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没有什么新闻的豆瓣,被罚的消息刷屏,实际上豆瓣整顿持续了大概半年多的时间,此前消息主要集中在内容整顿和小组禁评上。
让我惊讶的是竟然还有不少人在为豆瓣叫冤,其中有的是文青人设,有的单纯以为是豆瓣人畜无害怎么也被罚跟着喊几句?要深究的话,豆瓣的问题可能是比很多平台的问题性质要严重多了。
注意,网信办处罚依据的是《网络安全法》处罚的,豆瓣问题有多严重,有之前看过我写《万字深扒极端女拳组织》的运营模式的朋友应该会有印象,豆瓣可以说是女拳的老巢。
我说泡在极端女拳社区看了上千条帖子,其实主要是在豆瓣一些八卦以及散布男女性别仇恨的小组里面,从而总结出了国内女拳的主要话术和运营规律。
文章在很快在很多平台上得到了响应,当然我写的比较隐晦,很多人以为是我是在微博上看了这么多帖子,微博也有很多,但是有社群限制,其实并不容易混进去查看很多打拳帖。
这些年女拳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现象,荼毒中文互联网多年,很多人压根没有想到豆瓣竟然是其基地?!但是也有一些资深网友了解甚至远离,所谓“互联网净土”,基本上中情局马甲——美国民主基金会(NED)对中国年轻小白进行渗透的乐园。
(上面是一位读者在其他公众号的评论,可以说是说到了点子上了)
除了女拳以外,这些账户在豆瓣开设各种社群,鼓吹不婚不孕、散步男女仇视,向周围人传播仇男和暴恐言论,实际上是一种白左思想包装的邪教组织;又由于高度的隐蔽性和高度组织性已经洗脑了很多小白参与各种男女矛盾的热点讨论,从而间接操控中国互联网热点的议程设置。
大家不妨回想下过去几年的互联网热点是不是无一例外的导引至男女矛盾对立最终形成了网友之间的相互撕裂,而受到NED资助的项目和组织在其中推波助澜,煽风点火,从而操控舆情走向。而豆瓣几个重要的小组被封之后,男女骂战近几个月极速降温。
豆瓣之所以能够成为女拳乃至白左的温床,根据我的观察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是边缘效益,豆瓣长期以来处于国内互联网边缘地带,被监管层所忽视,基本上没有官媒进驻,伟人说“思想阵地你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可谓至理名言。
其次是豆瓣产品属性,豆瓣里的群组搭建和评论门槛很低,很好参与,可随时组群保证了私密沟通和组织性,豆瓣很多用户账户基本都是用户小号,给了境外账户能够灌水从而制造在原有用户之间沉默螺旋的机会,很多正常用户退出,原有的群组就是他们的了。
再次是豆瓣用户群体基本上是学生以及一些被流行文化所吸引的群体为主,这部分群体拥有较强的二级传播能力,能够把很多信息点借助小白群体传染出去影响和扩散到其他平台。
最后是豆瓣本身的管理本身就比较佛性,并没有平台治理意识,这一向被当做是优点,更加让各种极端组织在其中安心渗透、壮大势力而有恃无恐。
由于女拳特别好的策源效果,一次一次点燃舆论和社会心理层面的撕裂,也让豆瓣成为了美国对外输出文化垃圾的“白左运动”老巢,除了女拳以外还有LGBT等日益猖狂,如法炮制。
所以说,哪些认为豆瓣是所谓文青基地的意淫状态的人,压根没有看到这个真相,只能停留在公知层面的抱怨和被“文化战”中网特带节奏上。
尤其是在国家放开三胎政策推出之后,遏制低生育率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有难度的社会任务,而以极端“女quan”思想洗脑年轻女性,以“自由”幌子让他们底层互撕的工具,这种土壤当然应该被治理和长期防范。由于女拳借助于中国社会普通对于女权包容和思想认同而打擦边球由来已久,甚至很多人已经“明女权暗女拳”或者“暗女权明女拳”等,这使得这一问题变得相当复杂而且敏感,我从网信办发文中没有看到有关是因为女拳的消息,可以说是措辞是相当谨慎的。
国家9月27日正式颁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也刻意回避了“女权”的话术陷阱,可以说是相当高明。很多人并不清楚中国妇女解放要早于西方,中国强调的是妇女发展而不是女权,妇女发展就是新时代的妇女解放。
我本人也因为谈论这个问题经常和一些女拳进行“对线”,虽然最后以相互拉黑结束,但是慢慢我还是发现一些受“女权”思想带偏的女生,主要是认为女权就是女性要夺权,而不是外接理解为“权益”,很多女权主义者被女拳鼓励要“保持愤怒”,因为愤怒有力量等等,很难不受极端思想影响,甚至有的已经作为精神支柱了。如果遇到不支持女性夺权就是男权,就要进行打拳;鼓动女性自由“独立”那就是发展不恋爱不婚不孕并对周围人进行所谓的“支教”,任由这股反人类的妖风气蔓延,其巨大的社会恶果将进一步显现。
洗脑和影响一个国家未来走向,最容易的突破口就是控制一个国家年轻女性的头脑,这当然是美国最熟悉的“政治转基因战略”了。具体洗脑策略我在万字深扒极端女拳文章之中已经写了,实际上是就是利用各种刑事案件直接上升为性别冲突,把个案上升为男女群体矛盾煽动社会矛盾的总策略。如果不懂其中女拳、极端主义煽动社会矛盾的关联的,大家可以联想下为啥在2两年前HK暴乱之中有那么多年轻女性在街头参与得身影以及修例风波最初导火索是什么,会不会让你后背一阵发凉!?
值得重视的是,几乎所有名义上的国内的“女权组织”基本上拿着境外经费,打着公益幌子对国内家暴、性侵等案件对法院的以及网络上事件进行密切监控,成为年鉴报告(长期做了十几年,越做越厚)来公关学术层和相关管理机构,甚至成为一些权威机关引用的"客观数据",再来深度洗脑和忽悠国内一些年轻女性。
操控女拳的幕后团队所做得工作当然不是为了关心中国女性的权益,而是分裂社会人群共识,使人们无法再团结起来,使人们原子化从而更好进行控制;还能在国际上形成所谓的“人权牌”不断在意识形态高地上对中国施加压力。
此外,很多美国的NGO组织如福特基金会、盖茨基金会依然是中情局的马甲,不仅作为金主长期资助国内的NEO,并且明目张胆在国内扶持代言人,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一些煽动男女矛盾的一些网红人物比如杨笠等能够迅速拿到国外品牌代言和广告,这些都是资本操控舆论的赤裸裸的阳谋了,几乎都是不加掩饰的进行着的。豆瓣只不过不幸被选中成为其中的一环。
虽然目前国家层面上还没有明确对女拳流毒进行廓清,我相信豆瓣上的内容整顿只是开始,也给其他内容平台敲了警钟,不要妄想吃女拳的流量活跃度了,还有性别牌相关的其他话题比如同性恋、跨性别者等网络撕逼议题也非常危险。
既然女权牌和女拳模式作为操控中国年轻人价值观切入口的白左意识形态在中国互联网这些年如鱼得水,一定存在着盘根错节的产业链,这并非短期能够得到根治的,但是现在显然找准了这伙人藏匿之处,会在一段时间内打乱他们的宣贯节奏,他们很快就变得更加隐蔽,但是不管怎么隐蔽始终需要借助于互联网阵地来制造舆论的火药桶。他们接下来会选择什么阵地呢?则不可不防。
当然我对豆瓣这个平台都是没有什么意见,我个人也是豆瓣十多年的老用户,期待那个熟悉的豆瓣早日回归!
延伸阅读:《万字深扒极端女拳组织,谁在中国互联网上引战》《揭露女拳洗脑的三个层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