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阅读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定理”的发现者罗纳德·科斯与其弟子王宁合著的《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一书。结合此书的研究论述和平时的官方叙事,我得以更深层次地观察回顾中国这场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精彩历程。这是一场从“边缘处”熊熊燃烧的“增量改革”,是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势优化调整政策而成功引导的变革。改革开放彻底扭转了国家和国民的命运,留下了无数“摸着石头过河”的生动实践。在我看来,改革开放最有意义的精神财富,就是实事求是,这是大到治理国家、小到为人做事都尤为关键的方法论。对此,我想谈谈务实精神在本书内容中的几方面体现。
一是对常识的尊重。常识,就是大千世界的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自然世界有自然规律,人类活动有人类活动的规律,比如习俗和市场交易。一切的成就,都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历史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但人性的复杂与弱点却恰恰在于,我们时常会选择笃信某些权威、论断,产生脱离常识的认知和执念。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即使已经诞生了累累硕果,但在当时仍然有大量声音抱持着教条和成见,对世事的变化予以反对。如果继续受教条的影响和意识形态的捆绑,改革很可能胎死腹中。幸运的是,党始终坚持对经济建设的信念踏步前进,当时提倡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邓小平同志鼓励的“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以及陈云同志提出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都是我们党尊重常识的鲜明写照。只要我们尊重常识、敬畏规律,一定可以从中找到这个古老大国突围与复兴的密钥。
深圳福田口岸
其次是采取渐进方式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站稳脚跟的历程显示,采取渐进方式实现改革突破,即便要克服很多风险、充满很多不足,但成效无疑是显著的。改革开放的显著特点是它的两个动力核心。其一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官方主动制定的政策推行的措施。另一场改革自下而上,是当时在国企之外的农村等次要领域自发产生的变革,如著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崛起等。这些官方默许的“试验场”的存在,一边不断为改革破局补充着薪火,也可以让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环境中的国企和个人在还没“下海”(真正参与市场竞争)前,摸一摸海水的温度。它们位于当时国民经济的边缘,却一步步成为了改革的先锋力量。相比之下,许多国家经常大刀阔斧地彻底、全面推行改革,却常常成效不佳,这是因为改革与现状中的人们是不适合也不适应的。
三是包容不确定性。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两个深厚的认知基础上:承认无知和包容不确定性。过去曾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理论上只要拥有一台足够强大的计算机,就能把一切人类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精算出来,并实行精细的计划安排。然而,这种努力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经济学家哈耶克的看法是,一切结果都是“人之行动而非人之设计的”,其深意和古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颇有类似。我也曾无数次规划安排自己,从职业生涯到学习生活计划,但人生的进程却总被人性的弱点和接踵而至的变化所打乱,在亦步亦趋中我们最终明白了健康、幸福、家庭的重要性。所以,正如刘强东所说,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要心存敬畏,但也永存初心。
最后的一点感触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同时在于,对西方先进生产力有条件地吸纳接收而非完全照搬,70年代底,党中央组织的干部出国考察团,在行程中认识到了我们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但他们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没有被现实冲昏头脑向西方一边倒。市场源于人性的弱点,不同社会所受道德情操的熏陶不同,市场也会失灵,照搬市场经济就是埋下失败的种子。正如一句俗语,任何衣服合不合身,自己才知道!本质上还是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地修正、应用适合自己的模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