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看官们对“关上最后的门”都比较注意,我们都需要知道一些“关上最后的门”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对于“关上最后的门””的相关资讯,希望看官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也许每个人都认识像杰克和格蕾丝这样的完美夫妻。
他:从未败诉的精英律师,外表英俊,体贴多金;
她:温柔大方的完美女性,充满魅力,举止优雅。
即使你不想,你也很难不被他们吸引,并且逃脱周围人对他们的称赞。
你会想进一步了解格蕾丝,但却发现这点很难办到。
因为她和杰克两个人总是形影不离。
也许有些人会说这样才是真爱,但有些人可能会问:
为什么格蕾丝没有自己的手机或邮箱?为什么她从来不自己接电话?
或者没有杰克陪同就不能参加聚会?甚至不能一个人去卫生间?
还有他们家外面为什么要修那么高的铁栅栏?
大家好啊,这里是日长宜读书。
上面所说的内容就出自今天我要介绍的这本由[英]B.A.帕里斯所著的《关上门以后》。
这本书一经出版便跃居2016年英国最畅销的悬疑小说,英美热卖突破85万本,且已售出34国版权。
接下来你只需花上几分钟和我一起共读这本书,你将不仅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还会明白:
有时候完美的爱人,就是完美的谎言。
有时候你羡慕的完美生活,很可能就是别人的噩梦。
他们的梦幻相遇发生在一场乐队的演出上。
当格蕾丝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妹妹,米莉,一个人走到台前独自起舞,引来诸多人探询的目光时,
杰克却出乎意料地走上前去,鞠躬并开始陪着米莉跳舞,成功缓解了格蕾丝的难堪与尴尬。
而他绅士的行为,帅气的外表,甚至还有无可救药的体贴,都使格蕾丝无可救药地陷入了爱河。
就像文中说的:
“爱上他并不困难。他的身上透着某种老派的气质,令我耳目一新——他替我开门,帮我穿上我的大衣,还送花给我。他让我感到自己很特别,被捧在手心里。最重要的是,他喜欢米莉。”
对,最重要的是,他喜欢米莉。
米莉,作为格蕾丝最疼爱的小妹妹,
因为诊断出唐氏综合征,她们的父母在她三个月的时候便想将她送人,
是格蕾丝以死相逼才得以阻止,并最终获得米莉的抚养权。
父母的冷处理,寄宿学校高昂的学费,以及婚后必须继续抚养米莉的责任,
都让格蕾丝只能拼命地工作,且无奈面对无数男友的离去。
但杰克却丝毫不为之动摇,而且还在求婚时,坚定地表示:
“无论我们将来住在哪里,我都会给米莉留下一席之地。”
所有的一切都看似那么完美,格蕾丝还有什么理由不答应他的求婚呢?
“当我挑选给亲朋好友的婚礼请柬时,我觉得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但这样的幸运却仿佛并未持续很久。
婚后杰克便以“想早点要孩子”为由说服格蕾丝辞职了。
并且他还对格蕾丝穿哪件衣服,何时能去参加宴会,甚至宴会上吃几块巧克力都表现出了极强的控制欲。
而对于格蕾丝最重要的妹妹米莉,也只有在他的陪同下,格蕾丝才能去寄宿学校看她。
但却不允许她们单独相处哪怕一分钟。
当朋友来他们的新家做客时,格蕾丝无论是餐饮还是姿态都必须表现得万无一失。
因为看似杰克是在亲切地揽着格蕾丝的肩膀,其实他是在她耳边恐吓:
“如果你敢玩什么把戏的话,你会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
没错。
杰克是一个变态。
而且是控制欲爆棚,将别人的恐惧当作世间最美妙的情感的那种变态。
小时候他的父亲就是这样凌虐他的母亲的。
最初他恐惧、哭泣,但慢慢地,他变得麻木,最后甚至加入了他的父亲,且逐渐变本加厉。
“很快,他母亲躺在地板上发出的尖叫声在他耳朵里变成了音乐,而她恐惧的味道成了层次最丰富的香水。而她的讨饶声,只会让他更兴奋。”
终于有一次他玩过了火,失手将母亲杀死。
他没有内疚,没有害怕,甚至当他低头看到她那张被揍得血肉模糊的脸时,他只觉得她从未如此美丽过……
而面对警方随即而来的盘问,年仅十三岁的他,直接将一切推到了他父亲头上。
从此父亲坐了牢,再也没有人能够管束他。
而当他在步入职场后,他也成功找到了他最满意的完美工作——专为被家暴的女性辩护的律师,“受虐妇女的保护者”。
多么讽刺。
而所谓的和格蕾丝的相遇相爱,也全部是他伪装出来的一场骗局。
他得到的战利品就是一个被虐待的妻子,和一满十八岁就会搬来和他们一起住,并成为下一个格蕾丝的米莉。
而米莉的疾病,无疑还将使她成为杰克更好的施虐对象。
这种恐惧几乎要将格蕾丝逼疯。
什么?你问为什么格蕾丝不想办法求救或者逃离?
天知道她尝试了多少次。
在他们在泰国“度蜜月”时,格蕾丝企图求助酒店经理,
却被保安团团控制住,因为杰克早已告诉所有人格蕾丝患有精神病,并且还在她的包里事先放了一瓶药;
在每次杰克带她外出,实则只是为了摆拍一些好看的照片,作为他们确实在泰国度了蜜月的证据时,格蕾丝好不容易接触到一位女孩,
却最终还是被当成一个疯女人,且她的任何反抗都被当成了她是疯子的最佳证明;
当他们酒店房间隔壁好像搬来了一对西班牙情侣,而格蕾丝好不容易抓住杰克外出的机会,鼓起勇气敲门求救时,
却窒息地发现那对“情侣”中的男人正是自己的变态丈夫,
而所谓的女友只存在于录音机里,一切都只是杰克精心策划用来戏耍格蕾丝的一场游戏……
无论是她装病,偷传暗号,还是悄悄偷袭,杰克都仿佛永远能领先她一步,预判她的预判。
光是逃离都触不可及,更别说杀掉他。
因为格蕾丝根本无法接触到任何药物或者小刀,或者其他具有破坏性的器具。
根据他心情而带给格蕾丝的饭是装在塑料盘子里的,她的房间是没有任何尖锐物品和镜子的,甚至每次外出每次归来杰克都会全盘搜身。
杰克是个变态,比这更恐怖的是,他还非常聪明。
格蕾丝曾经告诉他的每件事,最终都被他用来对付她。
她的父母,被远远支走到了新西兰;
她的妹妹,在遥远的寄宿学校,且马上就要跳进杰克精心设计的这个火坑;
她的朋友,也早已在杰克强迫控制格蕾丝的每次回信和回电内容后,与她渐渐疏远。
在这样的炼狱里,格蕾丝几乎就要放弃了。
不逃跑,不抵抗,甚至不恐惧。
但这种猎物的疲软,反而让杰克想要更多。
于是他把主意打到了格蕾丝妹妹米莉身上。
眼看米莉搬来和他们住的日子逐渐临近,而格蕾丝也终于见到了那间杰克专门为米莉准备的房间:
所有墙面全被漆成血红色,没有一处窗户,门只能从外面打开,且墙上到处挂满了被打到鼻梁断裂满脸鲜血的受虐妇女的照片。
这哪里是一个房间,这明明是一个囚笼。
抱着自己再受罪都无所谓,但米莉不能遭受这些的决心和动力,格蕾丝再次振作了起来。
而且她还意外地发现,其实妹妹远比她想象的聪明。
她甚至还偷偷装病而成功攒下了一堆安眠药药片。
原来米莉她早在姐姐的婚礼上就知道了杰克是个坏人。
所谓的米莉失足从楼梯上摔下,其实只是杰克不想让她当伴娘而故意为之。
杰克还以为他隐藏得很好,其实看似呆傻的她,早已看穿了一切。
于是格蕾丝趁机在厕所里将这些安眠药片藏在鞋里,并在回家后,杰克搜身后,成功在转移他的注意力时将它们偷偷藏了起来。
接下来的每个被关起来的日夜,格蕾丝都在仔细策划她接下来的每一步。
不惜自己付出任何代价。
于是她首先绝食一周,骗杰克说自己因为太过心灰意冷而没有任何胃口,只有喝点威士忌才能恢复;
之后巧妙利用杰克官司上遇到的困难,慢慢培养杰克时不时上来和她一起喝一杯的习惯;
一切仿佛都只差一个完美下药的机会。
也许上天眷顾。
很快,格蕾丝等待的机会就来了。
一桩万众瞩目的案子,从未败诉过的杰克,却因证人的刻意隐瞒,败诉了。
无数的压力朝他袭来,媒体甚至称他为折翼的天才律师。
而格蕾丝等的就是这一天。
自己使劲揉红眼睛,再在杰克因为心情郁闷而端着两杯威士忌而上楼找她喝酒时,假装眼睛进了异物,让杰克帮忙查看,并假装顺手帮他拿起了他的酒杯……
一切都是那么地小心而又惊心动魄。
但这还远远没完。
在看着杰克喝完以后,格蕾丝直接将自己杯子中的威士忌泼向杰克,故意激怒他;
再假装冲向大门,故意引诱杰克将自己抓住并拖向地下那间全漆成血红色的地下室;
因为格蕾丝深知,每次自己试图逃跑时,杰克都会选择在那个房间殴打她;
在杰克用自己的手拧开门把手,将格蕾丝摔倒在地时,她在出其不意用尽全力将他绊倒,再冲出房门并从外面锁住。
还记得这间地下室原本是杰克用来折磨米莉的吗?
所有那里当然没有任何可能逃出来的出口。
冥冥中,也许一切早已注定。
之后格蕾丝再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带上杰克早就买好的去曼谷的机票,
跟所有人谎称杰克因为败诉而剩下了一堆必须要立马处理的工作,无法出行,所以让自己先出发去曼谷等他。
再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竭力扮演一个等待丈夫的温柔妻子,
一次次浓情蜜意塑造自己翘首以盼形象的电话留言,
一次次对自己遇到的所有人提起自己是有多么着急自己的丈夫还不回自己电话的表演,
甚至打给杰克的好朋友,对他痛哭流涕,说因为自己担心自己的丈夫可能已经出了车祸……
一切都只是为了将杰克的死,伪装成他因为接收不了第一次败诉而导致的自杀。
那个血红色的房间,不再是杰克心理变态的表现,而成了格蕾丝口中杰克的附属书房;
墙上那些被殴打的女性的照片,成了格蕾丝口中丈夫每次上庭前给自己加油打气的证物;
那些他吃下的安眠药,是他早就因为失眠而故意去向米莉问过药名的同款;
而关键证人的证词,即格蕾丝坐上前往机场的车时,杰克甚至还从书房的窗边给了格蕾丝一个飞吻,也早已被事先察觉一切的一位女性朋友编造好。
Girls helps girls。
格蕾丝就这样终于逃脱了这场永夜般的噩梦。
“我永远都无法离开你,但我可以杀了你。”
写在最后:
刚看完这本书的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于是趁热打铁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本《关上门以后》完美诠释了婚姻关系中的暴力行为:
门外靓丽光鲜,门里毛骨悚然。
丈夫,作为妻子最亲近的人,同时也可以是最恐怖的人。
因为亲近,所以当你向旁人求救时,别人会不想多管闲事;
因为亲近,所以当你在家被没日没夜地殴打时,别人会完全无法了解真相;
同时还因为亲近,所以他掌握你的一切人际关系,一切痛点弱点,所以你只会更加痛不欲生。
所以这告诉我们,在选择自己要共度一生的人时,我们真的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以前听过一句话,叫“如果你碰见一个和你完美适配的人,那么警惕,这多半是一个骗局。”
因为现实里并没有那么多童话,
很有可能你碰见的这个所谓完美的人,只是在智商和情商上远超你的人。
所以他能游刃有余地在你面前隐藏自己,并识破你的需求,伪装成一个一定能接近你的人。
无疑这本书通过这样一个故事也同样诠释了这一点。
不存在什么完美的恋人。
如果有,那背后一定是一场谎言。
同样的,不存在什么完美的生活。
有时候你羡慕的完美生活,很可能只是别人的噩梦。
愿我们永远都能更清醒。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啦,如果喜欢,记得点个赞让我知道!
下次再见啦,拜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