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做互联网,那么应该会有这三个疑问:
为什么雷军、马化腾、张小龙等都在强调自己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是否是通向CEO的必要通道?
如何提高自己的产品能力?
本文为大家梳理了如何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决策权的重要性、产品经理八个坑以及产品经理的工匠精神。全文约2500字,阅读时间6分钟。
产品经理需要找出最优解
用一个比喻来解释产品经理的角色,就是:赛龙舟船头的鼓手。
端午节时赛龙舟,船头会有一个鼓手。鼓手控制着鼓点和步调,可以确保所有运动员按照统一的步调和节奏前进,这样的速度就是最快的。
产品经理就很像这个鼓手的角色,他需要综合考虑用户、市场、运营、设计、技术、生产、渠道等各方面因素,最后找出最优解。
具体的说,产品经理一般要五件事情。
1、找对产品的方向。
要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做正确的事情,这就涉及一个选择的问题。产品经理要根据企业的资源禀赋、用户的需求来敲定产品的大方向,这非常重要。
2、精准产品定义。
即需要精准定义产品的用户群和使用场景,以及选定合适的功能(要做减法),还要定好合理的价格。
3、做好跟踪和把关。
需要跟踪设计、研发、生产整个过程,同时要对这三个环节进行把关。设计方案上,要有很好的用户体验,产品视觉也要和公司整体形象统一;研发上,要看是否找到了能真正代表未来技术趋势的一个路线;生产细节上,每个细节、每个螺丝钉、每个零部件都需要严格跟踪把关。
4、辅助营销。
首先,需要帮助营销人员提炼出产品卖点。同时,要配合营销人员做好渠道规划。
5、反馈迭代。
产品不可能一成不变,任何一个新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产品经理需要收集市场和用户的反馈,对产品进行反馈迭代。
产品经理要有决策权
上述五项,是作为产品经理非常重要的五件事情。要想做好这五件项,就需要统筹好时间、经费、人员。尤其是人员方面,要有组队能力,能把最合适的设计师、最有相应经验的工程师、最适合的生产线组成最优的团队,共同做好这个事情。
但是,如果没有决策权,是没有办法统筹好时间、经费和人员的。所以,产品经理需要有决策权。
对于小公司,老板自己就要做首席产品经理。对于大公司,老板可能无法直接负责,那要把权力赋予给产品经理,让他拥有决策权。同时也要给产品经理相应的激励措施。但是,对于事关企业生死攸关的关键性产品,哪怕是大公司的老板,自己也要亲自跟踪把关。
产品经理的八个坑
第一个坑:战略产品两层皮
战略很重要,但如果产品很烂,也一样白费,所以战略要寓于产品之中。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从0到1是最难的过程,好的产品就是那个1。有了好的产品,营销、品牌、渠道都是1后面的若干个0。但如果没有1,多少个0都没有用。
在信息对称的时代里,唯有好产品,才能立得住、站的久。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制造出好产品是一切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要实现海量销售,只能靠品质赢得口碑。事实上,之所以如此强调品质的重要性,并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和追求,更是商业最本源的逻辑,如果产品本身不过硬,要达到几百万、几千万的销量只能是天方夜谭。
第二个坑:产品未动,品牌先行
有些团队,产品定义还没搞定,就开始思考VI、logo,这个顺序是错的。正确的是先有产品和用户,然后再有品牌。作为一个创业团队,用钱去烧品牌是不划算的。倒不如老老实实把产品做好,有好的产品以后,自然会有用户,品牌也就有了。
不要被市面上的营销公司、营销大师忽悠。比如有一个企业,一个亿销售额在苦恼品牌,这个就完全是无用功,倒不如好好做做产品,做到10个亿,那时候不用想做品牌,品牌自然就会落地。再比如:微信,既是产品又是品牌,没有基本面做品牌是没有用的。
第三个坑:机海战略
有些企业做外贸,是没有办法的选择,但如果做内销的话,轻易不要选择机海战术。因为当设计、研发资源是有限的时候,就应该做好一款、两款产品,然后试图去击穿市场,引爆市场。
一定要聚焦,一定要敢于砍,一定要做减法。当然,做减法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单品爆款是有风险的,这个涉及到选择的问题。而做一款爆品,是有很多方式方法的,产品定义是硬功夫,单品爆款是说用尽量少的SKU,不是只能做一款。
第四个坑:小而美
小而美是个陷阱,中国的工业体系传统,不支持小而美的产品。小而美是个恶性循环。消费升级,一定要为注重品质的大多数人,包豪斯有一条祖训:为大众设计,为普通人设计,要做的产品一定是满足了80%的人的80%的需求,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一定是它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做就做最大的市场,不是说小市场不好,而是因为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有机会去挑战大众市场,从大众市场分一杯羹出来,也给了我们机会去成就一家大公司。
第五个坑:为智能而智能
守正方可出奇,做产品一定是回归产品的核心功能,而不是着力去打造或者添加一些消费者认为是“噱头”的卖点,更不要为了智能而智能。比如有一个做拉杆箱的团队,轮子设计的不好、拉锁不好拉,里面的布局也不合理,这样即使是有了智能解锁和智能定位,大部分用户也不会买单。
第六个坑:消费升级就是做贵的
大部分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高品质的产品,这和奢侈品有本质的区别,奢侈品的特点是:
多为金字塔尖的人群
给别人看、体现身份、社会阶层
很难比较产品属性
强调稀缺元素、手工
而高品质产品的特点是:
为注重品质的大多数
给自己用、用好的
容易比较产品属性
大规模生产,效率与品质的提升
第七个坑:只重面子不重里子
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也要下功夫,好口碑就建立在每一个仔细打磨的细节上。当把自己的里子也做好了,还会得到同行的认可。
为什么要这么在意同行的评价呢?是因为他们懂行,我们做的东西必须经得起专业人员的推敲,他们说OK,说明这个东西是真的OK。如果连专业的人都觉得你的东西不行,那么你的产品不就是所谓的讲情怀、炒噱头嘛。
第八个坑:过度设计
设计是合理性的最大化,70%的理性,30%的感性,而设计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造型与技术相匹配
可靠性与美学相匹配
设计与使用场景相匹配
在合理性的基础上,还要追求产品的美感。什么会让用户觉得美?我们的答案是:相由心生。技术美学是“相”,硬件合理性是“心”。设计要符合硬件产品的合理性,并把这种合理性用技术美学的方式展现出来。
产品经理的工匠精神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就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坚持工匠精神,做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