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新闻花絮范文(必备3篇)

新闻花絮范文 第1篇

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唐艺馨

“一进门就是一股恶臭,什么味道都有”,每当和同学、朋友讲起我的采访经历,都会从这句话说起,“不过想想也真的蛮可怜,儿子儿媳前年车祸没了,只剩老太自己一个人了。”

说来惭愧,报道尚未完成,札记却已写下千字有余。每当我想整理采访的录音和笔记时,不知为何总有些抗拒,或许是潜意识不愿回想那些所见所闻。报道需要客观、理性的叙述,因此我在调整情绪后,把所有可能由主观支配的文字都写在札记中,记录我第一次正式的采写。

新闻采访课程给我的第一道难关是,做什么选题?我向来有些选择恐惧,当老师说到本学期要独立完成一篇报道时,我当即就预感不妙,一方面渴望着接近那“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理想,一方面又为自己从小拖后腿的语文分数担忧,我到底有没有能力完成?

新闻花絮范文 第2篇

在电台实习时,我曾备受困惑:当时有位老年听众打电话来问“随申码”在哪里申领,明明我拿起手机,通过电话一步步指导,只需一分钟就可以帮他解决,可带教老师批评我,在节目播出的重要时刻,“我们是媒体,能做的只有记录,无法去帮助他们解决什么”。所以我只能告诉他“好的,我把您的问题记录下来了,如果后续有回复的话我们再回电”。老人只是想要一个简单的回答啊,面对他们的失望我时常感到不安,便会再补充一句“我们没法保证回复时间的,如果两周内没有回复那就没有了,您要是急的话,可以去打12345”。

这种不安伴随了我很久。我们去现场看到了大量细节,记录下了遮羞布后挡住的不堪,可是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我的上门采访或许曾为老人乏味的生活增添了些许乐趣,可我不可能长久陪伴他们,忽然间又回到了最初面对“暴食”群体时的困窘,我,大学生,记者,我能做什么?

直到前两天我把长护险“安利”给楼下一对中年夫妻,他们的父母已经80多了,却不愿意与其同住。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媒体正是通过“记录”然后“报道”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关注到这个问题。如果只是我个人去解答、帮助,那么只有我一个人的力量;但如果我能落在笔端,让这一问题被更多看到,那将有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人站出来奉献,甚至可以从根源上推动问题解决。

从价值角度看,我的报道是一篇再普通不过、介绍长护险政策的文章。但是当我亲耳听到92岁的老人呆滞地说“真额厌气啊,死么死不掉,混一天是一天吧”,当我看到“公办养老院起码排一年半才可能轮到,民营养老机构月均万元起步,而2022上海人均养老金仅为4668元”的数据,当我了解到“2030年全国失能老人将达1亿”时,我忽然觉得自己正在做一件极有价值的事情。“你们不要太去关注这个阅读量,哪怕是1,也是有一个人看了这篇文章,多一个人知道了这个事情”,老师的话又浮现在耳边,我的报道写出后,多一个人看到可能就意味着多一个家庭、多一位失能老人享受到了更好的照护,如果能再推荐给邻里好友,那我能带去的帮助就更多。

不论暴食或失能,抑或是其他不愿被知道、被看到的真实存在,现在的政策或者社会资源已经足够提供一块遮羞布,挡住这些不堪。但我更希望以笔为针,以字为线,在布上缝一朵漂亮的玫瑰,让更多人看到、重视、加入。

许多“50后”恰逢第一批计划生育,他们如今已经年迈古稀,而其独生子女也将步入“中年危机”。在可以想见的未来,长护险的需求极大,发展远景广阔。我非常感激这次新闻采写的机会,它带给我的不仅是最终的报道成品,更是亲身实践、遇到困难并尝试解决的经历,最为关键的是,我仿佛找寻到了新闻工作“在遮羞布上缝一朵玫瑰”的重要价值。再次感谢陈老师以及助教学长逐字逐句甚至精确到标点的修改,我也会继续在今后的实践中多做积累,朝着成为一名优秀媒体人的目标迈进!

唐艺馨新闻采写作品回顾

采写 | 20级播音 唐艺馨

审核 | 杜彬彬

新闻花絮范文 第3篇

打开B站、抖音等平台,焦虑、压抑似乎已经成为当代人的通病:童年被塞满各种兴趣班的假期,青年面临着充满内卷、焦虑的迷茫人生,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职业停滞,每个年龄段的人都生活在困境之中。那么老年呢?在我亲自走访的家庭中,除却拒绝我采访的,14位失能老人的生存困境真实地展露在我的眼前。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流利的上海话和本地话使我的采访能够更加深入,也让我更加清晰而直观地看到那些我从未了解、想象过的遮羞布后的一切。

赵小妹无儿无女,外公说在我小时候,她经常带我去长风公园坐海盗船。当我跟着护工满怀期待走进她家,畅想着她会认出我、夸奖我女大十八变时,打开门后看到的却是一双暗淡的、苍老的、混沌的、迷蒙的双眼,她痴愣地指着我,“侬是阿里贵啊”(“你是谁啊”)。对马正国来说,在请长护险前,吃喝拉撒全部在床上解决,房间里的气味可想而知,可独生女儿自己也身体不好,无法常年照料在侧。我还看到太多难以言喻的萎缩的肌肉、长期不清洁造成的严重皮肤病、脏乱的起居环境等等,而比这更可怕的,是从睁眼到闭眼,许多失能老人只能孤独地、绝望地坐着。

牛丽华的倔脾气令护工头疼,当我向她表明来意并希望进门采访时,她一开始说什么也不同意,“这是谁啊?做什么的?”部分家庭有子女在家的,我还没来得及多做解释,就把我赶出去,“你采访我们干什么”“关你什么事啊”。起初我有几次难掩愤怒,只好冲出单元楼在一旁暴躁地跺脚,心想“我可是记者,又不是来求着你们的,什么态度啊!”直到采访马正国时,原先非常顺利,只是轮到要擦身了,他突然语气一转,告诉护工“侬叫伊到外头等着”。我立刻识趣地走开,思考着为什么这个时候要赶我走,或许是老人不愿意把自己肮脏、不堪的一面展示在外人眼前,他们需要一块遮羞布,挡住自己的破败,留给他人健康的、得体的一面。

老人往往比孩子更要敏感,他们很注重隐藏自己、不愿给小辈添麻烦,但一旦打开心扉,却很重视感情,甚至依赖。在千方百计说服牛丽华之后,我成功地坐在了她的卧室床边,起初为了消除顾虑,我从自己的祖父母和她聊起,又向她询问了许多上山下乡时期的故事。老太越说越来劲,甚至说到了自己的身后愿望。护工后来告诉我,包括牛丽华在内的好几位老人后来都追问过,“小姑娘今天怎么没来?”。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新闻花絮范文(必备3篇)》
文章链接:https://www.freety.cn/falv/xwhxfwbb3p.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