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天坛导游词优秀范文精选9篇

摘要:十二、祈年殿前祈年殿座落在直径90米,高6米,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巨大的三层圆形石基座上。在中间台阶上分别装饰着一块巨大的石浮雕,它叫做殿前丹陛石刻。三层石雕有着不同的内容:下层主题是瑞云山海图案;中层为双凤山海;上层是双龙山海图案。现在,请您把视线向石基的左侧展开,就会发现石基的各层石栏的望柱头和出水口的装饰内容和丹陛石刻相对应。这三个主题寓意凤飞祥云之上,是古人对天的美好想象。另外,石基座各

天坛导游词优秀范文精选篇1

天坛是中国帝王的专用祭坛,历朝历代帝王在国都都有类似的专用建筑,用来祭天。

这里看到的是明、清两代的天坛。

古人见到天高远莫测,虚空浩渺,它日明月辉,斗转星移,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行云布雨又雷迅风烈。既有一定规律,又变化万千。对人类来说既可以赐福,又可降灾,是决定世间万物的至高无上的主宰。连人间的最高权威者皇帝,也只好自称为天子。

在科学尚不够发达的古代,祭天最主要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与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古人想掌握大自然的愿望。另外,祭天也是一种礼仪,通过严肃、繁细的礼仪,突出帝王的地位,强调帝王是上天的代表,是王权神授,从而强调帝王在人间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xx年),它位于北京正阳门外东侧,占地面积273公顷,南为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周围筑坛墙两道,将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内坛又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叫祈谷坛,南部是圜丘坛。天坛正是祈谷坛、圜丘坛两坛的总称。

一、圜丘棂星门外

圜丘有两道坛墙围护,每道墙均设有四组棂星门,共二十四座,称云门玉立。穿过棂星门,可以看到一座圆形汉白玉石台圜丘。圜丘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石台共分三层,在我们登坛的过程中您可以亲自数一数,每层究竟有多少级台阶?

二、圜丘台上

我们终于登上了最高层,也就是第三层台面。您可能已经注意到,每登上一层都同样要踏过九级台阶,我们在低头看看这台面上所铺的石板,中心一块圆形的叫天心石,其外共环砌着九圈巨大的扇形石板,从中心向外第一圈是九块,以后每圈依次是九的倍数,直到最外面的第九圈,恰好是八十一块。好!让我们抬起头来看一看台面周围的石栏板,各方向也都是九块;再仔细看中层和下层石栏板,各方向依然为九的倍数。圜丘上下到处蕴藏着九这个神秘的数字,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根据古代因阳五行之说,天属阳,地属阴;奇数属阳,偶数为阴。所以理所当然九这个阳数中最大的数就是天数了。

再注意这下大上小的三层圆形石台的直径,如果测量一下就会知道,它上层直径是九丈;中层直径是十五丈;下层直径是二十一丈,不仅全为阳数,而且三层台面直径相加之和等于四十五丈,恰为之数,连皇帝也为此称为之尊。这样巧妙的设计,使虚无缥缈的天,通过重叠的圆形和无数个九的组合,体现了古代匠师们的高超技艺。

好了,讲了这神坛的奇妙建筑,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情景:每年冬至日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日子。大典时,这台面北侧供奉皇天上帝神位,其东西两侧依次供奉皇帝列祖列宗的神位。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庞大的乐队、舞队。皇帝身着祭服,在庄重的中和韶乐的衬托下,跟随导引官的恭导登上祭坛。乐奏九章,典仪九程。九项礼仪进行完毕,各神位前所供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焚烧,以示送到天上,大典就全部结束了。于是,皇帝回到紫禁城 等待上天的降幅。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这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也就是皇帝恭读祝文的所在石板。它有一种奇特的声学现象,在这里读祝声音特别洪亮,犹如加装了扩音器一般。至今,这声学现象仍不减当年,您不妨也站在上面试一试,体会一下那神奇的效果。

三、 琉璃门外

我们面前这座建筑群叫天库,它的三座琉璃门砖体均为澄桨石磨砖对缝精心砌筑,顶上覆盖天 青色琉璃瓦。檐下梁枋斗拱不用木材,全部是琉璃烧制,造型考究,巧夺天工。

四、天库院内

这座圆形院落就是天库,是平时供奉上天及诸神位的地方。大典时将神位请上圜丘,平时就供奉在这里。我们眼前耸立的就是皇穹宇大殿。它始建于明嘉靖九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皇穹宇大殿是一座圆形单檐的伞形建筑,高17米,直径达19米,高大又十分精巧玲珑。它上有一个蓝色琉璃屋顶,正面是木雕菱花门窗。建筑饰最高等级的合玺彩画,整体坐落于一座3米高的圆形汉白玉石须弥座上。登殿台阶中镶嵌着一块巨大的二龙戏珠汉白玉浮雕。双龙一左一右,一升一降,栩栩如生,为古代雕刻佳作。好!让我们沿着东侧石阶登上大殿。

五、皇穹宇大殿

这座大殿以内外两环大柱承重,各为八根,殿鎏金斗拱向内收缩,承托圆形的天花藻井。藻井中心绘金龙图案,叫金龙藻井,是非常精美的艺术作品,给人庄重祥和的感觉。

殿内正北位有一圆形石座,踏过九级石阶,在最高位置陈列的金龙神龛内供奉着皇天上帝神版,称正位。殿内东西两侧供奉的清朝前八先皇的神版,这些神位叫做配位。它们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另外,天库内东西两侧建有配殿,分别供奉着日月星辰和风云雷雨诸神神位,称从位。

六、回音壁、三音石

下面,我给您讲一讲这天库中名列中国四大声学建筑之首的回音壁。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两座配殿后面,面北讲话,虽然相距四、五十米,又有两座配殿相隔,却能够清楚的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像打电话一样,十分有趣。原来,这砖墙弧状的墙体是由坚实的澄浆砖磨砖对缝,精工砌制的。墙面坚硬光滑,是声波良好的反射体,还有精确的圆弧曲率的作用,因此保证了在墙一端发出的声波,沿着墙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而且损失又极小,所以能清晰的传到另一端听者的耳边。

三音石是皇穹宇殿前正前方的第三块石板,如果您站在那块石板的中心,只要用力击掌一次,您就能听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三次回音。三音石也因此而得名。

七、九龙柏

天坛内共有柏树六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柏就有四千株,它们是神坛的衬托。我们面前的这株古柏是一株五百多岁的桧柏。有趣的是它那直立粗大的树干和其它古柏的纹理不同,树干表层沟壑扭曲形成的造型,犹如九条蟠龙缠绕嬉戏,升降沉浮。这就是传说中的九龙迎圣的古迹。

八、成贞门

我们又回到了这条轴线上,面前这座高大的砖券门名叫成贞门,是圜丘和祈谷坛两坛的分界。好!现在我们一道穿过这座成贞门,进入天坛的北部祈谷坛。它是皇帝每年孟春(农历正月)上辛日举行祈谷礼的场所。

九、丹陛桥

告别圜丘坛,我们走在一条宽阔的大道上,它将两个独立的祭坛连接起来,并组成统一的一条轴线,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

丹陛桥桥面纵向以石条划分为左、中、右三条路面。中间最宽的大理石路叫神路,是上帝专用的,任何人不能使用。皇帝只能使用东侧的砖路。西侧的砖路为大臣所用。 这个礼制规定和刚才我们看到棂星门是完全一致的。走出一段路,我们会想到这分明是一条大道,为什么叫做桥呢?首先,它比两侧地平面平均高出四米,在前面的大道下边有一条券洞式的通道,是让牛羊从那里通过。它们将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然后制成祭祀供品。这个通道也被人叫做鬼门关。

说话间我们已经走出了一大段路程,您是否感觉到这条大道北高南低?您不妨回头望望走过的路,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了。沿路向北走,在古柏的簇拥下,使您步步登高,不断向上,一步一步向天庭走去。

十、具服台

现在您看到的这座石台叫具服台,也叫更衣台。它的面积25米见方,据说在祈谷礼大典前,皇帝就早早来到这里等待。届时,具服台上临时支搭一方形黄段子的屋帐,俗称小金殿。皇帝步入屋帐,脱去身上明黄色的龙袍,换上专用的天青色祭服,洗手恭候大典开始。典礼结束仍步行回到这里,更衣后起驾回宫。

十一、祈年门

我们来到了祈年门,透过祈年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祈谷坛的中心建筑祈年殿。好!请随我走进门内稍停一下,听我给您介绍一下祈谷坛。

祈谷坛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它包括祈年门、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等一系列建筑。我们面前的祈年殿是一座宏伟而极富中国风格的独特建筑,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屋顶覆盖着象征天的蓝色琉璃瓦,层层收缩。檐下木结构均饰以最高等级的和玺彩画。其门窗采用菱花图案,高贵庄重。下为三层圆形汉白玉精雕的石基座,层层向下,向外展开,看上去上下形状统一而富于变化,色彩对比强烈而又不失和谐。我们自上而下的欣赏,使人感觉宏伟壮丽、神圣庄重;自下向上看去又给您层层旋转、上升腾飞之感,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今天,祈年殿的光辉形象已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祈谷坛的环境给人以上届的氛围,难怪天坛英文译名的意思为天上的庙宇、上帝的宫殿。

十二、祈年殿前

祈年殿座落在直径90米,高6米,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巨大的三层圆形石基座上。在中间台阶上分别装饰着一块巨大的石浮雕,它叫做殿前丹陛石刻。三层石雕有着不同的内容:下层主题是瑞云山海图案;中层为双凤山海;上层是双龙山海图案。现在,请您把视线向石基的左侧展开,就会发现石基的各层石栏的望柱头和出水口的装饰内容和丹陛石刻相对应。这三个主题寓意凤飞祥云之上,是古人对天的美好想象。另外,石基座各层台面的朝南方位都陈列有铜制香炉,典礼开始时在炉内燃烧起檀香木块,一时香烟升起,异香四溢,正可谓千尺炉烟天外转,不是天宫四天宫。

十三、祈年殿上

登上这汉白玉高坛,我们终于踏上了上帝的宫殿祈年殿。请您走近些,我们来瞻仰一下这神圣宝殿的内景。大殿殿顶凿井满饰龙凤和玺彩画。青绿为底,飞金走彩,富丽堂皇。整个建筑斗拱支架,卯榫叠插,堪称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杰作。

承托这三层巨大屋顶重量的是殿内的28根大柱。中间四根高19.2米,叫龙井柱,代表四季春、夏、秋、冬;在龙井柱外围是12根金柱,代表一年的12个月;最外围与门窗相连接的12根檐柱,代表一日的12个时辰;外围两层大柱共24根,象征农历的24节气;殿内的28根大柱则代表28星宿。您看,殿内的结构充满着对天的认识和寓意。

我们再注意一下大殿地面的中心,那里有一块直径为88.5厘米的圆形大理石。这块石板上有清晰的天然墨色纹理。珍贵的是这纹理竟和殿顶藻井中心的龙凤呈祥浮雕图案相同。这一为人工雕刻,一为天然形成,一上一下垂直相对,相映成趣,是镇殿之宝。

让我们把视线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是按照清代咸丰年间的历史原貌来进行恢复的。殿内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后护金龙屏风。两旁石台上奉安的是清朝前八代皇帝的神牌。以先祖先黄配祀上帝,用以强调敬天法祖的思想。神版前是供桌,上面陈列着古代的祭器,里面装有各种祭品,案前的木匣里还陈放着一头小牛犊,所陈供品十分丰盛。

祈谷大典是在农历正月上辛日清晨进行,那时天还没亮,神坛内外点燃坛灯用以照明,殿内则更是灯火辉煌,烛光摇曳,隆重而又神秘。

大殿开始时,207名乐舞生列队殿外月台上,霎时鼓瑟齐奏,钟磬齐鸣,八佾起舞,韶乐中和。在典雅祥和的氛围中,皇帝身着蓝色祭服,恭谦诚肃的步入神殿,向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然后将所有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侧的燔柴炉和铁燎炉内焚烧,以示送上天庭。大典完毕,皇帝起驾回宫。

好!祈年殿是我们欣赏古坛神韵的高潮,也是这次天坛游览的尾声。下面,我们将沿着一条长300米的长廊走向公园东大门。

十四、长廊

这条长廊自东至西共有七十二间,是将宰杀牺牲的宰牲亭以及制作祭品的神橱连接起来的运输通道,用以保持祭品的清洁,不被风沙雨雪所污。

好!参观到此结束了,让我再一次感谢您的光临,并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和朋友。欢迎再次光临,祝您一路平安!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坛导游词优秀范文精选篇2

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2024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天坛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天坛导游词优秀范文精选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天坛公园。我叫张熙芃,大家可以叫我张导。今天由我带领各位朋友游览天坛公园里的祈年殿、圜丘和回音壁。下面我们先游赏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建于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也是北京旅游的标志。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祈年殿直径达32。72米,顶部为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层层收进,总高38米。因为天是蓝色的,所以殿檐用蓝色琉璃瓦铺砌而成,以此来象征天。

这座圆形石坛就是圜丘,是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坛周长534米,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层。如果大家数数就会发现,每层台阶的数目都是9的倍数。因为我国古代把单数称为阳数,9是阳数之极,象征着皇帝的权威。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太阳石,也叫天心石,站在上面呼喊或拍手,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形成明显的回音。

大家跟着我的脚步,我们继续向前走,待会给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自己观赏一下,拍照留恋,但是一定要注意要文明观赏。

天坛导游词优秀范文精选篇4

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

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2024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2024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

在192024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

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块。

天坛导游词作文500字

天坛导游词优秀范文精选篇5

好了,现在我们以及那个在天坛里面了,我看好多游客都比较好奇,那大家注意听我讲解。

请大家随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圜丘往北就是皇穹宇,它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由八根金柱、八根檐柱支撑起殿顶。在皇穹宇殿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有三块石板,叫三音石。在皇穹宇门窗关闭且附近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在第一块石板上击掌会有一声回音,在第二块石板上击掌会有两声回音,在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三声回音。

不过,三音石的回音还不算最神奇的。大家看到这面围墙了吗?它长193。2米,高3。72米,厚0。9米。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所以能很好地折射声波。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墙的东西两头,一个人靠墙说话,另一个人将耳朵贴在墙上,就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的话,而且声音悠长,所以它被称为回音壁。

我们今天只是游览了天坛公园里的一小部分,希望您有机会再来游赏。我的解说就到这里,下面大家可以自己游赏、拍照留念。天坛公园是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游览时希望大家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不要乱涂乱划,做一个文明游客。祝您游览愉快,谢谢!

天坛导游词优秀范文精选篇6

我国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杏松环保,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再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群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着核心位置。同是,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左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雪的圣地。

天坛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呈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收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屋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格。

天坛导游词优秀范文精选篇7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可以注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所有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而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即将走进祈谷坛了,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尖屋顶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焚烧,送上天宫。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天坛导游词优秀范文精选篇8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天坛导游词优秀范文精选篇9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叫任喆恬,是你们这次天坛之旅的导游。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去天坛的路上,在这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天坛公园,请大家跟我出发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径24。2米,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换蓝瓦金顶。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焚烧。因楹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下面我们来到天坛南半部的圆丘坛,它始建 于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子墙内部各有一大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壁门额。内中央处,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圆丘台。

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从我们进入天坛,到处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

好了,我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天坛导游词优秀范文精选9篇》
文章链接:https://www.freety.cn/falv/ttdycyxfwjx9p.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