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评说两汉之大起义(一)

前言:

此时兄弟们对“韩国老鸭窝”大概比较注重,各位老铁们都想要剖析一些“韩国老鸭窝”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对于“韩国老鸭窝””的相关知识,希望咱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两汉系列文章——评说两汉。两汉,也就是汉朝,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刘氏江山,享国长达四百年之久。汉朝,是一个不容被忽视的时代,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这个朝代光辉灿烂、浓墨重彩,我们讲汉朝,在于唤醒当代人对先民的记忆,在于歌颂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勾起一种民族情怀,毕竟,我们这个民族叫做汉族。我们不是在讲历史,我们只是在回忆,回忆两千年前的那些人和事。两千年,时间太过久远了,它不像昨天发生的事情那样历历在目,也不像上个世纪的发生的事,我们可以查影像资料,可以去问老人,能够带我们走进汉朝的只有史书,好在中国人有写史的习惯,那就让我们跟随着太史公、司马温公等史家的足迹,去回忆吧。

说起汉朝,就得刘邦说起,他是汉朝的第一位皇帝、王朝的缔造者。

刘邦

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七位诸侯王,联名给汉王刘邦上书,请求他做皇帝,刘邦说:“我不行,没那个资格。”诸王说:“你不做皇帝我们就死,你不做谁做。”刘邦是再三谦让,迫不得已,做了皇帝。这才开创了大汉四百年基业。说是这么简单,诸侯怎么就让他做皇帝?你也是王,我也是王,我为什么不能做皇帝?说起这个就复杂了,时间还得往前推,推到前一个朝代——秦朝,我们要了解到刘邦是如何在群雄逐鹿的角逐中,异军突起,成为天子。时间来说,具体一点,就是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在一个叫大泽乡的地方,陈胜、吴广造反了。造谁的反?造大秦的反。为什么要造反?被逼急了。当时陈胜、吴广押送一帮人去渔阳服役,路上连天暴雨,七月份,这种天气很正常。走不了了,冒着雨去,那也来不及了。来不及来不及吧,迟到旷工这在今天都不是事儿。可在法律极其严苛的秦朝,迟到,就是死刑。就算没迟到,去渔阳服役,那也是九死一生。首先差事苦,根本不是人干的,另外一个,一不小心触发了法令,也是死。都是死,陈胜当时是这么说的: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于是乎,反了吧。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大泽乡起义

这一反不要紧,一下子炸开了,因为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就等有人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起义的大概有三种人,一种是像陈胜吴广这样被逼反的,一种是一开始就是土匪豪强巴不得天下大乱,还有一种就是原先六国的贵族。我们讲下第三种,六国贵族。

秦朝是战国后期,地处西北的秦国,在秦始皇的统率之下,用了十年的时间,灭亡了东方六国而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这个时候,六国原先的贵族并没有完全让秦始皇赶尽杀绝,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转入了地下,他们着怀揣国仇家恨,可以说对这个王朝恨入骨髓。

举一个例子,就是张良。张良是我们今后重点说的一个人物,因为他在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路上,建立了不朽功勋。张良出身韩国贵族,他的祖父、父亲先后给韩国五代君王做国相,世受王恩,后来韩国让秦给灭了,而且还是第一个灭的,国家没了,他们家也败了,所以我说“国仇家恨”,复仇的种子在张良幼小的心灵上生根发芽,就一心想给韩国报仇。张良的办法也简单,那就是刺杀秦始皇。有先例在这里,秦始皇以前让荆轲刺杀过,让高渐离刺杀过,虽然都失败了,但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在战国时代,刺客是很流行的,《史记》专门有一篇《刺客列传》讲述刺客的故事。最关键一点,这种方法简单粗暴。可是张良既没有荆轲卓绝的剑法,也没有高渐离能够接近秦始皇的机会,他能做的只有筹钱买凶杀人。张良对秦王朝恨入骨髓,有个佐证:当时他亲弟弟死了都不花钱埋葬,因为钱得用在刺杀大业上头。后来终于寻到一个大力士,这个大力士能抡起一百多斤的大铁锤,张良打算,在秦始皇出游的路上,让大力士用铁锤袭击秦始皇的车驾。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包括探听巡游队伍的路线、时间、自己逃跑的路线……就在博浪沙那个地方埋伏好。等到车驾经过,一百多斤重的铁锤砸向马车,瞬间稀碎。渍,可惜啊,砸错了,秦始皇根本不在这个车里。刺杀行动失败。接着就跑路了。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问题,六国人,尤其是各国贵族,对大秦的仇恨。

张良

除了想刺杀的,还有的,就是暗中筹划,针对的不是秦始皇本人,而是推翻整个王朝。例如楚国人项梁叔侄。

项梁的父亲是楚国名将项燕,在秦统一战争中,遇到的最强硬的一个劲敌就是项燕。当时秦国打算让老将王翦攻打楚国,王翦主张非六十万军队不可,这几乎是倾全国之兵,而青年将领李信则声称二十万军队就够了,用不着六十万,王将军老了。最后是,秦王采纳了李信的建议,并且让李信担任将领率军攻打楚国,结果在项燕的反击下秦军惨败。这才重新启用王翦,依旧是六十万军队,终于打败了楚国,项燕兵败身亡。当然这是题外话,项燕的儿子项梁出身将门世家,跟张良还不同,张良是在后期也就是刺杀秦始皇失败后,流亡的过程中,有一个奇遇,得到了太公兵法,而项梁自幼就熟知用兵之道。

当时项梁隐居在吴中,经常主持一些葬礼婚礼,红白事全包,借机结交一些能人异士,尤其是考察兵法和个人的能力。频繁地参加社会活动,积累了大量的人脉。一切都在他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下进行,只要等到时机成熟,立刻起兵反秦。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这对项梁来说,时机成熟了。

这年九月,秦会稽太守殷通,针对时局问题,找来项梁咨询意见,因为项梁这个时候在吴中的名气很大了。殷通的意思是,当今豪杰四起,大起义后,很多秦朝地方官吏都给杀死了,殷通也是秦朝的官吏,他不能坐以待毙,不是有一句话叫做先发制人吗?殷通考虑起兵反秦,他想任命项梁和另外一个很有名的人物桓楚担任将领。有人说,这对项梁是一个机会,他不是一直在等待时机吗?可你想想项梁筹划了这么多年,怎么能够甘心让别人使唤,他早就安排好了这次谈话所将要采取的行动。当殷通提到桓楚的时候,项梁说:“目前桓楚流亡在外,没有人能找到他,只有我的侄儿项籍知道他的下落,请让项籍进屋详谈。”殷通说:“可以。”项籍进来后,详述了桓楚的藏身之地,在哪个湖边的哪个树林里,有三棵大柳树,柳树上有个老鸭窝,去的时候说什么什么暗号——当然这是胡编乱造的了。等到项梁给项籍使了使眼色,说了声“可以了”,只见项籍迅速抽出刀来,手起刀落,把殷通的头砍下来了。紧接着,项梁提着人头和大印,来到门外,手下士兵见状立刻乱成一锅粥,项籍一口气杀了一百多人,一下子给众人镇住了。这个项籍怎么这么厉害,武艺高强啊,你应该知道,项籍就是项羽。太守都死了,项梁叔侄实力又这么强,算了,跟他干吧,保命要紧。

项梁之前召集的豪杰现在都起了作用,而且部署工作非常到位,可以说有条不紊,并没有因为事情紧急而乱作一团,因为他早就成竹在胸了,对每个任命的将领都了如指掌。其中就有一个没有得到任命,去找项梁,项梁告诉他:“某次某个葬礼让你去干哪件事,你干的不行,因此当时我就知道你能力不够,所以这次得不到任命。”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出,项梁之前的准备工作有多么的细致,规划长远,而且非常成功。

一时之间拉起了八千人的队伍,从这个时候开始,项梁举起了反秦的大旗。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评说两汉之大起义(一)》
文章链接:https://www.freety.cn/yingshi/pslhzdqyy.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