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问李师师:“你喜欢名士吗?”
她的答案肯定是:“极度讨厌”。
因为如果没有名士,她不至于被卖给妓院。
有谁知道,不到四岁的少女李师师,已经在北宋东京南城讨饭了,那时小丫头不敢去更远处,只能守在她家附近,可是她再也回不到那个家了。
自从她的爹爹王寅吃了官司进入大狱后,李师师的处境一下就艰难起来。
一开始王氏的族人,还知道把她送到河南嵩山少林寺旁边的铁槛(kan)寺,那里算是王氏一族的家庙。
在那里,寺院里的老方丈给女孩取名叫师师,王师师。
几个月后,老方丈去世,王家族人也停了给寺里的香火钱,少女被送回到东京汴梁南城。
这段《南城旧事》就成了李师师自传的第一卷。
只是她的家没了,有人告诉她,她的生身母亲是王寅的妾室,她爹爹一出事,李师师的娘亲就被爹爹的大妇卖掉了。
当时王家住的仍然是大妇,然而自从她爹爹死在大狱后,少女就开始在南城流浪,这话说的很艺术吧。
也很唯美。
其实就是乞讨。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李师师知道有宋一朝,人心是最为险恶的,恐怕很多宋人笔记,并没有记录这个。
这里有两个例子。
南宋时,道州人吴约寓居都城杭州,住在清河坊客店。“客店相对有一小宅院,门首挂着青帘,帘内常有个妇人立着,看街上人做买卖”。
吴约“时时听得她娇声媚语,在里头说话。又有时露出双足在帘外来,一湾新笋,着实可观。只不曾见她面貌如何,心下惶惑不定,恨不得走过去,揎(xuān)开帘子一看”。
一日,吴约正坐在门前,呆呆看着对门帘内,“忽有个经纪 (商贩) ,挑着一篮永嘉黄柑子过门”,吴约叫住他,问道:“这柑子可要博的?”经纪道:“小人正待要博两文钱使使,官人作成则个。”
吴约便掏出头钱,往下就扑。可是他“一边扑,一心牵挂着帘内那人”,心不在焉,所以总是扑输,“算一算输了一万钱”。
这个吴约,花了一万文钱,折合十两银子,却连一个黄柑也扑不到。 那
这就是个局,这也是李师师生存的周边环境真实状况,可以说处处危机四伏。
李师师记事比常人早,也更早的接触到了这些人的百态人生。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第二个例子。
很多人看过《水浒》,那你知道就连官府都惹不起的人是谁!
是泼皮牛二!
李师师作为小乞丐,也是北宋社会中最底层,是要研究这些人的,仅仅躲着他们没用。
大家或许以为牛二是东京城的一个个例。但事实上,他的状态恰恰是这些底层百姓的真实生存状态。
牛二,东京汴梁人士,是个有名的破落泼皮,生得“面目依稀似鬼,身材仿佛如猿人”,人称“没毛大虫”,以“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为生。他也曾经犯过几次足以闹到开封府的案子,但却不知为何,“开封府也治他不下”。
跟牛叔这类人接触多了,李师师认识到世间最恶者,莫过于宋朝官府的不作为——宋朝廷不作为,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帮凶,就是对恶人恶行的加持。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牛二的撒泼行凶撞闹很有技巧,既可以给别人造成极大的困扰,又不至于让自己陷入太大的麻烦。
大家猜不到吧,牛二的这种生存智慧,恰恰是北宋末年底层乞丐的生存常态。
说透一点,那个时候,李师师这些人想要活下来,就要游走在宋朝法律和道德的边缘。既要保住自己不受伤,还能活下去。
牛二叔这类人其实比李师师还强些,至少他们还不至于欺负这个四岁多的女娃,虽然他们似乎也没啥人性。
而李师师,没有父母疼爱,没有族人可怜,甚至没有立锥之地,头上无片瓦。
怎么活下去,是她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或许有朋友会说,宋朝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完备。
比如宋朝有专门的保育院,但事实上那里才是人吃人的地方,每次刚送进去的女孩,瞬间就会被人伢子抢走,根本没人去领养她们,人伢子会以合法身份买走孩子抚养,然后再以合法身份,去官府报备说混不下了,要把女儿卖掉。
5岁的李师师刚刚想到这一点,还没想明白时,就被她爹爹的大妇做主,卖给了妓院老鸨李妈妈,李妈妈买她花了15贯。
理由是她聪明伶俐很懂事,长得还好看。
当时是公元1098年,15贯能干啥呢?
我们看一下南宋话本,《错斩崔宁》怎么说的?
直到天明,丈人却来与女婿攀话,说道:“姐夫,你须不是这般算计,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咽喉深似海,日月快如梭。你须计较一个常便!我女儿嫁了你,一生也指望丰衣足食,不成只是这等就罢了。”刘官人叹了一口气道:“是!泰山在上,道不得个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如今的时势,再有谁似泰山这般怜念我的。只索守困,若去求人,便是劳而无功。”丈人便道:“这也难怪你说。老汉却是看你们不过,今日赍助你些少本钱,胡乱去开个柴米店,撰得些利息来过日子,却不好么?”
话本描述的是南宋初年的故事。算起来当时用15贯,就可以在南宋杭州开一家米店,可以看出来李妈妈李氏买小女孩花了不少钱。
15贯买下5岁的李师师。
这肯定是市场行情,那什么市场需要李师师呢?
姚明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但是如果有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需要这样聪明伶俐的女孩呢?这就要说到,北宋东京的瓦子出现的历史背景。
我用简单的三段话来概括这个问题。
01~宋朝官家需要大批的文人来帮助赵家管理天下,文人在政府的政令上传下达过程中,对于赵家王朝是弊大于利。
02~古代人比现代人更精明,宋朝前三任皇帝用了70年时间,提拔了上万名进士文人当官,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需求,同时也催生了更多的精神需求。
03~寒门学子东华门唱名,促使全社会都开始重视教育,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反过来他们的爱好,也成了底层老百姓争相模仿的雅事。
空口无凭。我们来举一个宋真宗朝的实际例子。来证明宋朝全社会是如何推崇那些文人雅士的!
宋真宗时,有位非常有名的文人叫石延年,他同朋友喝酒时说,“最近俸禄不够卖酒了。能蹭的朋友都蹭遍了,咋办?”
朋友叫密演,密演说我们找个大傻子给你免费供应酒就好。原来在密演家附近,有位巨富养牛出身,每天都想能跟名人雅士一会。
后来密演就邀请了这位大富豪,要他请客,石延年当时喝的大醉,诗兴大发时,富人说“大师,您题诗最后能不能把我名字也写上?”
大家看原文。
曼卿【石延年】醉,喜曰:“此游可记。”乃以盆渍墨濡巨笔题曰:“石延年曼卿同空门诗友老演登此。”
富人拜叩曰:“尘贱之人,幸获陪侍,乞挂一名,以光贱迹。”
曼卿大醉,握笔沈虑【思考很久】,目演扬声讽曰:“大武生捧研用事可也。”
密演以为言。
竟题曰:“牛某捧砚。”
这则故事出自于宋真宗朝大和尚文莹笔下,当时他同真宗朝中数位大臣过从甚密。因此他这本《湘山野录》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宋朝这种全社会老百姓都在努力模仿学习文人的穿搭爱好时,老百姓附庸风雅成为习惯。
以前贵族在自己家能欣赏到的歌舞,口技,杂戏等等,逐渐走入民间。
根据统计,在公元1100年前后,北宋东京汴梁城,有十座超级大的瓦舍。
正因为有人需要,才有买卖,李师师的15贯卖身钱就是这么来的。
李师师天生一副好嗓子,加上老鸨的耐心调教,悉心指点,不满15岁的小孩,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在东京各教坊中独领风骚,高树艳帜。
很多人注意到,为什么同样是末代名妓,北宋末年的李师师和明末的秦淮八艳相比,李师师同志似乎没有那么多风骨?
一句话总结,她当时并不知道15年后,金朝会用2万金兵打败辽国70万虎贲之士!
整个宋朝人都不知道看似强大的辽国,已经走到了行将崩溃的边缘。
所以宋朝百姓才会歌照唱,舞照跳。
李清照在1101年时18岁,刚刚嫁给赵明诚,她当时在干什么。我们看她的《金石录后序》提到公元1101年她在干什么?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购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当时这俩货是穷官二代,需要把衣服典当了,然后去买碑文。
李清照说的葛天氏之民,典故如下:
《诗经·风·郑风》有每年三月上已(初三),男女放下采葛的活计在溱洧河边祀求爱情幸福的幽会。那些青年男女们拿着像征幸福的兰草、芍药互相玩笑赠送以寄托幸福相爱。
这是刚刚满18岁的大官千金生活。
当时普通老百姓又是何种状态呢?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
这里说的垂髫之童,
垂髫,chuí tiá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语出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然而这一切都是表象,就连刚上任的蔡京,也没琢磨清楚自己到底要如何宰执天下?
他那个时候还不是六贼!
都说人总是要会学着忘记,何况还没发生,当时有位孟氏族人写了本《东京梦华录》,他却不知此时的东京已经如火上烹油。
因为李师师就要学成登场。那年她满14岁已成年。
三 都说乱世才会出名妓,否则当年杜牧那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里头的扬州名妓,怎么会藉藉无名?
从1007-1020年,这13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007-1111年。
1111-1115年
1116-1120年,
李师师同志则从14岁混到了27岁。
在第一阶段,她选择做驻唱歌手。这并非是美化自己,又她也希望出名气,希望达官贵人来关注她,那就必须得把自己的名气打出来。
卖艺不卖身是肯定的。
这点同明末的“秦淮八艳”有相同之处,都是想觅得金龟婿。
不同的是李师师从小乞讨的这段经历让她明白,这些达官显贵不可信,更不可依靠。
这个时候的她已经看了很多书,让李师师尽量保持更高要求自己的原因是,她在书中看到苏东坡把辛苦伺候他的妾室送人,问题是当时那侍妾还怀着苏东坡的孩子。
名士道貌岸然的嘴脸之下,都是人渣。
这就是少年李师师的认知高度。
当然懂是一回事,活着更重要。
要想打响名号需要名士的吹捧,但是如果一旦委身于他们,那你就永远不可能出名。
因为如果后来有如意郎君了,男人也会在乎!
两全之策是没有的。
少女李师师选择疯狂读书,争取让自己思想,能跟的上当时的名士思路。
另一方面,她选择去十大瓦舍驻唱。
按照信息的传播原理,一个人声名鹊起,首先需要有声。
所以14~18岁,人送李师师绰号“小唱女王!”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李师师是徽宗崇宁、大观年间京城最红的歌伎。
注意,这里说的是歌妓,歌妓指才貌出众的艺妓、交际花,与卖身的色妓有别。
而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为“长短句"”。“
“长短句”,也就是咱们所说的宋词。
李师师很出名,她的洁身自好最终给她吸引了宋徽宗的注意。
大家必须注意到,宋徽宗一生有数百个女人,光女儿就有42个,所以如果李师师是色妓,那肯定没戏。
这点可以参考周星驰的电影《大内密探008》里面的琴操姑娘,就是这个卖艺不卖身的代表。
让众人仰望,但又不完全高不可攀。因为如果达官贵人邀请她去陪酒,她也去。
唯独一个卖身免谈。
直到她成为宋徽宗的禁脔。
野史里说的在这期间周邦彦跟李师师私会,这点有个问题,就是当时蔡京和周邦彦不对付,周邦彦只是一个落魄文官,已经进入晚年。
正处在上升期的18岁少女李师师,放着29岁的皇帝不要,反而跟42岁的落魄男人鬼混。
李师师真如果这样做,她的饭碗就没了。
没人比她更了解皇帝的雷霆一怒有多可怕!
宋徽宗为了自己私欲,他可以逼反整个江南,他会放任身边女人跟别的男人私会?
这不是扯淡吗?
蔡京为了满足宋徽宗的超级欲望,他直接将郑州西到洛阳,这一块的土地拥有者的地契作废。
这些都是宋徽宗同意的。
试问天下有这样可怕的男人,谁还敢去招惹李师师?
事情到了金国成立,完颜阿骨打以2万金兵灭掉辽国天祚皇帝70万大军以后,宋徽宗缩回了皇宫,那年是公元1115年,金国完全开启了灭辽之战。
更重要的原因是,宋徽宗发现他已经控制不住时局,于是彻底放手。
也就是突然间,马行街的行首李师师家门前没人了。
23岁的李师师开始意识到,她必须要为将来做准备了。
她不是白居易诗篇里的“老大嫁做商人妇的女人”
她有皇帝这层保障,她依然会出去驻唱,也依然出去陪酒,但是她只是歌姬。
谁想霸占李师师,那活不过当晚。因为李师师身边,有皇帝皇城司的高手护卫。
李师师要找的男人必须符合几个要求:
01不怕皇帝!
02不是名士!
03能跟她琴瑟和鸣。
【文章末尾引入《水浒传》的一段内容。】
原来这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水性的人,见了燕青这等人物,能言快说,口舌利便,倒有心看上他。
酒席之间,用些话来嘲惹他。数杯酒后,一言半语,便来撩拨。李师师唤丫嬛取箫来。锦袋内掣出那管凤箫,李师师接来,口中轻轻吹动。端的是穿云裂石之声。有诗为证:俊俏烟花大有情,玉箫吹出凤凰声。燕青亦自心伶俐,一曲穿云裂太清。
【文章结论】:李师师其实是有意这么做的,她27岁了,这一年她在马行街苦守了五年,然而依然没人想要娶她。
这五年大宋局势已经一变再变,金国已经把大辽灭的只剩下幽州一地。
能不能在乱世中尽快脱离苦海?李师师比谁都着急,这个时候傻孩子燕青来了。
燕青喜欢李师师吗?
其实是喜欢的。
李师师和燕青骨子里都是一类人,都是乞丐出身。
相同的经历,让他们更好的相知。
燕青的青年时期游戏风尘,被人们成为浪子。
李师师则被迫卖身,选择成为歌妓。她努力的洁身自好。也努力的想要讨好自己的爱郎!
燕青选择带走李师师。
水浒中,燕青从水泊梁山离开时,对卢俊义说了这么一句,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无结果耳。”】
这是燕青临去前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给出了两人最终的结局。后来燕青果然善终,跟李师师一起归隐山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