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甜蜜的惩戒

前言:

如今小伙伴们对“甜蜜的惩戒”可能比较关注,看官们都想要知道一些“甜蜜的惩戒”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甜蜜的惩戒””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喜欢,看官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1391字,阅读约需3分钟。



如果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过关,而被留置在学校不许回家,是不是一件很让人抓狂的事情?

威海市紫光学校的学生却从中感受到了幸福和力量。

阅读《为自己喝彩》一书,多名毕业生众口一词的对紫光学校的感恩与怀念,让人心潮澎湃。暂不说考上昆山杜克大学的吕东昆,中国人民大学的丛芷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吴汶钊,香港大学的王禹雁,北京电影学院的谭植元、李兆博,山东大学的董雨姝、侯美含,石河子大学的王子旭,上海师范大学的邱雨婷……这些让紫光学校为之骄傲的闪亮的名字,他们的文字热辣滚烫,还原出一个真实、独特、雄起的紫光。(近期的读后感可能还会请这些青年才俊、天之骄子出场)教育应该有的模样在他们的深情回忆里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今天谈谈让我为之震撼的考入滨州医学院的2020届毕业生林堉坤的文章:《紫光,人生路上的皈依》。

他写道,每个单周周末,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他学会了制作寿司、竞技歌牌以及上市公司协议的书写,发现自己真的比想象的还要优秀得多。

在学习紧张全民紧盯着升学率的高中,还能像初中小学那样,甚至实施比初中小学还初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需要学校管理者的智慧与勇气。看似无用实为大用的课程,其实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培养、未来发展,而不是将学生当成只会眼前考试的冷冰冰的机器。

紫光也有“狠”的一面。每一次回家前的双周考试,如果不能通过,就不能和阔别半月的家人团聚,直到下一次通过才能回去。

林堉坤同学第一次双周考就不幸被捕了。惩戒开始了。接下来的学校做法别出心裁,可圈可点。

先是北大博士李凌己校长亲自出马,为不过关的留校者做了一场两个小时的讲座,安抚了情绪不稳的被捕者。接着,班主任侯玲老师为班里的15名同学每人买了一个甜甜圈。

没有冷嘲热讽,没有幸灾乐祸,没有严厉斥责,虽然不允许回家,却受到了学校“最高领袖”的接见和醍醐灌顶的指导。班主任的慷慨解囊,让惩戒的满口苦涩烟消云散。

如果没有爱与尊重沉淀在心底,哪里会有这样甜蜜的惩戒?严爱相济,和善而坚定,才能弹奏出世间最美的教育乐章。

第二次留校双周考,林堉坤同学又失利了。他不甘心,敲开了办公室的大门,请侯玲老师担保,向年级主任王金波老师立下“军令状”——进步十名以上,达不到以后就自愿留下。

在宽松、民主的校园氛围中,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迸发出成长的内驱力,主动出击,积极斡旋,赢得自身的合理权益。果然,憋了一口气的他拿到了总分班级第一的成绩,双周考试再也没有失利过。

林堉坤同学写道:“矗立在眼前的巨大高墙,换个角度去想就会成为一扇大门。墙和门的差别,就在于自身如何去看待。”

紫光是一所规范的校园,每一个心灵却是自由的。

想到下午课外活动时,我校组织初一学生到隔壁的劳动基地收拾地瓜——扯掉地瓜蔓,明天再将地瓜铲出。用不了12个班的全部学生,每班就抽了10人参加。政教处主任邢鹏告诉我,这10人是各班选了优秀学生参加的。

在现场,我随机问了几个学生。有的班级是诚信积分的前10名,有的班级是上次考试的前10名。

我表示赞许。劳动不是一种惩戒,不要把各班所谓的问题生集结在一起,强制实行劳动改造,那是监狱,不是学校。对少年来说,劳动是幸福的、快乐的,是能创造价值的。就像一位胖乎乎的男生在结束时笑着对我说,校长,一节课没干得够啊,以后多提供机会吧。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也能在匠心独运中找到甜蜜与幸福。

2024年10月30日星期三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甜蜜的惩戒》
文章链接:https://www.freety.cn/yingshi/tmdcj.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