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你们对“关上最后的门”大约比较注意,各位老铁们都想要了解一些“关上最后的门”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对于“关上最后的门””的相关内容,希望我们能喜欢,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作者:姚顺雨
楼下自卫哨的岗台靠营区的玻璃门很近,学员队的哨兵就在这一方不足一平方米的岗台上履职尽责。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个个标准的军礼,送走一阵阵急促小跑,又接回一声声轻松笑语。面对战友,哨兵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让这个哨位为军校生活的细节增添了几丝温暖。
然而,也正是哨位的一个个细节却折射出了军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当夏天时来临,执勤哨兵把玻璃门随时都敞开,风便能透过营区前层层的树木穿堂而过,用一丝清凉为哨兵缓解闷热的酷暑;而冬天来临后,这一切便变得大不相同。倘若玻璃门一旦被打开,西北风面对着没有树叶遮挡的树木,轻易便登堂入室,将温度拉低到冰点一下,甚至常常还会伴随着零散的雪花飘零而入。每当此时,室内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热气便被抽的一干二净,这常常让穿着大衣执勤的哨兵也觉得苦恼不已。
有的学员轻手轻脚,慢慢开门,慢慢关门;有的学员鲁莽粗犷,呼啦的一下推开门,咣当一下关上门;还有几名学员一起出去时,或是聊天忘记了,或是根本没在意,最后一名便忘了关上门;还有的学员即使出去了也不忘叮嘱一声将 门带上;也有训练后回来的学员,头顶冒着白气,红着脸流着鼻涕冲进营区,急匆匆回到宿舍,此时哨兵往往会自己去为他们开门,为他们关门;然而最多的情况却是这样的,当遇有队伍将要出入时,门便会被呼啦一下推开,随后队伍集合或解散,留哨兵一人在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哨兵也许会投去一些不满意的眼神,也许会轻轻抱怨一句:“怎么又不关门……”但这一切都会随着哨兵的更迭化为下一次面对队伍的笑容。
记得那是前不久的一天,一场大雪毫无计划地袭来。在台阶上盖了厚厚一层,严重影响到了人们走路。在领导的一声令下,所有学员倾巢出动,清扫营区周围的积雪。刹那间,叮当作响的铁锹撞击声,哗啦哗啦的扫把声,人声鼎沸的喧闹声响作一团,让门内安享温暖的哨兵也按耐不住,拿起一把铁锹便在楼门口与战友一同忙了起来……
雪还在下,不久,哨兵的帽子上现实布满了一层雪,随着体温的融化,再结为一层冰,好不有趣。但意外总是先一步来临,当哨兵喘着粗气憋红了脸与战友推一堆雪时,脚上的一不留神,滑在了地上,本来就已冻得僵硬的腿磕的“咚”的一声响,哨兵坚强着说“没事”,拒绝了战友的搀扶回到了哨位,硬生生地站完了自己的这一班哨。当战友们完成任务返回楼内,看着哨兵通红的双手,滴水的帽子,战友间暖暖的感情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笑容。
没有更多的话语,队伍里最后进来的一名战友随手便带上了敞开的大门,给哨兵一个微笑,回到了寝室……待哨兵下哨回到寝室,揉一揉自己的膝盖,淤青并肿起的一大块痛的哨兵龇牙咧嘴,战友才发现他受伤如此严重……
没有任何人提要求,没有任何人做规定,在这场大雪后的每一次集合或带回,最后一名学员总会顺手将门带上,为执勤的战友多保留了一丝温暖。而每名学员也都能看到,哨兵的微笑总在那一方岗台上迎接着他们的到来。
军校的时光总会匆匆流过,一点一滴,一话一语,一个个细节构成了生活的全部。战友之间的情感,融合同学之间的奋斗,被军营生活磨练锻造,成为一段不可多得的人生历程。再往后的日子里,不管面临毕业,遭遇改革,亦或是岗位变动,或是脱下军装离开,但只要是曾在那一方岗台站过哨的学员,总会回忆起严冬里门关上的那一瞬间,那一瞬间让自己觉得无比踏实且温暖。因为在那一瞬间,最后一名学员关上的,绝不仅仅是大楼的门,更在那一瞬间,简简单单便留住了军校这四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