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原罪

七原罪(或称为七大罪)——出自天主教教义,意为罪恶的七种来源。按可能导致罪行的严重程度(由重至轻)依次为——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1.傲慢——源自盲目自大。因自身的拥有而产生的优越感,将自己定位成比他人甚至比神明更优秀的存在。

  2.嫉妒——源自心胸狭窄。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或其它更美好事物)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甚至会上升为忌恨。

  3.愤怒——源自心理失衡。因极度憎恨而否定他人或仇恨。在律法所赋予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

4.懒惰——源自放纵约束。因逃避责任浪费时间不积极工作,导致他人需加倍付出劳动和时间才能将缺失予以填补。

5.贪婪——源自肆意索取。因不满于当前所拥有的,进而附加了不切实际且漫无边际的欲望。

6.暴食——源自肆意占有。因过度放纵食欲、酗酒而浪费食物(或囤积过量的食物),导致他人忍受饥饿。

7.色欲——源自肉体欢愉。因过度渴望肉体的满足,进而忽视了心灵的沟通交流。

这些原罪,看似外貌风格迥异实则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彼此作用,所以各种各样的动机也被假设成是与各种罪行相连。别的不说,我们作为食物链的顶端,以吃生命维持生命,从张嘴的那刻起不就应证了那句嘛“我们都是罪人,犯着不同的罪!”

最初是因为一部外片《七宗罪》,才对“原罪”有了模糊的概念。算是启蒙——原来不仅自己甚至于每个人都有。

再接着又因为一部港片《神探》,剧中也有应用到那七原罪,而这次是将原罪都具象化了——有男也有女,有高也有瘦,很有创意的设定,如此这般原本那些刻板的概念都化身成为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历历在目。

自那刻起脑袋里就萌生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我的原罪如若具象化将呈现怎样的既视感——是何“模样”?“成长”又如何?经过漫长的回顾,又逐一对照,才勉强看到轮廓感受到脾性,按照成长态势和潜在隐患(由高到低)试着将“他们”依次描述如下:

吾之“色欲”——最先被意识到的,目前也算是原罪之中成长度最高的一“人”。“他”年已逼近不惑,一头紫色卷发自然又蓬松。形象气质、言谈举止都接近于文斯莫克•山治那般——奉行骑士道精神,女性朋友的忠诚护卫。漫画人物都过于理想化,而自己毕竟是个活生生的凡夫俗子。即便是想象但也不能失真——色令智昏,做不了忠诚护卫,却也有悸动有厌恶有冲动有自持。

以前像只无头苍蝇漫无目的见缝就钻,如今虽仍身处灰暗,幸有微光指引前行。讲真,的确偶有自甘堕落、就此沉沦的闪念,但那隐隐微光的耀眼和温暖总能将理智于森然迷离之中唤醒。

吾之“傲慢”——“他”正值青春年少,大众脸,中等个头,搭眼一瞧就一愚氓但好在还知道自己的无知,算是明知故傲。过去“傲”现在也“傲”,唯独不同的以前都露在面上,如今却藏在心底。傲得不分彼此“瞧不上的人和事多了,尽管自己也狗屁不是”;傲得油盐不进“说又不听,听又不懂,懂又不做,做又做错,错又不认,认又不改,改又不服,不服又不说!”。就这心理,就这态度,傲得愚傲得蠢傲得嗷嗷叫。

吾之“嫉妒”——“她”的存在,一直都有觉察,若隐若无,每每都一闪而过。但就在近两年,竟迅速出落成为了一名氤氲少女。生性敏感脆弱又自卑不甘,常常暗自较劲又处处自愧不如,往往事与愿违而怨天尤人徒增悲伤。缺失则羡慕,无能故嫉妒,而每每得不到又做不到之时,究竟在羡慕什么又在嫉妒什么...

吾之“贪婪”——“他”的存在,也一直有所觉察,也是若隐若现,屡屡也都一晃而过。但同样在近两年,感知变得越发清晰明了,是个单纯且倔强的少年。有且仅有的那约定犹如“拉钩”之约——“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百年都嫌少,要千年万年都不变!如若“等待”也算贪,那“他”着实是个名副其实的巨“贪”。

吾之“愤怒”——“他”不但愤青还是个愤青中的“老6”。一副中年男子模样,漫脸苦闷懦弱,却愤世嫉俗悲天悯人,敢怒而不敢言,满腔愤慨无处宣泄。随着负面情绪不断积压充斥,再强的人也有抗不住的时候,而当怒火肆意喷发之时——整个人仿佛瞬间被黑化,五感尽失,无差别发难...到头来受伤的竟是亲近之人,至今想来仍耿耿于怀后悔莫及...

吾之“懒惰”和“暴食”——他俩成长相对滞后,年龄也相仿都约莫9岁光景,“懒惰”是个小男孩,“暴食”是个小女孩。对于孩子而言,说他“懒”也就一说辞,能懒到哪儿去,只要能够予以正确的引导,也蛮勤快蛮自立;而说她“暴食”还远远达不到那个程度,充其量也就是“馋”嘴而已,好奇心居多图个新鲜解个馋。再美味的食物,多吃也多不到哪儿去,全然没有“非吃不可”的执念。

一直以来总以为自己够真也够诚,原来这么虚假伪善;一直以来总以为自己够沉也够稳,原来如此散里八火;一直以来总以为自己在持续向好,原来问题依旧是那些问题,一个都么化解也么减少,仅仅是憋着装着...

自我出生“他们”就已寄宿在体内——也许是连同基因被一并遗传,其将伴随我一同生活、滋长。我们终将在某年某月某天因为某个外因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或迟或早)——无法消除纵使我们身死也不会消逝。如若视而不见,定会随着生命的延续肆意疯长,最终害人害己。

柏拉图在灵魂三分论中,将灵魂比喻为一驾可以驰骋的马车,而马车又分为三个部分——御者、一匹良马和一匹劣马。其中御者代表“理智”,良马代表“激情”,劣马代表“欲望”。

此比喻通过简单易懂的道理告诉我们——唯有在御者的驾驭之下两匹马儿并辔而行,方能确保马车安全快速的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表明了理智对于御者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和执行力,进而实现其对欲望和激情的管控和引导。低级的快乐源于放纵,而高级的快乐则来自克制。一切能激发强烈生理享受的东西都一定要节制,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越多越好。

道理千真万确,意思简单明了,是个人就能懂,即便不懂也应该见过,没见过也应该听过...但,说着简单,却行之不易。

教育、管控、引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我们也一直在被教育、被管控、被引导。当你犯错时,谁特么都能过来说你两句。而被人看出来指着说,未必看得清说得准,必然不舒服但未必会认,认又未必会服,口服又未必心服,服也未必会改。严重被动且“改”在表面——往往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导致再错甚至于错上加错。

当然,不能光想问题、提问题,还得想方子解决问题。目前,我所能想到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子“自我教育”——与其被人说被人管,不如自己说自己,自己管自己。自己虽做不了别人的主,但至少能作自己的主。自己的话最管用,错在哪儿也最知道——有错就得认,哪怕不对旁人认,也得跟自己认;认了就想法改,若是羞于明着改,偷着改也无妨。别人的错,甚至全世界所有人的错,都证明不了自己是对的——这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些事无法挽回,只能引以为戒,更加修持自己身心言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

写在最后——此命题原本去年就打算写预计年末完成而且是之前提到过的最后一个,但因变故中途有了若干急切要优先写的,就暂且放下了,没成想这一放不仅跨了年还时隔近3个月之久才得以勉强见人。

时间快很,转眼三月份也快完了...

随便看看:《人靠什么活着》

《神探》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原罪》
文章链接:https://www.freety.cn/yingshi/yzti.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