求,功能齐全,但是总面积和主流住宅户型相比相对较小的适合小家庭居住的一种住宅形式。通常情况下,小户型住宅的建筑面积较小,空间结构利用更加充分,和主流住宅一样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目前我国小户型住宅可以分为三类,即青年住宅、老年住宅和家庭办公住宅。

1.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喜欢独居,城市住宅中的青年住宅有效解决了青年人的居住问题,在满足青年人的日常居住需求的基础上,缓解了青年人的消费问题,青年小户型住宅的空间模式更加灵活自由,有效满足了青年人对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选择。

2.随着我国老年化家庭的不断增多,我国城市空巢家庭的数量逐年上升,小户型住宅能够充分满足空巢家庭和老年化家庭的居住需求,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年人的家务量,以免对其造成过多的体力负担,小户型住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居住的心理需求。

3.家庭办公小户型住宅来源于国外部分艺术家的生活工作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户型住宅设计也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家庭办公小户型住宅是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产物,家庭办公小户型住宅是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有效结合的一种形式,促进了我国家庭办公化模式的发展,成为当下我国城市青年推崇和亲睐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概念及原则

所谓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就是指对面积较小的青年小户型住宅进行室内设计,使其能够充分满足青年人群的居住需求和心理需求。青年小户型住宅的面积相对紧凑,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住宅的节约和高效性,在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对青年小户型住宅的功能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对住宅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使得青年小户型住宅的功能性更全,经济性更强,艺术性良好。

目前我国在青年小户型住宅设计上,提出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设计师应该在青年小户型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坚持低碳环保的原则,重视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设计。在青年小户型住宅设计中坚持低碳环保设计理念,尽可能多的使用环保型装饰材料和绿化植被,为青年人群营造出舒适性良好,健康自然的生活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住宅成为城市居民最大的消费产品,青年人的经济基础较差,经济收入有限,购买大户型的住宅相对困难,小户型住宅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青年人的开支,但是由于小户型住宅面积较小,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空间的合理布局,对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的每一寸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此外,青年小户型住宅设计还要遵循经济、适用原则,在空间设计中尽可能多的节约有限的使用面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青年小户型住宅的空间利用率,妥善安置家居物品,减少家居物品的占用面积,实现同一空间多种使用功能的目的,确保小户型住宅的功能性更强。

三、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要点

1.室内尺寸设计

人类史一种感知能力很强的生物,生活空间不仅要靠肢体感觉来衡量,还要依靠人们的心理感知来衡量。在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是其充分满足青年人的心理需求,使得紧凑有限的居住空间能够满足青年人的日常动作需求和审美需求,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应该充分满足青年用户的心理需求,根据青年人喜爱的装饰、色彩和图案进行室内设计,以免小户型住宅使其感到沉闷压抑。还要留下足够的空间让青年用户自己安排布置,提高青年用户的居住满意度。

2.空间组合设计

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还要重视空间组合设计,在确保住宅安全性良好的前提下,对小户型住宅的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提高小户型住宅的空间利用率,使其实用性更强,更能满足居住着的居住需求和生活需求。在青年小户型住宅空间组合设计中,要提高空间的开放性,即提高空间组织的流动性,确保住宅空间的流通性良好,做好小户型住宅的采光、通风,使得青年小户型住宅更接近大自然,提高青年小户型住宅居住的舒适性。

3.空间拓展设计

在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过程中,要重视空间拓展设计,虽然小户型住宅具有良好的经济适用性,但是由于户型较小存在一定的缺陷,青年小户型住宅空间紧凑,导致功能空间缺失,小户型住宅空间利用率较差会导致使用过程中给青年用户带来不便,因此对青年小户型住宅进行空间拓展设计时十分必要的。在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小户型住宅的空间构成和青年人的居住行为特点,从青年用户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出发,对小户型住宅进行界面拓展设计、收纳设计、色彩拓展设计和家居用品安置设计,使其协调统一。

四、结束语

居住空间设计说明范文 第4篇

关键词:中小户型;住宅;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目前小康社会初期住宅的主体消费群是广大的中低收入家庭,“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高的生活舒适度”将是我国住宅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也是住宅设计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今后,9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比重将达到新建项目的70%,中小户型无疑成为市场主流。按照我国对经济适用房面积标准的规定,所谓中小户型,就是60平米以下的小户型,80平米的紧凑型户型。本文主要就中小户型住宅的设计做出浅析,以期为从事此方面研究的人员提供借鉴。

一、中小户型设计方法

(一)适宜的定位

对于房地产开发的商品住宅而言,客户定位与市场销售的概念十分重要。在

设计中分析用户的使用要求是十分必要的。使用对象不同,户型设计的侧重点则

不同。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中小户型住宅分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老年公

寓、舒适型商品房等类型。消费人群的不同决定着住户的需求不同,这也就要求

设计师更大程度的考虑设计方案的个性。

(二)中小户型设计手法

1功能布置合理,.室内流线便捷

住宅根据使用功能概括有:私密休息区、公共活动区、辅助区等几个分区。这些分区都有明确的使用功能,有公共性与私密性、动与静的分区。

在中小户型住宅设计中正确处理它们的功能关系,满足各功能分区的要求,使之动静分区、公私分离、洁污分离是设计住宅功能良好、舒适、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门选择户型的重要着眼点。在合理考虑各区功能的同时,还要做到室内流线顺畅,交通面积集中、紧凑、减少干扰,并且还需突破单纯的交通功能,做到交通面积的综合利用,提高室内有效使用面积。

住宅的居住,功能分区合理、紧凑、方便使用。进入户门后,有公共区逐渐过渡到私密区,从而使主卧室具有良好的私密性;起居室与餐厅即可相互贯通,形成大空间,又可加以分隔,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卫生间设置位置合理,方便卧室区使用。厨房不再由户门直接通达,而是通过餐厅,由此厨房和浴室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平面拥有了功能上完整的循环,而且功能与技术经济这两个重要因素得到了完美结合。人们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心理需求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如居住房间的领域感、安全感、私密感;居住环境的艺术性、“人情味”或高情感等。室外环境设计是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总平面布局,在总图设计时尽量避免外部空间的呆板划

一,努力创造一个活泼、生动有机的室外空间。其次是环境设计,多考虑一些人际关系、邻里交往的需要,设置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在绿化设计时,应根据树的不同科目,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不同的季节变化进行有效搭配,来增加绿化的层次感;用水面、绿地、铺地来划分地面,配置小品、雕塑,布置桌、椅,使绿地真正融人人们的生活。

2合理使用功能区域

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连接,不做明确限定,如将起居室与餐厅合并,把厨房设计成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等。用可活动的轻质材料构件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域,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敞而不闭塞,同时也使得户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丽改变空间形态、位置和尺寸,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这样的住宅有以下特点:第一,使用面积虽小,但浴室和厕所却是分开的,可以减少相互干扰,提高利用效益;第二,内部隔墙多为推拉式,美观大方,不但占用面积少,而且可以根据需要移动,形成较大空间;第三,厨

房、浴室、厕所和下水管都是分开的,为设计

人员发挥创造留有更多的空间。

3厨房、卫生间的布局应适当、合理厨房、卫生间是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间的活动时间长、内容多。厨房是家务劳动集中的地方,是否适用不仅取决于有一定的使用面积,而且也取决于形状和尺寸是否适合布置设备及操作。其设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住户的生活水平和现代文明居住程度。在中小户型设计中厨房位置应力求接近户门,便于食品、蔬菜及垃圾的进出,与家务阳台和餐厅直力求联

系方便,减少对其它房间的干扰。卫生问可将洗漱与浴室分开,以减少干扰、也有利于洗衣机、热水器的布置。对于中小户型住宅,不必设置两个卫生间,位置得当,也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节省的面积可留给起居室,以便提高面积的

利用率。综上所述,城市住宅设计应该做到分室标准进一步提高,厨房、卫生间设施更为完善,且空问能充分利用和应变能力更强,室内外环境设计更美,此外在多样化、省地、节能、采用轻质高强材料减轻自重方面也要有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真正高质量、高技术、高情感的居住环境。

4考虑良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条件

在小户型住宅设计中,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争取较好的朝向和通风环境。住宅主要房间都应做到直接采光。起居室、卧室应力争l到2间南向。特别是起居室要有一定的开窗面积,有良好的采光,否则光线昏暗,不便使用。在光线昏暗的房间里不仅影响工作或学习,心情也大大降低了。现在人们对住房要求越来越高了,采光好不好直接影响了住宅设计的质量。平面设计中应着重考虑自然对流通风,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

二、可持续发展

适度消费,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小户型从解决当前不合理的住宅结构, 满足大

多数需求者为出发点的角度具有很大的现实性。但是,住宅的使用年限为50 年~70 年,

我们还应当从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特征。比如一个家庭随着

家庭构成的变化,对于住房的需求,一般都会有一个“小-大-小”的变化过程,所以中小户型在设计时,还应该考虑能比较容易适应未来的各种居住形态,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组合性,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小户型住宅提供广阔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在进行中小户型设计时,应该想方设法满足并提高功能空间的功能需求,

不断提升宜居程度;同时,在节约土地资源、节能环保、节约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不断创

居住空间设计说明范文 第5篇

【摘要】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优美宜人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要科学进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创造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

一、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构成及设计理念

1.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构成

在艺术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艺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城市居住区的园艺绿化中,可将乔、灌、花、草结合,用草类塑造背景,点缀乔木、灌木、花卉,形成高低错落的绿化景观;将平面与立体结合,加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在艺术设计中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等绿色景观,丰富城市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2)道路。好的道路设计可以成为城市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道路往往和路牙、路边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城市居住区最基本的艺术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曲线、宽窄和分幅、铺材、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

(3)驳岸。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可巧妙设计河道驳岸,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等装饰,则可形成标志艺术景观。

(4)铺地。广场铺地在城市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艺术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艺术景观。

(5)小品。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小品在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成为城市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

2.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设计理念

(1)自然生态原则。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城市居住区绿色艺术景观环境。

(2)以人为本原则。居民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艺术景观设计要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分布、交往空间设置、艺术景观小品等方面,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城市居住区环境。

(3)因地制宜原则。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现基地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使艺术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

(4)经济适用原则。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艺术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着力点

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既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使居民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和美的享受。

1.注重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布局

(1)考虑当地风土人情特点。了解该地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其发展趋势,因地制宜进行艺术景观设计,与历史环境相结合,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易于为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

(2)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形态。在对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进行总体布局时,首先以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条件,维护和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设计。

(3)考虑外部自然景观资源。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将城市居住区周围有观赏价值的自然、人文艺术景观资源纳入到城市居住区的艺术景观序列中,或为视觉交点,或遥相呼应,创造出城市居住区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

2.注重艺术景观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应该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应通过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艺术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3.注重植物艺术景观创造的生态性

(1)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色艺术景观。点,指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组团绿地,是城市居住区绿色艺术景观系统中的艺术景观节点,是城市居住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线,指城市居住区中的道路艺术景观绿化、城市居住区周围的防护性绿化带;面,指城市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宅旁绿地。

居住空间设计说明范文 第6篇

[关键词] 住宅区景观设计 设计要求 设计原则

一、住宅区景观设计的要求

1.景观的文化性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主要是指采用人工材料塑形的景观,如小品、雕塑、铺装等)要同软质景观(主要指利用绿化、水体造型的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

2.景观的艺术性

3.景观的实用性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简约式园林发展为名贵树种的大量引进。现今,逐渐被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所应用,由于名贵树种、稀缺植物不仅可更好的衬托居住区的品质,为居住区增色;还能使居住区引起轰动效应,因此其开始成为目前居住区园林发展的新趋势。目前,高大的古树是很多开发商的首选。但居住区园林景观在具体设计时,应按照植物群落来布局,而不是盲目堆砌。应景也是树种选择的重要条件,周围的建筑体对树木的栽种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如古典风格的楼盘适合种植芭蕉树,现代建筑体则适合几何形状的乔木等等。让人赏心悦目又能给居住者创造实用价值的树种才是最可贵的造景方式,过分追求稀缺品种或者洋品种并不是健康的楼盘园林发展趋势。

4.景观的变幻性

目前,园林规划已经从简单的植物铺陈发展到现在的应景设计。这种景观特色主要体现在植物上,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风光,而不断变幻的景观、季季不同的园林,能让社区保持更多的新鲜感与活力。应景能带给居住者更多的审美情趣,在小区里闲庭信步,不会感觉乏味,每走到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不同角度领略小区的景色,这就是一步一景。营造缓坡是当前楼盘景观设计运用得最多的,像丘陵一样高低起伏的地势,让人感觉面积增大了,植物绿化面积也更多了,小区园林更有层次感。另外,在植物的栽种上,以四季植物代替过去的常绿植物,让一年四季的景观在园林社区里得到更好呈现,使不同的阶段都有美的表现手法,让居住者感受到季节的自然变化。

二、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现代的、朴素的和简单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于人、服务于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1.把握景观设计的生态系统原则

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住区园林化没计,有一条明确的景观主轴线,沿这条主轴线,没计绿化步行街,有条件的话,在步行街旁把水引入、开人工小河流和省水泊体。住区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彩。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都应做到空间层次分明。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中,注重营造人际交往空间。组团绿化空间是理想的、方便的人际交往空间,应作为住区园林的重点,使之成为既有观赏景观又有交往设施(亭台、桌椅等),又是便于居民就近享用的绿化空间。住宅楼首层架空也是绿化空间和增大人际交往的好办法。可在架室层设置居民休息、健身、老人、儿童活动的设施,种植喜阴的矮科植物和花卉,发展立体绿化,营造空中景观。房前屋后布置园艺,多层次主体绿化,造成无处不绿的居住空间。

2.把握景观设计的色彩与造型的和谐性

建筑外型、色彩、组合居住区中的建筑物是各种物质要素的主体,数量大、类型多对人们视觉识别的刺激性强,是反映居住区特色的重要内容。包括建筑风格和形式,最重要的是屋顶形式和建筑材料及建筑色彩运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布置错落有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建筑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中、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采用可多式多样,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重性。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旋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墙面垂直绿化,屋面绿化、美化建筑物景象。在居住建筑的组合中,要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一种方式是以居住建筑群体围合一个公共性的建筑空间,围绕公共空间的周围形成若干个次空间;另一种组合方式是建筑组团被分割为若干个各自独立的小空间。居住建筑的组合形式是多样的,空间内部形式变化是无穷的。一个好的建筑单体设计,不仅是建筑本身功能设计的成功和外形的优美,更重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创造生动、优美的居住区空间景观。

3.把握住宅景观设计的整体统一性

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是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计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建筑小品往往是建筑群体构图中一个延伸或不可分割体,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如亭、池、廊、桥、漏茶墙、棚栏、华表、路壁、花坛、喷泉以及各种建筑雕塑等。适当的加以运用可以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反映居住区特色,点缀景观。环境景观小品在居住区景观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城市住宅区空间环境形象在城市景观点、线、面构成中,属于量大面广的“景观面”,其景观环境建设对于城市整体景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设计的核心是引导“家园”形象的形成。

参 考 文 献

[1]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

居住空间设计说明范文 第7篇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共享性;文化性;艺术性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热点之一,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居住区景观质量也就成为评判一个楼盘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

一、居住区景观的构成

(一)绿化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

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

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二)道路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

(三)驳岸

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

(四)铺地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

(五)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小品又包括: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居家环境。

2、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3、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洁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空间组织立意。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2、体现地方特征。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使用现代材料。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居住空间设计说明范文(精选7篇)》
文章链接:https://www.freety.cn/falv/jzkjsjsmfwjx7p.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