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和弦要点总结 第1篇
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拓展阅读:
一,音符与音高。在简谱中音的高低是用7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这些记录音高的符号就叫做音符。音符的1234567表示不同的音高,一般的乐曲都在三个8度之内,低音在数字下加一个点,高音在数字上加一个点,那么中音就不加,请看图。
二,音名与唱名。在简谱中音符的数字符号唱出来时,我们把它唱作为哆来米法梭拉西,那么这就叫唱名。
在首调系谱法中每个唱名都对应一个英文字母,这些英文字母从C开始依次是CDEFGAB,这叫音名。
三,音符的长短。音符的长短用拍来表示。在简谱中常见的有全音符,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和16分音符,其中4分音符为基本的参照长度表示为一拍,其他的均以4分音符为参照,分别为全音符四拍,二分音符为两拍,8分音符为二分之一拍,16分音符为四分之一拍,32分音符为八分之一拍。
四,休止符。休止符是表示不发出声音的时间,它的长度和音符是相对应的常见的休止符和音符一样有6种,分别是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和三十二分休止符。
五,浮点符号。在简谱中加在符号右侧的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浮点符号。浮点本身并无长度,加了浮点的音符,它的长度就会发生变化,通常是音符的长度再加上1/2,例如如果音符是四分音符,那么加了浮点之后,它就是一拍半,如果是八分音符,那么它的长度就变为四分之三拍,,如果是十六分音符,那么它的长度就变为八分之三拍。
六,拍号。我们在看简谱中通常都有一个拍号。常见的拍号,有2/4,4/4,3/4和3/8,拍号中的分母表示为几分音符为一拍,拍号中的分子表示每一个小节有几拍,例如2/4哈似表示4分音符为一拍,二表示每个小姐有两台,再例如3/8排吧,表示8分音符为一排,三表示每个小节有三盘,请看图。拍号中的分母表示为几分音符为1,拍拍号中的分子表示每个小节有几排,例如2/4拍,4表示四分音符为一拍,2表示每个小节有二拍,再例如3/8拍,表示八分音符为一拍,3表示每个小节有三拍。
音乐和弦要点总结 第2篇
气声技巧
所谓气声技巧,是一种气息与声音不按常规发声状态组合的形式。在传统唱法中,最讲究气息与声音的完整结合。它要求气息冲击声带时,声带要完全闭合发声,这种声音出来响亮而结实,具有穿透力。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发声术语——“关闭”。而流行唱法中,由于歌曲感情或风格的需要,有意使气息与声音不完全的结合,造成一种“漏气’的状态。这种声音唱出来,夹杂着气息,不像正常发声状态下的声音那样具有结实的力量,反而听起来有一些像小号吹奏时的“沙沙声”,给人一种的忧郁又带些伤感的感觉。例如,在克里斯蒂娜的《The voice Within》中,歌曲的第一部分和结束部分都大量使用了气声技巧,使得演唱在体现力量的同时又展现出柔美、深情的一面,歌曲被演唱者诠释的淋漓尽致。虽然这种“漏气”的演唱在美声唱法中偶尔也会用到,但像流行唱法这样上升到一种决定歌曲情感走向的高度,还是有所区别的。
混声的运用
说到混声,可能研究美声、民族等传统唱法的人会问,混声不是传统唱法才会使用的技巧吗?其实,流行唱法一样也需要混声技巧的应用。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会了解到,人的声音存在一个换声区。在演唱自然音域以上的音时,往往会出现“唱不上去”“卡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混声技巧的帮助了。声音通过头腔的一个特定区域,使真声与假声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的融合。这种声音听起来不会像撕扯声带那样难以接受,又能够达到歌曲要求的音量和音高。传统唱法的混声多调动头腔整个的共鸣腔体,声音出来位置较高,比较接近于“假声”状态,而流行唱法的混声只结合头腔较靠前的区域,声音较接近于真声,不会像传统唱法给人“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感觉,声音听起来真实、贴切。
话筒运用
流行唱法与其他唱法的一个最明确的不同,就是运用话筒进行演唱。话筒的作用有三:其一是对声音进行修饰、润色、化妆,流行唱法的许多发声技巧,例如气声唱法、柔声唱法、沙声唱法等,都必须依靠话筒才能早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话筒实际上参与了发声运动,它是歌唱者的 “第二张嘴”;其二是歌唱者持话筒演唱,边唱边做各种表演动作,话筒的倒手、转动等,成为演唱中的道具。从这个意义上说,话筒又是歌唱者的“第三只手 ”;其三是话筒作为现代化高科技的电子器件,从而使演唱者的歌声更富现代感、时尚感、新潮感,从这个意义上看,话筒又成为演唱者的 “翅膀 ”,它可以弥补流行唱法因为采用自然声而在音量、音色、咬字吐字的力度等方面明显的不足。
运用话筒有很多方法与技巧,流行唱法的歌手必须学会正确地运用话筒,要善于调整好嘴唇与话筒的距离、角度,以适应各种发声技巧与演唱技巧。例如当采用柔声唱法时,须把话筒调整到距嘴唇较近,这样可以使歌声通过扩人后更加柔润悦耳;而当采用喊声唱法时,则要把话筒调整到距嘴唇远一些,以避免产生噪音而难听;当采用直声唱法时,应灵活地把话筒随音量的强弱、音色的明日音变化,不断地调整到不同的距离和不同的角度,这样不仅可以创造歌声多变的奇迹,而且可以弥补发声技巧上的某些欠缺。
总之,话筒的运用不可小视,要在不断地演唱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规律,形成为自己所适用的一整套使用方法与使用技巧。
音乐和弦要点总结 第3篇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现代小音阶”四形式。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两音间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
15.纯律(Justintonation)
与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纯音程。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现已被历史所淘汰。
16.主音(Key-note)
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种。把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钢琴、竖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
17.半音、全音(Semitone、Wholetone)
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18.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
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19.音程(Interval)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度数相同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20.十二音体系(tweleve-tonesystem,tweleve-notesystem)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21.五声音阶(prentatonicscale)
八度内有五音,谓之“五声音阶”。
22.七声音阶(diationicscale)
八度内有七音,就称为“七音音阶”。
23.力度(dynamics)
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如f(强)、p(弱)、<(渐强)、>(渐弱)等。
24.不定音高(inderterminatepitch)
乐曲中所采用的没有明确音高的声音叫不定音高。实为噪声,原不属于乐章范围。现代派作曲家常用之,如锯木声、折纸张声、打字声、扫地声、敲击声、嘘声、呼啸声等等。
25.不对称节奏(asymmetricrhythm)
又称“复节奏”(polyrhythm)。在同一乐句或小节中,各声部的节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节中,组成各节拍的时值不相一致。广义言之,复调音乐都属于奇异节奏。现代派作曲家所用的奇异节奏,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节奏。
26.切分音(synopation)
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1)、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2)、休止强拍位置;
(3)、弱拍音改为强拍。
27.无调性(atonality)
指乐曲的构成没有一定的调性基础。
28.平行五度(parallelfifths)
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平行进行。十五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平行五度之出现。
29.平行减七弦()
和弦进行的方式之一。减七和弦由四个音连续小三度叠置而成,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倾向性,减七和弦连续出现而不加解决,就是”平行减七和弦”。
30.节奏(rhythm)
构成乐曲的基本因素有乐音的高度、乐章的时值(包括休止)、乐音的强弱三种。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
31.节拍
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
32.主调音(tonickeynote)
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
33.主调音乐(homophony)
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
34.半音音阶(chromatics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
35.全音音阶(whole-tonesa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皆为全音,谓之“全音音阶”。
36.华彩段(cadenza)
插于乐曲尾处的辉煌的即兴演奏段落。由独奏者即兴展示其演奏技巧。作曲家与演奏家常为他人的作品写定华彩段。
37.声部(part,voice)
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
38.转调(modulation)
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之间相转。
39.拍子(beat)
小节的单位时值。小节的拍子结构以拍子记号(timesignayure)表示。
40.和声(harmony)
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续法则、和弦在乐曲上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41.和弦(chord)
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即成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42.变和弦(alteredchord,Chromayticchord)
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谓之变和弦。变和弦常作为转调的准备。
43.单调音乐(monophony)
单旋律的音乐。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
44.复调音乐(polyphony)
单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由两个以上各自独立而又根据和声法则同时进行的声部组成的音乐。其性质与”对位音乐”(counterpoint)基本相同。
45.复对位()
凡对位音乐的各声部可以高低易位者,统称为复对位。复对位按声部数量可分为二重对位、三重对位、四重对位等。
46.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发声的音调广度,常以其高低两极音表示之。各种音域,其各局部的音质不相同,这种局部,称为音区(register),在人声则称为声区。
47.音程(intreval)
两乐音之间的音高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阶两音之间的音级数(包括边缘两极)作为音程的量度。
48.音高(pitch)
乐音在音阶上的绝对高度。如C音、D音等。在物理上,音高决定于发音体的振动频率,在心理感觉上,音高之决定还稍受音的响度的影响。
49.音调(idiom)
某一时代、民族、地区、流派、作曲家特有的音乐风格。如言某民族或某的民歌音调。
50.音阶(scale)
音乐上所用的音,根据一定规律,在八度内按高低次序排列之,即成音阶。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皆有其独特的音阶。
51.美声唱法(belcanto)
声乐表演风格之一。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演唱者追求音质的优美、自然与歌唱表演的华丽、辉煌,而忽视词意和感情等的表达。以运用美声唱法着称的作曲家有贝里尼、多尼采蒂、罗西尼等人。他们所作的歌剧常称为”美声歌剧”。
52.配器(orchestration)
作曲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器乐合奏曲中各种乐器的配合。其内容要点为各类乐器性能、各类乐器的音色对比与配合效果、乐曲原音响统一效果。配器除用于初始写作之外,亦常用于现成乐曲配器,如将钢琴曲、重奏曲等,改编为管弦乐曲。
53.调式(mode)
据以构成乐曲的基础音列。其中一音为中心音,其余各音与该中心音具有依存关系。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以主调音的音高表示调式,谓之”调性”。乐曲之构成而无一定的调性基础者,谓之”无调性”;同时以两种调性为基础者,谓之”多重调性”。
54.旋律(melody)
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旋律的要素一为音高,二为节奏。较原始的音乐公有旋律,甚至仅有节奏。现代音乐也有只求和声与配器等的新奇效果而忽略旋律的。
55.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
(1).曲调旋律、节奏、拍子、速度;
(2).调、和声;
(3).力度;
56.音乐的分类
(一)音乐按声部和声部状况可分为.单声部音乐、.复调音乐、主调音乐。
(二)音乐按照性质分可分为.纯音乐、标题音乐、轻音乐、爵士音乐。
57.乐音体系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58.调号
变化记号若使用在整首曲子中,使这首曲子中的每逢指定的音都要升或降,那这时候这个变化记号就被称之为调号。
59.节拍
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60.旋律
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