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英语作文征文格式范文(推荐5篇)

英语作文征文格式范文 第1篇

【关键词】对比修辞理论 大学英语写作 应用

对比修辞学虽然发展时间尚短,但是它对于外语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比修辞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缓解了母语迁徙对外语写作的干扰作用。

一、对比修辞学的概念

对比修辞的概念最开始是在1966年提出的,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众多学科的影响,比如古典修辞学、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以及篇章语言学等,所以对比修辞学呈现出了多学科的交叉型。目前各学科理论和框架已经不断完善,研究内容也得到了相应地更新与拓展。

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培养并且提高学生的写作以及语言应用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对教学的影响很大,但是很多英语教师只是单纯地灌输语法、词汇等知识给学生,却并没有详细地讲解文化修辞以及语篇知识等,造成学生虽然掌握了英语语言基本功,但是在写作上却呆板、僵化的现象。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受到本国文化和母语思维的影响,导致英语写作效果不良好。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现在大学对于英语的课程设置已经逐步细化,但是并没有将听说读写独立开来进行授课,这样一来没有系统专业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自然提升得较慢。同时师资力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薄弱的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专业技能匮乏的教师在教学水平方面必定会有所不足。

2.中英文化背景的差异

对比修辞学认为母语文化对于外语的写作会产生负面干扰作用。中英文化背景之间存在差异,不同于西方文化中强调自我和自由的内容,中国文化更看重集体意识以及委婉的表达方式。所以中国的学生在英语作文写作中也是强调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等,更看重集体利益和集体意识,强调“小我服从大我”。同时写作风格也比较含蓄委婉,不管是修辞风格还是语言风格,都带有浓烈的母语风格,带有汉语的思维方式以及交际模式色彩。

3.大学英语考试模式的觉醒

如今在我国,检验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各种大学英语四级、六级、专业八级等考试都掀起了一股空前的考试热潮。通过考试后得到的证书,一方面证明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竞争力。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将通过考试当成了大学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为了提高过级率,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考试作文模型。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化和呆板,虽然在应对考试方面确实有效,但是却不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很多学生为了取得高分背诵作文,或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定改动,一律套用“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总结”的三段式框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形式呆板,毫无创新思维和自我观念可言。

4.中外教师在文章评价标准上存在区别

英语作文征文格式范文 第2篇

直接引用先介绍名人的来历,后面直接引出名人的原话。

例如:According to Francis Bacon, a renowned British writer and philosopher, Money is a good servant and a bad master.

翻译:英国著名作家和哲学家培根(FrancisBacon)说:“金钱是一个好仆人,也是一个坏主人。”

间接引用

间接引用通常为引用俗语或者古话。

例句:There goes a saying that he knows most who speaks least.

翻译:有句俗语说,谁说得最少,谁知道得最多。

英语作文征文格式范文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格式

一、扩展作文观点

英语写作与语文作文都存在一定的共性,不外乎就是情感的表述或者对某种行为、社会现象的发表观点、举例论证等等。因此,写作教学中,老师应当以某一事例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观点、进行论述。培养学生可以说、会说、能说的语言能力。比如,在开展trip写作教学中,老师通过以聊天、同学之间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表对trip的认知和观点。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加强各种观点的积累和提高相互学习的合作意识。

二、作文格式规范化

作文板书、格式是否规范在作文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对作文格式、板书等开展教学。英语作文不仅对作文格式有着严格的书面规范,并且不同的作文文体有着各自的格式要求。在教学中,老师应当对学生系统讲述不同文体格式之间的区别差异,比如,邮件、日记、信等。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应强调在开头表明自我的观点立场,接下来通过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阐述观点,并在结尾加以总结归纳。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作文中常用的表述语、句型结构等等。提供相应的作文书面格式,让学生参考传阅,加深理解。

三、同伴互评

开展适度的写作训练,加以评比,能够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老师应当开展一定的写作训练,并对学生的英语作文加以批改,明确学生的学习状况,基于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教学。另外,学生之间的英语作文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在批改审阅中可以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老师应当将学生已写好的英语作文打乱再次发放不同的学生,让学生互相评比、批阅。并要求指明作文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比如说,有的学生作文的观点不够清晰、作文字迹潦草、书面不整洁、文章语法错误严重、时态混乱等等。互相评比可以发现彼此存在的不足,规避学生在以后作文中发生类似的错误和问题,提高英语作文能力和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英语作文征文格式范文 第4篇

[论文摘要]英语的全球化引起了英语广泛的本土化,产生了中国英语这一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并且它在一定意义上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意识以及促进现代英语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随着英语在全球的扩张,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1inguafranea)的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英语不再是属于英美诸国的专利而是属于世界,这一国际通用语在不同领域和地区的广泛使用,使之有机会与其他语言和文化长期接触,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本土化(nativization)。而本土化又必然衍生出大量不同的英语变体(variety)。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外交流的机会日益频多。英语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中国英语”(ChinaEnglish)这一变体。但是中国英语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洪水猛兽,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也非常注重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介绍,再三叮咛表达要符合英语习惯,切忌说中国式英语。本文通过区别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不同,说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及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在中国,首先提出“中国英语”fChinaEnglish)概念的是葛传槊先生。他在1980年谈到ChineseEnglish和ChinaEnglish的区别时指出“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如科举()、四书fFourBooks)、八股文(eight—leggedessay)、五四运动(MayFourthMove—meirt)、赛先生(Mr.Science)、德先生(Mr.Democracy)、双百方针fTwohun—dredpolicies)、四个现代化(fourmodernization)等。”葛先生认为上述英语都不是英语本族人的惯用词语,应当称作ChinaEnlgish,而不是有“洋泾浜”意味的ChineseEnglish。汪榕培于1991年提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它是英语的一种变体。

中国式英语(ChineseEnglishorChinglish)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它是介于中国学习者不规范语言和规范目的语之间的“中间语言”(interlanguage)。中国式英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只重视语法、词汇、句型等英语结构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英语本族语者的思维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培养。这样一来,他们在使用英语时,必然受到汉语思维及其表达方式的影响,表达出来的英语自然就不符合英美人的思维和表达习惯。中式英语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征,这主要是由学习者个体的语言能力欠缺所引起的。像中式英语中的词汇冗余、搭配不当、滥用副词等现象,除了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以外,与个人的语言能力欠缺不无密切的关系。随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实践的不断丰富,中式英语的现象将逐渐减少直至消亡。_

二、中国英语的存在必然性

在英语全球化的扩张中,英语的本土化造就了今天世界英语多元化的格局。除了英国和美国外,几十个国家和几百个民族都在使用英语。这些英语被Kachru分为了三类:内圈英语(theInnerCircle),外圈英语(theOuterCircle)和扩展圈英语(theExpandingCircle)。内圈英语是移民的产物。作为传统英语基地的内圈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均把英语确立为母语并为圈外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英语语言规范。殖民统治促使英语在外圈国家扩张。这些国家,包括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把英语作为第二或辅助语言来使用并加速被视为规范的内圈英语的本土化进程。像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扩展圈国家,把英语作立为外语学习和使用。外圈和扩展圈的人们会把本土文化融人到英语中去而造就大量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英语变体。一旦这些变体被当地民众广泛使用,人们会进一步将其标准化并加以推广。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母语对第二语青或外语的习得所产生的影响,语言学上称之为语言的迁移作用或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起促进、推动作用的迁移是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作为拐棍,则出现负迁移现象。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二者之间的差异远远多于它们的相同之处,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就成为了必然。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充分解释了中国英语出现的必然性。皮亚杰提出了“格局”或“图式”(schema)~J9概念。他认为,格局就是个体用来适应和组织环境的认知或思想结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eommo—dation)是格局的建构和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皮亚杰认为同化(assimi-lation)就好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是个体把刺激纳入原有的格局之内,同化不能使格局改变或创新。当刺激进入大脑时,个体就根据已有的格局对它同化。但是同化并不能总会成功,因为个体所具有的格局是有限的,并不是包罗万象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要么建构一个新的格局,要么对原来的格局进行修正。这两种作用方式被皮亚杰称为顺应。因此,顺应就是新格局的建构或对旧格局的修正。通过顺应,原来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变化了,新一轮的同化和顺应又开始了。依照皮亚杰的观点。同化和顺应都有一个度的问题,两者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如果同化的成分多了,那么顺应的成分就相应的少了,这样一来学习者就没有能力发现事物的区别。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化的程度多了,也即意味着受汉语的影响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所学的英语就带有中国腔,“中国英语”就这样出现了。‘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汉语中许多词汇特别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如“太极”、“气功”、“孔子”、“武术”等。所以,无论是美国英语、英国英语、加拿大英语还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英语都没有能力能够生动准确地表达具有中国文化背景和特点的事物。为了促进对外交流的发展,为了让西方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我们不得不采取音译、意译等手段使这些词语进入言语交际,从而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再加上汉英两种语言在发音、语法方面的不同,中国英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英语的一种变体,但这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所共有的一些特征,是有一定极限的,在交际方面并不会造成困难和障碍。中国英语很好地表现了中国文化背景和特点,也能够充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及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_

三、中国英语的中国特色

交际中两种语言的交流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的交流,中国英语本身就有其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它表达的是中国特有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在原标准英语中还未找到现成的对应表述形式。中国英语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和语篇、表达等方面。

在词汇或短语方面,中国英语主要通过音译,意译的手段从汉语中已经大量引入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引入表现中国特有的事物的词汇,这一方面是中国英语最为突出的特色。据统计,进人英语标准词典和其他工具书的汉语借词(Chineseborrowing)有上万个,这些汉语借词已经在英美国家被广泛使用,融人了英语词汇当中。通过音译引入的词汇如表示武术类的阴阳(YinYang),功夫(Kungfu)等等;表示茶叶的乌龙(oolong),铁观音(twankay)等等;表示食物的豆腐(tofu),荔枝(1itchi)等等。

通过意译引进的中国特有词语一般是通过翻译手段借用英语表达方式。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儒家思想(Confucinaism),五经(FiveClassics),_(CulturalRevolution),中草药)等;反映中国时代变化的词汇:两个文明Twocivilization),一个中国政策fOneChinapolicy),铁饭碗Oronricebow1),流动人口(lfoatingpopulation),菜篮子工程(),经济特[~(Specilaeconomiczone),_(Onecountry,twosvstems)等等。这些词汇不但不会影响对外交际,还会使外国人深感耳目一新,对中国的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的语音、语调同英语本族语者的语音、语调总是存在差异。汉语有四个声调,而英语中没有声调的区别,只存在单词的重音和句子语调的区别。在重音、音渡、弱化、同化和连读方面,对于中国人是难点,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使用者的发音也很难达到本土的英语使用者的水平,更不用说普通的中国英语使用者。以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为例,播音员或主持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读冠词、介词和连词,缺少同化和连读等现象。这种语音上的差异一般不影响正常的对外交际。_

语法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句式的英美用法并用,如:Haveyoua…?和Doyouhavea…?其次,中国英语习惯把修饰语前置,例如把状语放在动词之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之前,所以中国英语单句偏多,句法结构也比较简单。此外,中国人的时空顺序是从大到小,英语民族是从小到大,所以汉语和英语表达时间和地点的方式正好相反,这一点在中国英语上也体现出来。

语篇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中圄人埔英语写的文章中,其行文与与篇章结构往往带上汉语的特点,这主要是中国人思维方式在写作中的体现。如果是由汉语的文章直接译成英语,其特点就更为明显。但这种差异也不会影响对外交流。

在语言的表达上,中国人习惯见面就询问对方的隐私如去向、年龄、收人、婚姻状况等等,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中国英语在打招呼时用的“whereareyougoing?”,“Haveyoueatenyourmeal?”就比谈论天气是多么的好更能显示中国传统的互相关切尊重的习俗。在受到赞美“YourEnglishisverygood”时,中国英语习惯表达“Oh,no,myEnglishisquitepoor”,而不是“Thankyou!”,这正是中国传统的谦虚的美德。而在中国的外国人也会人乡随俗地理解和习惯中国人的这些表达,这就表明这种与文化或风俗相关的表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英语作文征文格式范文 第5篇

一、用于正式外贸交易的英语信函翻译

1.专业词汇:外贸英语信函中对专业词汇的翻译务必精确、符合经贸专业要求。外贸英语中的价格术语意义固定:有的是单独的词,inquiry(询盘)和offer(报盘);有的是则是由几个词构成,todrawonsomebody(向某方开出汇票)。这些专业词汇的翻译稍微有差错就会给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巨大的损失,如曾有则报道说,某译者错将“不锈钢”译为“炭素钢”,这两字之差就给企业造成近20万元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外贸英语专业词汇与其本意大相径庭。Document本意为“文件”,而在外贸英语中则为“单据”,如AnL/C。(信用证上,通常规定了买方所需的单据,以及有关货物的运货日期。)

2.歧义词:英语中常常会出现一个词汇有多重意义,而这几个意义恰好又是对立的。因此在外贸英语信函的书写或翻译中,应避免使用歧义词。面对这类词汇应及时发现,并立刻和对方取得联系,以便及时纠正,以免使缔约双方发生分歧,为日后贸易带来后患。如inaweek可指在withinaweek(一周内),又可以指afteraweek(在一周后),这就必须要与对方商榷,及时换上表义明确的词。

3.英美词汇差异:外贸英语信函的翻译还应注意英美词义的差异: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同一个词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在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即是单位的差异,如billion在美式英语中意思为“十亿”,而在英式英语中,则代表“万亿”。因此,在翻译中一定要注意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使用场合。

4.缩略语:缩略术语在外贸英语信函中也很常见,其意思对外贸交易极其重要。这里仅介绍几种常见的缩略术语的翻译法。

(1)音译。如:_艾滋病;DDT滴滴涕;OPEC欧佩克。

(2)用汉语的缩略语译如:UFO飞碟;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频;XL特大。

(3)部分译,部分不译如:DNAfingerprintingDNA鉴别术;FOBShanghaiFOB上海价。

(4)还原成原文意译如:ECPIreport,。(经济学家对消费者物价指数比较信任,认为批发物价指数的飊涨只是偶发现象。)(CPT=consumerprice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

(5)外来语译法与以上方法差不多,以意译为多。如:EP(单方面)—exparte(拉丁语);E/R(在途中)-enroute(法语)。

5.套用格式化语言或句型对应翻译法:以签署文件、合同等为目的的外贸英语信函,多套用已有格式。在翻译的时候,应用相应的中文格式,用程式化语言翻译即可。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些套用、固定搭配及句式结构的应用中。译者可相应地采取“套用句型对应方法”来翻译。在此类商业信函中,对方一般也会采取正规书面语,风格繁冗。尤其是为了增加严肃、正式的意味,他们常常会选用带法律、语言保守倾向的古体词。常见的有以”here;there;where”为词根的词,如:herein;hereof;herewith;hereby;thereby;therefore;whereas;whereby等。翻译的时候不一定要字字对应,可以在其他地方以词汇手段予以补偿,用相对比较古雅的词汇将原文的文体风格反映出来即可。6.整体格式差异:整体格式差异主要体现在英文与中文信函中。众所周知,英文日期常写于右上方,而中文日期常写于右下方。英文称呼使用复数Sirs/Gentlemen,而在中文中,则体现为统称形式的整体单数。虽然,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外贸电函英译汉时,可保留英文外贸函电的格式,也可套用中文外贸函电的格式。但是,根据惯例,建议使用中文格式,以取得整体美感。

二、用于达成友谊、交流感情的商业信函的翻译

除用于正式交易的外贸英语信函外,为达成贸易双方的友谊,商家会特别注意礼貌,因此会大量写作交流情感类信函。对这一类信函,译者翻译的时候,应注意选取适合的词,使用翻译具有“信、雅、达”的美感。并且提醒注意的一点是,商人毕竟是商人,他首先考虑的是商品、质量及相关问题与条件,而非客套与人称,汉译时,应突出重点信息,精简繁枝冗叶,以达到强化重点的目的。

针对外贸英语信函所带有的书面语体的语言结构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应该选择相应的书面语。在中文外贸信函中,使用的是介于文言文与口语之间的半文言文体与之相对应。如Sincerelyyours汉译为“谨上”即可。而针对港台地区保留大量古语的特点,译者在翻译时,还应该把开头的“先生”之类词婉译为“敬启者”。在传统英语贸易辞令中,大量套语,更应该恰当增减。如:Wearepleasedto…;Wehavepleasurein…;W…这些套语,产生了诸如W.等句式,这里若直译为“我们带着极大的兴趣盼望您的答复。”显然,这种翻译拖沓而且生硬,只要稍微套用一下格式,采取婉译方式,译为“盼复”,则简洁明了。类似的情况还有:Y。(直译为“贵方的快速回复将使我们不胜感激”;婉译为“即复为谢”)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英语作文征文格式范文(推荐5篇)》
文章链接:https://www.freety.cn/falv/yyzwzwgsfwtj5p.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