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陕西渭南的风俗,正月二十庆祝老鸹的生日。这一天要吃擀馍。

擀馍的做法也比较简单:取适量的小麦面粉用开水和面,比一般擀面条的面稍软一点。面和好后,把面揉成团,搓成细条揪成比鸡蛋稍大一点(像油糕大小)的面剂,揉成圆球稍稍压扁,做两个一样大小,在一面抹上清油(猪油更好),然后把两个上下合在一起,再压扁。然后轻轻的两面擀圆擀薄。在电饼铛刷上一点点油(后面不用再刷油),两面烙熟,出锅用手轻轻拍几下饼子就从中间分开了,一张变两张。卷上炒土豆丝或包包菜炒粉条、白菜炒粉条等炒菜,即可大快朵颐了。吃起来比煎饼有嚼劲,还有烫面饼的特有麦香味。

从小我就知道正月二十是老鸹的生日,但从来没听谁说过这个风俗的来历,刚才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渭南日报》有记载:
“……给鸟过生日,确实罕见。其实,人类对乌鸦的崇敬可追溯到图腾时代,远古时属于凤图腾的满族人就把乌鸦视为心目中的神灵,就有“不打乌鸦”的风俗。在《大清史》、《大清王朝未解之谜》等史书中,就记载着一则努尔哈赤在九死一生的逃亡路上被一群乌鸦相救的故事。但就整个民俗活动事相而言,“祈求平安,防病消灾”是主旨,佩戴老鸹和药葫芦以及给地里撒谷物都是表象。为什么会选在“正月二十”?

要破解“老鸹”,得从一则古老的神话说起。上古神话中,有一个叫做扁鹊的神医,是轩辕黄帝的御医,医术精通,善攻疑难,百姓称颂,黄帝册封为医神。传说扁鹊去世后脱转为喜鹊,专给人间报捷报喜,成为人们喜爱的鸟种。喜鹊恰与乌鸦是同纲同科孪生鸟种,人们常说的“南鹊北鸦”就是对二者的统称,北方人贯称鸦雀,也作老鸦、老鸹,即乌鸦,鸟纲,鸦科。体型较大,羽毛乌黑单纯,嘴巴赤红,趾足部分黑里间白。合阳人一般不称乌鸦,也许是出于尊爱,贯称老鸦或黑老鸹。由此完全可以肯定,民俗中出现的老鸹无疑就是神话了的喜鹊,即扁鹊。
渭南人给“老鸹过生日”和永济的药王庙会如出一辙,是老祖宗们出于感恩,并以特殊的方式对这位医学泰斗进行追思和纪念。广义上,已远远超越了“畏鸟”“爱鸟”以及“凤图腾”的狭隘思维。几千来,代代相传,年年如此。可以判定,这个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已经经历了2300多个春秋。“习以为俗,俗衍为规”是这个民俗的沿革之路。”
活了六十年今天才知道了给老鸹过生日的由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