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劳务派遣被滥用的根本原因,如何抑制滥用劳务派遣

一、被滥用的根本原因

令人遗憾的是,法实施后,出现了与立法本意相背的现象,劳务派遣被滥用的现象增多。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乌日图认为,劳务派遣被滥用的根本原因是,很多用工单位以此规避出台以后带来的用工成本的提高。

“如果一份劳务派遣协议,可以让用工单位将用工风险转嫁到劳务派遣机构,而且能够省去培训和管理的成本,用人单位十有八九都会选择这种用工模式。有需要就有供给,劳务派遣机构的准入门槛并不高,它们一手托两家,一边通过出租劳动力赚取差价,一边从工人身上克扣工资、费,这种轻松赚钱的手段自然会刺激市场。”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说。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科学研究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黎建飞教授认为,法律对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规定得过于笼统,让一些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机构钻了空子。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但是没有对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加以细化,监督部门自然不好把握。而且,劳务派遣的是“用人者不雇人,雇人者不用人”,这本身就把劳动关系割裂了,法律关系的相对性,约束了对劳务派遣用工的执法监督。

“目前,中国的劳务派遣已经突破了行业、用工时间、岗位等限制,成为常规、普遍的用工制度。如果再不及时、明确地在法律上加以规范,劳务派遣很可能会发展成用工主渠道,瓦解我们的劳动法律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信春鹰的忧虑,反映了更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心声。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2年初,劳动合同法修改被列入立法计划。

二、如何抑制滥用劳务派遣

“严格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是这次修法的重点。

为严格限制劳务派遣用工岗位范围,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劳务派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草案同时对“三性”作出规定:临时性是指用工单位的工作岗位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辅助性是指用工单位的工作岗位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替代性是指用工单位的职工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该工作岗位上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

然而,要对“三性”作出清晰、准确的解释,并不容易。曾经从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钱女士认为,用“主营业务”来区分辅助性还是不够明确,需要再界定一下什么是主营业务。而且,现在每天都会产生很多新兴行业、新兴岗位,该如何去界定它们的辅助性岗位呢?北京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纪经理透露:“用人单位向派遣机构提出的用人条件,基本都是稳定的、能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的人。所以6个月期限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其实变通的方法很容易,到6个月换一家派遣公司就解决了。”

黎建飞认为,国外的劳务派遣率不超过5%,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即按行业区分是否可以实施劳务派遣。比如,规定建筑、矿山等高危行业严格禁止使用劳务派遣;在同一行业中,主流行业不得使用劳务派遣等。

提高劳务派遣单位的准入门槛,也是一项重要的修改内容。草案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办理行政许可,且从“不得少于50万元”(现行劳动合同法规定)提高到“不得少于100万元”。

注册资金提高到100万元,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责任的能力是否相应提高呢?那些规模小、承担责任能力差的劳务派遣单位是否会因此退出?信春鹰委员对此表示怀疑,“劳务派遣被滥用,几乎是对劳动合同法的零执行。如果执法仍不严,即使门槛提高到100万元,还是会有规避责任风险的可能。而且,现在很多公司都是混业经营,经济实力比较强,100万元对它们没有什么影响。”

对于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实行行政许可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连宁表示担忧:这样很可能给政府官员又提供一个权力寻租的空间。而且,经过行政许可后,是否就可以放任其进行劳务派遣了呢?

劳务派遣公司的纪经理介绍了他们分解用工风险的办法,就是给员工上商业保险。“一旦出现,社保加上商业保险外,公司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就很小了。”纪经理也希望通过修法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业,取缔那些资质不合格的劳务派遣单位。他认为,强制劳务派遣单位给员工上商业保险,更有利于提高劳务派遣机构承担责任的能力。

电子雾化来源链接:https://yilibianli.com/wuhua/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劳务派遣被滥用的根本原因,如何抑制滥用劳务派遣》
文章链接:https://www.freety.cn/falv/lwpqblydgbyyrhyzlylwpq.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