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小米创立十周年,也是小米生态链企划启动之后第七个年头,作为小米生态链唯一的爆品学院,谷仓爆品学院以研究、输出小米爆品方法论为核心价值,策划发起小米生态链企业案例系列专访,助力企业打造属于自己的爆品,通往新国货之路。
本次策划分为”人物故事“、”方法论“两大主体部分,以及对话实录。
本文为该系列第1篇(下),方法论。
雷军曾总结过小米的爆品方法论,那就是「专注、极致、口碑、快」。
陈臻昊创立的米物科技作为一家小米生态链公司,将「专注」做到了极致。他曾用 11 个月的时间专注打磨一款产品,前前后后调了 53 版设计图,废掉了 4 套百万级模具。也曾为了零点零几毫米的细微差别,彻夜不眠,守在工厂亲自盯着工人安装,只为将产品做到极致。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款产品一面世就成为了小米当之无愧的爆品。第一年销量就突破90万只,第二年达到 150 万只,第三年暴涨到500万只,远远超过当初给供应商的承诺。这款爆品就是小米便携鼠标。谷仓爆品学院采访到了小米便携鼠标背后的操盘手、米物科技创始人&CEO 陈臻昊,听听他复盘百万级爆品背后的经验和踩过的坑。1创业要从自身出发,找自己都需要的痛点我们的第一款产品是小米便携鼠标。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进入PC外设这样一个成熟市场?首先,创业之初找准方向是重中之重,当你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方向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从观察自己的痛点开始。现在越来越多的办公人士,包括我自己在内,每天都不是固定在工位上的,可能随时在咖啡厅、机场候机室、出差路上就打开电脑处理工作,但在移动办公的场景下,现有的鼠标是非常不好用的,尤其是在反光、光滑的桌面。办公场景越来越倾向于移动化,这样的趋势下,大家更需要的是具备便携性、可移动性的办公工具。
第二,我们和小米看到的是同一个机会,是移动互联网的机会。PC外设虽然是存量市场,但随着蓝牙等无线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办公场景的多元化,以及办公诉求的变化,都将加速移动设备的发展,这将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基于这两个原因,我们选择品类时坚定的选择了便携式鼠标作为第一款产品。最后的结果证明,我们押对了。
2废掉百万模具只为了0.2毫米的细节,把自己逼到极限才有爆品可能性这款便携式鼠标从最初的ID,到最终的落地,前前后后调了53版设计图,足足做了 11 个月的时间,才最终达到我们满意的效果。当时是想和小米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在方方面面达到匹配,小米主打轻薄,我们也做轻薄,小米用铝合金材质,我们也开创性的在鼠标上使用铝合金材质。但生产难度却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第一,在我们之前几乎找不到任何一家厂商在鼠标上用过铝合金材料,而我们又是大面积的使用铝合金,这个工艺非常难。难在铝合金没法装卡扣,锁螺丝更不可能,只能靠胶粘,我们试了很多种方法,最后决定采用点胶方式去组装。但这就带来第二个难点,就是用胶粘好以后,怎么才能让中间这条缝整齐、对称、美观,还得兼具使用流畅度。当时雷老板提了一个让我们非常崩溃的建议,就是胶粘的缝隙争取做到 0.3 毫米。要知道,哪怕是行业巨头罗技,它的鼠标缝隙也只是0.7 毫米啊!而这,已经是业内公认的优秀产品了。我们拿了一个0.7毫米的产品给雷老板看,说,「0.7 毫米已经差不多是行业极限了,再缩小下去,模具报废率将会超级高。」但雷老板还是坚持要求达到0.3毫米,挑战行业极限,要做就做最好的。我当时就崩溃了,这根本做不了啊,真是难倒了我们。要做到 0.3 毫米,除非用一些非常特殊的工艺,但到了这样精细的程度上,每提高0.1毫米,成本代价可能是十倍,甚至是百倍。这个代价我们承受不了,我们还是希望产品最终能够有一个超高的性价比,成本不能转嫁给消费者买单。但说实话,雷老板提到的建议非常好,缝隙越小确实越漂亮。所以我们卯足了劲去尝试,咬牙坚持下来,一点一点调试,终于做到了0.5 毫米。样品出来了,但量产仍然有难度。一是,时间和周期会很长很长。二是,要做到量产0.5毫米,良率会下降到10%以下。而且如果稍微偏一点就很不美观,要么就是上大下小,要么就是上小下大,如果再多偏一点,变成0毫米和1毫米,那就会更难看。这对我们的工艺技术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三是,模具寿命会大大下降。还没量产,我们的模具就已经报废了一套了。当时行业内这样的一套模具通常也就10来万,我们废掉了4套模具,花了近百万才搞定,代价非常大。到最后我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和工厂签了风险责任书才能继续做下去,因为工厂都已经害怕了。
3做爆品是需要取舍平衡的,最重要的是解决从0到1的问题第一款产品就非常成功,超出了所有人预料,因为小米便携鼠标这个产品虽然颜值不错,流畅度顺滑度很好,但是形态很扁,手感握感并不是最佳状态,这对于用户的接受度还是有挑战的。
这样的产品形态是我们和小米沟通了很多轮以后,共同做的决策,就是放弃手感。
这是很艰难的取舍抉择。
很多人都说鼠标应该手感好,这是先决条件,不可撼动。但是为什么我们放弃手感?
因为在移动办公环境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问题的重要性都大大超过手感。
我们要解决的是从 0 到1的问题,是有没有的问题,不是好不好的问题。
我们认为全力专注的做出一款好用的便携鼠标才是重心,一定要首先保证它能在各种桌面可以流畅的使用,其次,再去考虑手感这些问题。因为流畅度其实是很难的,而手感的设计其实是非常简单的,而且也可以通过放个手腕垫这样简单的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所以,我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重要的技术上。
移动办公场景下,你的桌面可能是大理石、可能是瓷砖、可能是木头,也可能是皮革,这时候普通鼠标的过面性就很难保证。大家肯定用过某些鼠标划不动,怎么拖都拖不动的情况。而我们这款鼠标可以保证95%以上的使用场景没问题,因为我们用了一个比别人贵差不多10倍的传感器。
做出「注重便携性、流畅度,舍弃手感」这个决策很难,但我们又押对了。这不是我们聪明,而且我们懂的取舍,坚持做从 0 到 1 最重要的事情。
4创新是最大的壁垒在这个行业,绝大部分的键鼠品牌并不是自己做方案,都是直接买方案,如果是拿成熟方案直接做,最多6个月就上市了,可我们的小米便携鼠标,从2015年最初的ID草图开始,到2016年双十一最终落地,前前后后开发了11个月。我们坚持原创,每一款产品的每一个源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出来的,是完完全全自己开发的。
为什么要自己写方案?其实鼠标本身护城河并不高,技术难度不大。而我们既然要入局这个市场,就要做不一样的产品,要做有创新性体验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存量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只有创新才会带来壁垒,只有创新才可以保证用户体验。也正因为开头艰难,通过这几年的积累,现在的开发变得很自由,想加什么功能就加什么功能。而那些习惯买成熟方案的厂家,即使每年有巨大的出货量,却没有一点原创开发的能力。
我们的创新在倒逼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对整个行业和竞争对手的冲击还是挺大的。其实你要说技术上有多难,我觉得不至于。但是因为长期的行业不更新,导致很多人已经变懒了。
我们的出现搅动了整个行业格局,现在不是传统厂家愿不愿意创新的问题,而是创新势在必行。
随着技术发展,电脑配件领域一定会发生腥风血雨的大变革。
做产品,一定是透过现在看未来,而不是只守着固有思维循规蹈矩。
其实在我们做蓝牙鼠标之前,蓝牙连接是一个特别小众的需求,但我们敏锐地察觉到了大趋势,于是坚持创新做了蓝牙鼠标、蓝牙键盘。
而随着科技产品的迭代,PC外设这个传统领域的市场总盘也在逐步变大,目前中国有60亿市场,全世界有500亿市场。
越早发现趋势,就能越早应对,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2017年京东的一份PC外设数据报告上显示,在全渠道蓝牙鼠标里,我们的蓝牙鼠标已经占73%的市场份额。
只有做顺应趋势的、有未来感的创新型产品,才有可能击穿市场。
5找供应链只跟老板谈很多创业者最难的是找供应链,我们也不例外。当时公司刚成立,我和合伙人两个人拉着拉杆箱坐飞机去跑各种供应商,跑了差不多30家厂左右。这个过程很困难,因为当时小米笔记本也没发布,我们跟很多供应商说,我们一年要做100万只小米鼠标,人家听了,天方夜谭。
首先他们对小米做鼠标就表示怀疑,其次你张口就是100万只,这不狮子大开口吗?
第一次拜访完以后,我们刚落地北京就收到一条朋友的短信,「有人问你们俩是不是骗子?」可想而知这个过程有多么艰难。
尽管找供应商很难,但我们仍然坚持两点:1、只找大厂,尤其有巨头代工经验的大厂,坚决不找小厂。2、只要老板不亲自来见我们,就不考虑合作。
因为给小米做产品是不能随便糊弄的,整个过程需要不断地改进优化,这是一次魔鬼训练,必须得到大老板支持才能行,如果得不到老板的支持,项目很可能会在中途挂掉。所以只要见不到老板的,我们一律不谈。
我们几乎把领域内全球最大的几家厂都跑了,最后和我们达成合作的,是一家非常厉害的供应商,苹果笔记本里嵌入的剪刀脚按键就是他们工厂做的。
事实证明,大厂的制造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如期把我们的产品完美的做了出来。小米便携鼠标上市后,就成为了89——99元价位段的国内市场第一名,占有率过半。
6当目标很明确的时候,其实这就是一条捷径
在我的创业路上,有过无数次的类似过山车的经历,头一天还很开心,第二天就跌到谷底,但是我一直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这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就看你到底有没有真正去努力。」
无论是合作还是自己的项目推进,确实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会失望,但是我永远不会绝望,永远在失望中寻找希望。
这有点像阿Q的精神胜利法,再苦的时候,我都觉得未来一定是美好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只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尽最大努力把它做好。
我以前看过一个犹太人写的书,里边写到,「当你目标很明确的时候,其实这就是一条捷径。」
我觉得这是创业者应该有的心态。
就像我们用 11 个月做一款鼠标,专注在一个领域,扎根、扎牢,就成了你坚固的护城河。
专注,才是成功的捷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