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姐妹们对“国产拍在线”大约比较注意,各位老铁们都想要剖析一些“国产拍在线”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关于“国产拍在线””的相关文章,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现在真是拍电影最好的时代。
以前,电影青年想当导演得求爷爷告奶奶。
自己写剧本,找投资,最好先攒出一部片,参赛拿奖了才算跨过门槛。
像宁浩,就是自己拿2万块拍了处女作《香火》,才入了行。
后来拍《绿草地》投资商跑路,自己团队又填了10万块。
摘自宁浩著作《混成大人》
好在电影又拿了奖,还被刘德华看到,把他纳入了自己的“亚洲新星导”计划,给了他三百万去拍片。
这才有了让宁浩一夜成名的《疯狂的石头》。
搁现在,宁浩根本不用这么辛苦。
他只要参加综艺就行了。
对,说的就是这“首档华语电影导演大型竞技真人秀”——《导演请指教》。
相信很多观众看完一部电影后,常常会有一个疑问:
#这样的垃圾玩意儿为何能存在于世界上?#
到底是谁想出来这么拍的,又是谁决定投钱拍的?
看了这个节目,你会得到答案。
选秀没了,但又没有完全没。
虽然我们失去了元气满满的小哥哥和小姐姐。
但我们还有很多一言难尽的文化瑰宝:
嘴上说着real背地里也许在出轨的rapper;说了一大堆,但什么也没说的脱口秀演员;以及甘愿为表演献身却献不出一滴眼泪的演员。
彼时,久没拍出好片的大导演陈凯歌,却在这档节目里引起群众注意:
都夸他调教演员有方,纷纷表示,应该出一档导演比拼的节目。
没想到,一语成谶。
它来了,它来了,它带着一大波话题和撕X来了。
老实说,如果你真的想了解导演是干嘛的,还不如去看幕后纪录片。
那这节目能看啥?
认真一点,你能看见秀的浮夸——哦,原来专业电影人是这么撕的啊。
而这浮夸的背后,还真撕扯出一点新导演的困境。
《导演请指教》为了这场秀就很用心良苦。
他们想“揭秘电影幕后艺术与市场之间的角力,理想与现实间的冲突;记录中国电影的潜力股们,如何被市场发现和认可;解答什么样的导演和电影理想,值得一次机会”。
咋一看豆瓣上这节目简介,好像立意很深,格局很大,目光很远……
实际上,满满两大行字,我只看见“冲突”二字。
而冲突的代言人就是……李诚儒老师。
前两年,李诚儒老师发出“三如真言”,吓得敬明胆颤,凯歌心惊,燕子脚抠三室一厅,少红只想速离这是非地。
奠定自己“内娱敢讲王”的人设,迎来演艺生涯又一春。
从此以后,有李诚儒的地方就有 收视 战争,成了业内共识。
完成话题KPI哪家强?诚儒老师帮你忙。
在《导演请指教》上,李诚儒老师虽无名言,但不乏“暴论”。
要么不吭声,但凡张嘴必见血。
相国强的短片引起大家的争议。
郝蕾说他太炫技,相国强解释,想用技巧和形而上的东西去强化戏剧冲突。
方励说这片子没情感,男主为了女孩去打人,后面女孩却再不见踪影。
相国强说,那是你没理解片子,我压根拍的就不是爱情,而是父子情。
毕竟人是电影学院老师,还有金马最佳新导演提名在身,跟人对线一点也不虚。
而且旁边的专业评委也纷纷立挺,咱电影学院老师能拍出烂片?
但李诚儒老师一张口就拿捏住了:
我认为导演不要做那么多的解释和申辩
毕竟是和诡辩专家郭导硬刚过的人,水平就是不一样,能站在另一层降维打击。
但你以为李老师是在堵人家嘴,不给人说话的机会?
其实不是的。
不信你看毕志飞。
没错,就是当代电影界的赵括。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硕士,北京大学影视学博士,评论起电影来一套一套的,实操起来——
豆瓣地板2.2的《逐梦演艺圈》不用我多说。
本来这次毕导改编费穆经典作《小城之春》,交了个及格小短片。
因其“盛名”在外,大家压根没想到,这人竟然还能拍出正常的片子来,何止是惊喜,简直就是惊喜。
观众评委纷纷献上好评,把毕导感动得泪洒当场,真是人间有真情。
但, 当毕导解读《小城之春》时,专业评委坐不住了。北电教授孟中老师说:
你刚才的解读让我觉得
你中国电影史真的没学好
太狠了,这可是刨了毕导的根啊。以往人家说毕导是有理论欠实操,这么说就是连毕导的理论都不承认了。
另一个评委更狠,直接开始考试:
费穆先生的其他作品你看过吗?
《狼山喋血记》和《孔夫子》
他的东方美学体现在哪里?
具体说几个镜头
大概是学生时代考试太多,毕导突然犯了考试PTSD,说不出一个字,只能苦笑。
当然毕导对批评概不接受,我们李诚儒老师坐不住了,突发“暴论”:
这是他的作品吗?
如果我把一个红模子描得基本像
请问这作品是你的吗?
要不怎么说李老师敢讲呢,其他人都在旁敲侧击,只有他撕破脸直接拔刀。
毕导当了一次引流工具人,成了笑柄,这下他应该知道纯洁心灵在演艺圈是逐不了梦的。
这节目最不缺的就是吵,吵起来才有热度,这是秀的部分。
说到这,一个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节目组用力地搞冲突,想用混乱给观众带一波节奏。
然而这年头,观众什么撕X综艺没见过?
节目这波偷鸡不成蚀把米,倒被精明的观众反过来扒光了衣服——
秀的浮夸背后。
是节目组无意暴露,但一定会暴露出的“真”。
借着评论短片的机会,到底这群人吵的是啥呢?
是电影圈学院派和实操派的话语权之争。
来,看看首播这两期互相PK的是谁。
一组是相国强和包贝尔,电影学院老师vs演员转导演。
一组是毕志飞和梁龙,电影专业的博士vs摇滚歌手跨界。
对这两组人短片的评价——
是专业和非专业的正面对决。
也是高级和不高级的直接硬刚。
相国强的这部所谓黑色幽默的《哪吒脑海》,他自己解读得天花乱坠。
什么父权压制,什么个人焦虑,生存危机,大词一堆。
总体来说表达了一个关键词:我这作品有深度。
说的是地头蛇打强龙的故事。
男主是一个土著,家里一片违章建筑租给底层打工人,自己就是地头蛇。
听到自己的租客——一个搞直播的女孩,被地产开发商甩了。
男主就去帮她报仇,打了开发商一耳光,被那人的手下追得东躲西藏。
强出头一时爽,事后却害怕被报复,又跑去直播道歉,才发现自己无意间让开发商的黑社会行径暴露而被抓了。
胡闹报复的小混混男主,一下子变成了正义的使者。
老实说,看的时候还挺好玩,牛骏峰一个人的演技撑起了观看性。
但看完之后你细心一想,这片子既不黑色,也不幽默。
就是那种故事你可以说得通,但呈现出来完全无法让人信服的片子。
咱们专业评委是特别给面:
没看到是没看到,但导演都给了
在影片最后,他强调的就是父子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明明是你眼瞎。
编剧袁子弹说:
相导让大家看到了一种很实在的可能性
就是好的电影才会引起多种解读
我非常认同这句话。
但我绝对不认同把这句话放在相导的《哪吒闹海》上。
又不是伯格曼的《处女泉》,李安看了大呼“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明明是相导过于炫技,搞得片子乱七八糟,没准确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意图。
不是片本身好到能够引起多种解读。
而是没拍对,所以引起了观众各种疑问。
再来,包贝尔。
一个大众共识,他差不多已经成烂片代言人了,无论是演还是导,都不咋地。
骂包贝尔都快成为评论圈的政治正确了。
但这一次,肉叔想站他。
他拍的是一个叛逆学生,看不惯同学被霸凌,出手打人。却被霸凌者的家长去学校堵。
最后,叛逆学生气不过要跳楼。
不是他有多好,而是他的对手实在拍得够差。
差到包贝尔的片放完后,大家都觉得赏心悦目,就差去奥斯卡拿个最佳短片了。
专业评委则不同意了:
我们制片人团队刚才的一些评论,标准不统一
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只谈感情一方面,什么技术都不强调
有的时候,谈技术问题
场外的相导听了以后,露出了终获知音的笑容。
相国强导演,他是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的
我敢保证地说一句话
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技术上面不会成为问题
????
我差点以为是打招生广告来了。
也不是从蓝翔毕业的人都能开好挖掘机吧。
如果拍电影只要技术,电影学院毕业生那么多,怎么中国还有那么多烂片?
专业评委们果然专业,他们只看拍片人学的什么专业。
面对评委对自己的批评,包贝尔的回应就好玩了:
我买了您的网课听,还没听完
也许听完了,我就明白了
这话说得妙啊。
拿专业压人,说我不专业?那也是你半个学生,我也帮衬过你的课。
这到底是一下堵死敌人的枪口呢,还是一下跪到评委面前舔呢?
总之,评委老师的脸从猝不及防变腼腆一笑,终于闭麦了。
这大阴阳师技能,难怪包贝尔在圈里混那么好。
有人要问了,那为什么他们不挺同是北电毕业的毕导?
一个全国闻名的差生,哪个校领导愿意说,这是咱学校培养出来的?
相导输了比赛,毕导是输了人。
这场电影圈小型的专业之争,首战以有钱有资源的实操派完胜告终。
其实《导演请指教》的场外比场内好看多了。
场内是每个导演都拍得乱七八槽的短片,莫名其妙的拉踩,让人糟心的吵架。
看片10分钟,撕X10小时。观众熬不住。
场外则是一个模拟的小型影视生态圈。
你看这圈子的构成:
二代和资源咖排排坐,圈内打拼多年的老手,玩票进来的某界大咖……夹缝里的,才是在某个影展拿了奖的新人导演。
大多数都能拍片,缺的是露脸的机会。
王文也,老爸是华谊老总王中磊;宁元元,老爸是第六代导演张元。
韩雪、包贝尔这些人,早就监制拍片了。
梁龙和蔡康永,拍片就是玩,高情商的说法是,拍电影是换一种形式表达自我。
关锦鹏?吴镇宇?
是不是王晶叫你们来帮忙站台的?
这个大逃杀似的综艺,某种程度上还真就是新导演的现实状况。
要在圈内站稳脚跟,需要面对的就是这些人。
你瞧瞧不同导演拍片的难易程度。(还是抛开了钱这个因素)
先找演员。
韩雪说的是,我找的摄影师是张艺谋的摄影,音乐请的是韩红,以此来吸引演员们。
王文也和宁元元说完自己的 身份 故事,就请到了喻恩泰和惠英红,你以为是她们的故事有多精彩?
没钱没资源的导演咋办?
愣靠说。
说得好的像钱宁黄,要拍一科幻版的《小时代》。科幻,《小时代》,这俩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东西,天知道能组合出什么奇葩物种。
但越奇葩就越吸引人,他一说完,就有好几个年轻演员想试试。
说得不好的像曾赠,翻拍《大话西游》,没一个人想和她一起挑战经典。(黄子韬的至尊宝了解一下)
最惨的是毕导。
一个代表作是烂片的新导演有多难?
毕导刚说完想找一个男一号,场下的男演员们不是望天就是看地,像极了怕被老师抽到的学生。
那毕老师点名了:
喻恩泰?
喻恩泰说:你要如果是比王导早来一轮,我就跟你进屋聊了。
旁边王文也差点没绷住要笑出来。
实在不行,毕导改选女主,25岁以上的女演员。
对每个导演都毛遂自荐的孟子义这次乖乖坐着,张雪迎不幸和老师碰了眼神,被迫要接话:
我没到25,我24今年
年龄卡得死死的,张雪迎一定很庆幸自己没有早生一年。
结果,没一个人和毕导合作,他只能自己找演员。
真人秀综艺最大的作用就是祛魅。
一旦离某个职业或某个人近了,神秘感去除,神性也就没了。
《导演请指教》抓着毕导这个大流量不放,反倒还真是让大众看见了,一个没啥能力又没啥背景的导演拍片真难。
都以为整个剧组导演最大?
实际上毕导连自己找的演员都降伏不了。
叫走戏,人家不走;叫试灯光,人家不情不愿;想改剧本,人家觉得别改了,原剧本就很好。
……因为毕导自己都搞不清楚剧本。
最后演员决定,别管其他了,就保自己的表演。
毕导,你知道你的演员已经不想理你了吗
以至于最后去录综艺,其他导演都有演员陪着,就毕导一人孤零零站在台上。
以前看了烂片,气得大骂毕导:别再拍电影了。
现在看了这节目,我真有点心疼想劝一句毕导:别再拍电影了。
企图用一个综艺来捧新导演,那肯定是痴心妄想。
但,用一个综艺让大众看看影视圈的乌七八糟,效果还是有的。
所谓年度导演扶持计划,不过又是一场攫取大众眼球的娱乐秀。
况且,这些人真的需要扶持吗?
真的想扶持新导演,应该去办个影展,像first,像平遥。
而不是把电影导演当成取悦大众的小丑,把电影制造完全变成流水线模子生产的商品。(除非你节目名字叫《商业片导演请指教》那我没意见)
生产一堆浪费观众时间的烂片。
然后再用一堆圈内人自嗨的争吵,去浪费观众更多的时间。
真没必要。
说到这,选演员、选导演的综艺都有了。
下一个要拿出来撕的,是啥职业?
我倒是想提名一个:搞个选编剧的综艺。
别再让这些幕后人员被忽视了。
给个机会他们走到台前,让观众认识认识……
至少,知道自己骂的到底是谁。
本日打工人:徐老怪可爱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