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对“性”无感,全世界竟有7000万,其中中国就占了七分之一!

#夏日生活打卡季#

不知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朋友:


你没听过他/她恋爱,也没听过他/她结婚,年近中年了,每天做的事情,要么是看电影,要么是玩游戏,逍遥得不亦乐乎。


起初,你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如此“荒废青春”。


后来,你纯羡慕,为什么一个人可以一直“活出自我”。


直到前些天。


Sir看了一部电影,才后知后觉地恍然大悟。


哦,原来,这是无性恋:



不愿恋爱的雀斑小姐

そばかす



一直以来,这个群体都是被隐形的。


或许会因为社会的压力走入婚姻,或者躲在这个社会看不见的角落里,能过一日算一日。


但据说。


这样的人群,全世界有7000万,而中国,也有1000万。


如往常的日影一样,关注少数群体?


等Sir看完电影才发现。


这哪里只是在说无性恋啊。


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见更多的,被这个社会规训着的我们。



01


无性恋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对恋爱不感兴趣,对性爱没有需求,一个人自给自足,也可以丰衣足食。


女主角苏畑(三浦透子 饰)就是这样的无性恋者。


已经30岁了,没有对象,且不愿找。


不是没人追。


而是对这事,始终无感。


小时候别人向她告白,她等了许多天也没有回复:


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事。



长大后,男性朋友借酒说出爱意,但你看她的反应:



仍然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但在东亚,你知道30岁不结婚的女性会遭遇什么:


被催婚。


就连晚上她跟朋友出去玩,妈妈会趁机阴阳一句:


你要好好珍惜这个朋友啊,都30岁了

(潜台词:成家后就没时间交朋友了)



怎么办?


在一个对人有明确评判标准的社会里,“异类”苏畑只有两条路可走:


躲:


她会回避这个话题。


即便面对母亲不断的催婚,她不耐烦但也不想吵架撕破脸,通常采取“转移话题”战术。


爸爸最近过得不错嘛


△ 这个转头换脸的小细节过分真实


藏:


无论喜不喜欢,苏畑脸上总会挂着尴尬不失礼貌的微笑。


这种充满分寸感的笑容令人一秒代入,人往往如此,纵使心里不认可对方说的,但宁愿附和一下以顾全彼此情面。


△ 这尬笑配合上拿捏筷子的小手势,世另我了


就像她反复提及,最爱的一部汤姆·克鲁斯的片子《世界之战》。


在这部片里,阿汤哥不用像个英雄那样为了某种宏大使命奔波,他只是拼命逃离某个东西。


拼命地跑。


就像她一样。


我可能对逃跑更有共鸣



但,能一直逃跑下去吗?


对于苏畑来说。


在所谓该谈婚论嫁的年纪拒绝找对象,就会不断遭受指摘。


即便是躲,也只能躲得一时的清静。


回过头来。


还是得装模作样地参加相亲。



甚至还会被认为是同性恋。



只是。


不想谈恋爱,不想结婚,怎么就是这个社会的怪物了?


这合理吗?



02


苏畑不是没有想过表达自我,说出自己无性恋的真相。


她不是不愿说。


而是不敢说。


这个社会,对于“异类”,总有着各种理由“不容忍”。


影片里一段重要的“插曲”:


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制作《灰姑娘》电子连环画。


原本。


她只需要照本宣科完成即可。


但在与朋友的讨论过程中,她们发现,这个故事,有点“不对劲”。


为什么?


如果用现代逻辑翻译一下这个童话就是:


长年过苦日子的女孩,她实现幸福的方式即:在一场全国性大型雌竞中赢得王子的心。


但,灰姑娘必须要王子来拯救?


灰姑娘必须要靠婚姻才能被拯救?


换句话说:


对女人而言,恋爱就是一切

结婚就是人生的终点吗?



苏畑不同意。


于是,她苏畑决定选择重写一版灰姑娘,一个不符合主流价值,但也应被允许存在的灰姑娘。


这一次,灰姑娘不需要王子。


她会对王子说:我不想和你结婚,不是每个人和你结婚都能获得幸福,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



只是。


这样的价值观在这个社会,是注定不会被认可的。


来观看的家长窃窃私语。


来参观的议员更是毫不留情:


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种歪门邪道的价值观

恐怕不合适



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她只好停止了播放。



发现了吗?


“异类”们,哪怕是想表达出自己的看法,都很难。


但。


幸好,影片安排了另一个角色出场:


苏畑的初中同学,世永(前田敦子 饰)。



世永是个与苏畑既相似,又截然不同的人。


她也是这个社会的“异类”。


直来直往、性格冲动,还做过一段时间的AV女优。


充满了反抗能量。


初中时,曾为苏畑顶撞老师,老师看不惯苏畑留长发正数落她,她不敢吭声,但世永站出来:


“头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跟你无关。”



而现在,即便在餐厅里,有人认出她的AV女优身份,她也并不以为耻,大大方方地与来者合影。


于世永而言,身体和人生都应由“我”主宰。



至于别人的看法?


去他的吧。


苏畑在她身上渐渐意识到:


原来褪下那层遮掩的保护壳,人其实可以更坚硬地活着。


于是。


当苏畑又一次面临家人质疑时,她不再打哈哈转移焦点了,而是大声呐喊出掩

藏多年的心声:


我不想谈恋爱,也无法喜欢上别人

我能自己一个人活下去

也不觉得寂寞

不觉得自己不幸

可能是有点奇怪吧

但这就是我,我又能怎样?



是啊,“我就是我”。


不是谁的附属品。


做自己,并不会对这个社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更加,不会“可耻”。



03


所以,这只是个无性恋的故事吗?


不。


它的核心意旨,其实是在主流价值观的话语权下,小众群体的失语。


长久以来。


我们对“正常”的定义,其实等同于“大多数”。


大多数人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大多数人的观点,才是“正常”的观点,如果你有偏差,那么就会被这个社会,这个舆论场排挤,被打成“异类”。


从而,失去了发声的可能。


更有甚者。


为什么苏畑在自己的家里也不敢坦白?


要知道,苏畑一家,她的奶奶,口头禅是她改嫁三次;她的爸爸,有着严重的抑郁症;她的妹夫,老婆怀孕期间疑似出轨……



几乎都可以认为是“不正常”。


所以。


哪怕是在“不正常”之间,其实,也是有梯级之分的。


改嫁、抑郁症、出轨,这些相比于30岁还不谈恋爱,还是太“常见”了。


于是。


没办法,苏畑只好躲躲藏藏,掩饰自己。


逃离与舆论场的正面交锋。



但。


就像电影里,世永质问她父亲的那样:


为什么我们只能害怕发声

把这当做不齿之事

凭什么我们非得觉得自己不正常



或许。


这样“主流价值观”外便是异类的观点,本身就是错的。


拿苏畑来说。


她并非不正常,她也有着丰富细微的内心情感。


她爱吃拉面。


在独自回家的路上,也曾像个孩子一样专注快乐地拿着捞面勺,对着空气比划想象自己是拉面大厨。



她爱小孩子。


在幼儿园里总能捣鼓出新玩意教他们,有时是做一把鲸鱼伞。



她的性取向,不会影响谁,更不会损害到谁。


她才是家里最正常的那个。


而这。


也是在这部影片里,Sir觉得最难得的地方:


自始至终,女主从未否定过自己。


即便逃避。


但她所逃的,也只是逃离“规训”,逃离“标准”,逃离“正确”。


她没有妥协过。


也不会试着去改变自己。


毕竟。


说到底,一个人正常与否,应该是他/她活得开不开心,他/她是否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而非是否与大部分人一样。


于是结尾。


晃动的镜头下,苏畑又开始奔跑了。


但这一次。


和《世界大战》里的阿汤哥不同,她不再是逃跑。


你看她的脸上,分明带着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巴斯特冷面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对“性”无感,全世界竟有7000万,其中中国就占了七分之一!》
文章链接:https://www.freety.cn/yingshi/dxwgqsjjy7000wqzzgjzlqfzy.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