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陈嘉庚先生于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享年88岁。他身后备极哀荣,北京举行了公祭,并由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领头执绋,覆盖国旗的灵柩,沿途各省市迎送,在集美举行了国葬,最后安葬在鳌园。1988年,国务院将陈嘉庚陵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有一拜亭,每逢清明节、集美学校校庆日,厦门各界和集美学校师生均要到此祭奠,表示深切怀念。各位团友,参观鳌园,看了陈嘉庚先生的不
福建连城冠豸山导游词精选篇1
朋友们,请大家往上看,看看这座山峰形状像什么呢?先看看主峰两边紧挨着的两座山像是两个帽翅,对了,像个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执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执法官,关汉卿的《玉镜台》中就有这么一句台词“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说的就是执法官。
什么是“獬豸”呢?相传它是古代的神羊,独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见人争斗,就会角触理亏的一方。楚文王曾按这个形状制成“獬豸冠”,远远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体现了冠豸山的威严正义。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把冠豸山视为刚正的神山,也是人们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会的象征。
现在我们开始登山了,请大家谨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同时要注意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哦!看,前方这株迎客松正向我们微微点头,欢迎大家的到来。
这颗迎客松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过去的冠豸山上满山遍野古木参天,半山腰有“松风亭”,山顶有“听松亭”,还有“印松麓”等景观和石刻,也留下了厦门书法名家罗丹先生在抗战期间写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峰雨,万壑松涛十里关”的崖刻。
品松韵,沐松风,树正气,赞风格,这是游冠豸山的一大乐趣,上世纪六十年代,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写有一篇《松树的风格》,它笔下的松树给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挠,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这正与“冠豸”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觉迎客松为我们带来一片荫凉,那就让我们带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觉,继续登山吧。
传说这座山原来在武夷,只因为有一年九龙江发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将山赶往九龙江堵水,赶山神仙到连城地界时,口渴难忍,来到一村庄讨水喝,热情村姑让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后误了时辰,把山留在这里,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双绝”之称。
各位团友,在这里我们看到有 “冠豸”二字,这是元代一县令同卿镌刻在这里的。这是圣旨牌坊,清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天国余部石达开的族弟石镇吉部署千人进攻连城,连城无险可守,县令随同数千群众,登山避难,最后太平军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群众惨死。这圣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诰封在此阵亡的县衙官兵和3千多群众的。
朋友们,我们已经到达山顶了!站在这里眺望前方,县城的景致尽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过20多名进士,堪称连城文化摇篮。民族英雄林则徐和大才子纪晓岚在游冠豸山时,于“东山草堂”题下了“江左风流”和“追步东山”名匾,至今还在。
好,冠豸山的游览到这里告一段落,我们在这里休息十分钟。如果大家还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莲花洞”,“灵芝寺”等景点游览。谢谢合作。
冠豸山位于连城东1.5公里处,平地拔起,不连岗,位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园40里。1993年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冠豸山旧称田石,因其峰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垒城开地,筑南北堑关墙,凿石磴,建书院,成为远近驰名的“上游第一观”。奇,远望如欲放的莲花,又名莲花山。自宋绍兴三年(1133年)连城置沿以来,就已开发,元代辟为名胜.
冠豸山为丹霞地貌,峰岩峻峭、景致迷人,有清泉穿石,声出峡谷的苍玉峡;有清澄如镜的金字泉;有两峰壁裂,望天一线的一线天;有状似孤独,光耀人间的“照天烛”;有泉清风爽可容百人的莲花洞;有风姿绰约,神形毕俏的姊妹岩;登丹梯云栈至山顶远眺,有“身疑上天游,摇荡白云里”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东南有石门湖,潭深壑浅,湖清山秀,登艇游湖,山环水绕,沿途有,“渴子饮泉”、“大象戏水”、“猴猕撞钟”、“疯僧戴帽”等胜景。
冠豸山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存于东山草堂的手书横匾“江左风流”,清干隆名士纪晓岚,在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宝墨。
近年来,冠豸山景区建设有了很大发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树种花十万余株,修建了长寿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游服务设施,吸引了大量中外游人。
福建连城冠豸山导游词精选篇2
连城山水价值连城! 地处福建西部的连城县的冠豸山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圆四十里,它于1986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xx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xx年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冠豸山风景区属丹霞地貌,苍玉峡逶迤而入,一石若悬,流泉从石间穿过,潺潺不断,逾半山处,巨石之上立一松风亭。半云亭筑在山间突出部,仰崖上古树,郁郁苍苍,如在半天。至滴珠岩,高壁峭立,独留一面,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冠旨两字,字径数尺,苍劲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过滴珠岩为芳兰谷,谷中兰花香馨远袭。南面是石园,为清朝林赤章读书处,岩洞深邃,可容数十人,岩顶石花丛植,雨天水从五老峰峥淙泻落,又名天上来。过修竹径,越桃源涧,吞红咽绿,上十余折,即为金字泉。金字泉边有一水塘,名清如许,一线天倒映其中,成天地两线,更添情趣。上有项南同志题写的万峰朝斗四个大字,过了一线天,便是白云深处,旁有仙人所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间传说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云深处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区。灵芝峰下为灵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传唐欧阳仙曾在此炼丹。
照天烛从旁壑中拔地而起,绝无依傍,如红烛高照,傲然燃空。照天烛旁边为莲花洞、五姐妹石。莲花洞内有石椅石桌。寿星峦上,石栏曲折,长寿亭傲然立于飞云树影之中。旁有我国著名书法家罗丹篆写的人长寿三字。冠豸山东南有石门湖,潭深壑浅,湖清山秀,酷似一块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奇峰险壑之中。登艇游览,山环水绕,沿途可欣赏渴马饮泉、大象戏水、猴狲撞钟、三姐妹石、疯僧戴帽等胜景。冠豸山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存于东山草堂的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清乾隆名士《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在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的墨宝。
福建连城冠豸山导游词精选篇3
各位亲爱的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闽西连城冠豸山观光旅游。我是旅行社的导游。
位于连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犹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丽质,清纯可人。这里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潭等五个景区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于一体。相传冠豸山的开发始于宋朝,有八闽名胜美称。因与武夷山同处于一条山脉,都是丹霞地貌,山势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双绝美誉。今天游览的主要景点是石门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就乘船游览石门湖景区。大家请看石门湖景区虽小但却不失浩渺,清幽、秀丽、亭亭玉立,犹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生命之门,它不是抽象的符号,它是直观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构筑出石门湖阴柔的羞涩风景,让人看过后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征着母性的伟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团友 ,下了船,翻过鲤鱼背,我们便来到冠豸山景点最集中、最壮观的长寿峦。大家现在看到山谷中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与我们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门被人们誉为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
好,大家随我过一线天,我们来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请大家往上看,这座山的主峰两边紧挨着两座山,而三座山峰连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种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执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执法官,咱们现在的执法官可不戴这种帽子哦!元曲名家关汉卿的《玉镜台》中就有这么一名台词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说的就是执法官。各位来宾知道什么叫獬豸吗?相传它是古代的独角神兽,能辨是非曲直,若见人争斗,就会用角去触理亏的一方。后来由于方言的原因,咱们闽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这个词,这也就是这座山名的由来了,古往今来,人们把冠豸山视为刚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们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会的象征。这里水处(闽江,汀江,九龙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观便是这冠豸山,加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被誉为闽西第一关,上游第一关。
福建连城冠豸山导游词精选篇4
冠豸山属丹霞地貌,景点一个连着一个。在一个叫竹安寨的石峰之顶,有一个面积有几十平方米的天然水池,池水清澈透明,四季不枯,人们称之为天池。天池西面有一道长百余米,高几十米的天然石墙,人们称之为天墙。北面有一个酷似老人的石峰,人们称之为寿星岩,东面是一状如马头的石山,人们称之为马头山,对于天池及旁边这些紧紧相连的景点,当地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王母娘娘有七个女儿,俗称七仙女。七仙女中最小的名叫紫霜,长得异常白净漂亮,被王母娘娘视为掌上明珠。平时,王母娘娘喜欢带着七仙女到北方天池游泳消暑,让女儿们在凡尘中尽情欢乐地玩耍。有一次,紫霜游泳游累了,便独自到岸边休憩,刚好看见赶山神正在赶山。紫霜礼貌地问赶山神:赶山伯,您这回要把这些石头赶去哪里呢?赶山神说:南方泥多石少,大地上虽长满香桂杜鹃,遗憾的是没有石头衬托,我现要把这些石头赶到南方去,让南方的风景更漂亮。紫霜又问:赶山伯,我能跟您去看看吗?赶山神说:如果你妈妈同意,我当然可以带你去。王母娘娘原本是不想答应紫霜跟一个老头去赶山的,但想想紫霜日渐长大,世面所见也少,是该学学本事了,于是点头答应了紫霜。又怕紫霜一路辛苦,便命令时任弼马温的孙悟空派了一头最壮实的天马来,让紫霜骑去。驮着紫霜的天马行空而去,很快就和赶山神一起到了南方冠豸山地界。紫霜往下一看,此地果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不足之处就是少了一些石山石峰,就对赶山神说:赶山伯,这里太美了,您就把石山放在这里吧。赶山神说:行啊,太阳刚好落山,恰巧是我施展法术的时候,你看我的吧。一阵飞沙走石后,只见各式各样的石山石峰点纵于山水花木之间,冠豸山漂亮极了。紫霜非常高兴,心想以后若能到这里游泳洗漱,岂不比在北方天池更有趣味?于是请求赶山神为她造一个游泳池。赶山神是个慈祥的老头,得到美女的赞许心里很是舒服,听到美女的请求自然爽快答应。于是又一阵挥鞭念咒,一个天池即刻就造在石峰顶上。赶山神还对紫霜说:你到这里洗漱,是不可以让别人看见的,我再帮你改造改造。于是鞭出一道石墙挡住西边的道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墙,削去连绵的山岩,把天池四周削得绝壁难攀。一切感到满意后,便对紫霜说:仙女你现在尽可放心享用天池了。紫霜说:好是好,可惜天池里没有水,叫我怎么享用啊。赶山神这才想起自己没有造水的神力,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直叫道:真是老糊涂,真是老糊涂。站在一旁的天马提醒赶山神:这里靠近东海,能不能请龙王来帮帮忙?赶山神说:东海龙王一向小气,上次赶山时我不小心把一块大石头掉到东海里,他说是我故意要占他的地盘,对我一起怀恨在心,现去求他,恐怕不会同意。天马问:那是什么地盘?赶山神说:就是对面那个中国台湾岛。紫霜说:中国台湾本身就是内陆不可分割的部分,东海龙王他何必斤斤计较,我去找他看看。东海龙王见了紫霜,听说要与赶山神合作造一个天池,便毫不客气地拒绝。龙王说:过去哪吒来欺负我的儿子,前些日子孙悟空又来强行借走定海神针,今天一个小小的赶山神又想如何捉弄我?他故意把这么大一块石头掉到我这里,占了我这么大地盘,我还没找他算帐呢。紫霜说:赶山神一天到晚很辛苦,这块石头是不小心掉在这里的,您不能想别的地方去。龙王说:他想算计我,我还把他给算计了。我龙宫里的人才多的是,你看,我把这块废石雕琢成了大石宫,在里面住着冬暖夏凉,舒服极了,这叫变废为宝啊!他赶山神想不到吧!紫霜平日虽养在天宫,年纪也还小,却天生聪慧。她对龙王说:王母娘娘同意我在南方做了天池,天南地北自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块大石头说不定哪天又要被赶到什么地方去,你这么舒服的石宫不就前功尽弃变别人的了?龙王一想这话有道理,心想还是去天池造水更为划算,于是和紫霜一起来到冠豸山。龙王用眼睛看了一下赶山神,却觉得赶山神正在摇鞭子暗笑他,讥讽他,心里越想越不舒服,越想越气,那水注就越下越大,顿时变成了暴雨,雨水溢出天池变成了洪水,直往冠豸山下的农田房舍冲去。赶山神立即把紫霜的腰带和赶山鞭缠在一起,让赶山鞭鞭力大增,一口气在山下来回鞭了九下,鞭出一条漂亮如玉带的九曲河,把天池溢出来的洪水全都引起,洪水没有伤及老百姓的田地房屋,这条河现在就叫九曲文川河。紫霜见龙王如此阴险恶毒,竟然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而大发淫威,一下子变得义愤填膺,抢过赶山神手中的赶山鞭,骑上天马,追上龙王一阵猛抽,把龙王抽得为遍体麟伤,所以龙的身上至今还长满麟片,其实那就是被紫霜抽打的伤疤。
冠豸山(8张)
龙王是天庭高官(相当于凡尘中的省部级),却被紫霜打成重伤,心里很不服气,就跑到王母娘娘那里去告状。王母娘娘带着龙王和天兵天将来到冠豸山,对紫霜、赶山神和天马进行审问。紫霜说:龙王是我打的,要罚就罚我。天马说:紫霜是我驮着去的,要罚就罚我。赶山神心想,自己已经年老体衰,正想退休,何不把这事一个人揽下来,就说:真正打伤龙王的是我和我的赶山鞭,赶山鞭是我的器物,没有我的神力,谁能用它打龙王呢?请王母娘娘放了紫霜和天马,要罚就罚我。王母娘娘问龙王:到底是谁伤害了你?龙王心想,得罪紫霜肯定没有好处,赶山神和天马又都肯承担责任,何不顺水推舟做个人情,便说:是赶山神骑着天马用赶山鞭把我打伤,与紫霜无关。王母娘娘遂不问青红皂白把赶山神点化成石峰,在原地禁闭1020xx年,天马也要点化成石山在原地禁闭1020xx年,但孙悟空不同意,请求王母娘娘看在他的薄薄的猴面上最少也要少520xx年。王母娘娘怕孙悟空再来个大闹天宫,就同意只禁闭天马520xx年。于是天池旁就有了一个象人一个象马的石峰。象人的石峰应该叫赶山神岩,因 为赶山神长得像寿星,象马的石山当地人就叫马头山。 龙王虽然在王母娘娘面前打赢了官司,但对赶山神和天马的严重处罚却心存愧疚,到天庭开会遇见紫霜更是左右为难不知所措。为了巴结紫霜,龙王对紫霜造的冠豸山天池格外呵护,只要水少了一点就立即补上,不敢让天池干涸,因此,冠豸山天池的水不管春夏秋冬还是寒暑阴阳,其水位总是保持在一个特定位置,不枯不溢,实为奇观。冠豸山下的人们发现一夜之间多了寿星岩、马头山、天墙、天池和九曲河,就知道昨夜有神仙光临此地,赶忙烧香摆烛放鞭炮向神仙求愿。因此,冠豸山下的连城人特喜欢烧香摆烛放鞭炮,有俗语云:可以吃不饱,可以穿不好,早晨傍晚不可以不放炮。此习俗亦可称作世界奇闻 。
福建连城冠豸山导游词精选篇5
各位团友,早上好。今天我们去福建风景十佳之一的集美游览,集美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首先,让我向各位介绍集美区。
集美区,位于厦门岛的西北,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12万,是著名的侨乡和旅游风景区。现在我们进入集美学村,集美,俗名尽尾,即大陆尽处;又名 浔尾,即浔江之尾。明末集美进士陈文瑞嫌浔尾不雅,改称集美,寓集天下之美,但未通行。至陈嘉庚先生1894年创办惕斋学塾,办集美小学,办女子小学,办师范和中学,办幼稚园,办水产科和商科,办女师以后,于2月将这些学校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总校名。因军阀混战,给学校带来严重滋扰,经陈嘉庚先生和校长向南北军政府呼吁保证学校的安全和宁静,要求规定为永久和平学村。得到南北双方承诺。10月由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学校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并电令闽粤省长及统兵长官特别保护, 集美学村才由此得名。陈嘉庚倾资兴学举世无双,他为保证学校费用,把国外所有不动产7000亩橡胶园和店屋货栈以及50万平方英尺的地皮,均出售作为集美学校的基金,他在厦门大学发起人会议上慷慨陈词:民心不死,国脉尚存,四万万人民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之目的之一日。1993年10月,农业部、交通部、福建省、厦门市共同筹办集美大学,以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政专科学校、集美师专为基础,同时成立工商管理学院。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鳌园参观。鳌园是陈嘉庚先生年回乡定居后花20xx年时间亲自督建而成的,耗资65万元,占地近9000平方米。鳌园原为海边的一个小岛,形如蛰伏的大鳌,护卫着集美。1951年,陈嘉庚不侵民田,辟置公园,于中立碑,纪念解放,名曰鳌园。国中建筑和雕刻均体现陈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思想,包容中外古今、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科技文化等,无所不有,博大精深,是个博物大观。也是新评的厦门二十名景之一,取名鳌园春晖。鳌园分为三部分,即门廊、解放纪念碑、陵墓。走进园门,就是50米的长廊,长廊两侧厢壁上镶嵌着58幅历史故事人物内容的青石镂雕,这是鳌园 653幅石雕的精华部分。左边主要是24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的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泽东的信赖和热爱。这些围墙上的浮雕共有291幅,初建时是用水泥塑制的,几十年风雨侵蚀,损坏严重,1991年春,集美学校委员会筹款百余万元,以原水泥雕内容为参考,由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艺术系的教师绘图,惠安艺人精心雕琢,全部更换为青石雕,其中有浮雕229块、沉雕42块、影雕20块。影雕是石雕艺术的新发明,使世界叹服。法国等国家专门请惠安影雕师前去表演,倾倒了欧洲许多艺术家。
各位团友,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亲自精心设计的。纪念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0xx年的奋斗,终于取得胜利;正面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毛主席为一个镇题写解放纪念碑是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陈嘉庚先生撰写并手书的碑文。纪念碑台基的底层为13级,象征陈嘉庚事业顺利发展的鼎盛年月;第二层为10级,寓他的事业遇到困难,企业收盘的年月;再上面是8级和3级,象征8年抗战、3年解放战争。碑座还刻满了反映新中国建立的石雕。
纪念碑前有一高7米,宽30米的屏壁,正中刻着博物观三字,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是地图,特别突出了台湾省地图,反映了闽台密切关系和陈先生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其下为托儿所到大学的类型和行为规范图。
转过屏壁就是陈嘉庚先生的陵墓了。墓坐子向午,呈寿龟形,墓盖为13块六角形青斗石镶成,墓碑上刻有陈先生生卒年月和担任过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等职务。墓圹为凤字壳,周边用15块青斗石浮雕介绍陈先生前半生的主要经历。墓圹四周的石雕,记录着他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光辉一生,可以说是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陈嘉庚先生于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享年88岁。他身后备极哀荣,北京举行了公祭,并由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领头执绋,覆盖国旗的灵柩,沿途各省市迎送,在集美举行了国葬,最后安葬在鳌园。1988年,国务院将陈嘉庚陵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有一拜亭,每逢清明节、集美学校校庆日,厦门各界和集美学校师生均要到此祭奠,表示深切怀念。
各位团友,参观鳌园,看了陈嘉庚先生的不平凡业绩,我们应该能够感到陈嘉庚先生人格的崇高,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是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陈嘉庚生前曾经说过,鳌园完工后,在其西北测要造一个公园。为完成他的遗愿,集美学校委员会经过努力,于1992年9露工建设“嘉庚公园”,?994年10 月陈嘉庚先生诞辰120xx年之际全部竣工。
好了,现在大家可以解散自由活动,我们一个小时后在园口集合吧,谢谢合作!
福建连城冠豸山导游词精选篇6
连城山水价值连城! 地处福建西部的连城县的冠豸山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圆四十里,它于1986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__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__年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冠豸山风景区属丹霞地貌,苍玉峡逶迤而入,一石若悬,流泉从石间穿过,潺潺不断,逾半山处,巨石之上立一松风亭。半云亭筑在山间突出部,仰崖上古树,郁郁苍苍,如在半天。至滴珠岩,高壁峭立,独留一面,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冠旨”两字,字径数尺,苍劲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过滴珠岩为芳兰谷,谷中兰花香馨远袭。南面是石园,为清朝林赤章读书处,岩洞深邃,可容数十人,岩顶石花丛植,雨天水从五老峰峥淙泻落,又名“天上来”。过修竹径,越桃源涧,吞红咽绿,上十余折,即为金字泉。金字泉边有一水塘,名“清如许”,一线天倒映其中,成天地两线,更添情趣。上有项南同志题写的“万峰朝斗”四个大字,过了一线天,便是“白云深处”,旁有仙人所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间传说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云深处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区。灵芝峰下为灵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传唐欧阳仙曾在此炼丹。
福建连城冠豸山导游词精选篇7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中国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厦门火烧屿导游词 日光岩导游词 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 永定土楼导游词-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福建连城冠豸山导游词精选篇8
连城山水价值连城! 地处福建西部的连城县的冠豸山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圆四十里,它于1986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xx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xx年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冠豸山风景区属丹霞地貌,苍玉峡逶迤而入,一石若悬,流泉从石间穿过,潺潺不断,逾半山处,巨石之上立一松风亭。半云亭筑在山间突出部,仰崖上古树,郁郁苍苍,如在半天。至滴珠岩,高壁峭立,独留一面,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冠旨两字,字径数尺,苍劲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过滴珠岩为芳兰谷,谷中兰花香馨远袭。南面是石园,为清朝林赤章读书处,岩洞深邃,可容数十人,岩顶石花丛植,雨天水从五老峰峥淙泻落,又名天上来。过修竹径,越桃源涧,吞红咽绿,上十余折,即为金字泉。金字泉边有一水塘,名清如许,一线天倒映其中,成天地两线,更添情趣。上有项南同志题写的万峰朝斗四个大字,过了一线天,便是白云深处,旁有仙人所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间传说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云深处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区。灵芝峰下为灵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传唐欧阳仙曾在此炼丹。
福建连城冠豸山导游词精选篇9
连城山水价值连城!地处福建西部的连城县的冠豸山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圆四十里,它于1986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_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_年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冠豸山风景区属丹霞地貌,苍玉峡逶迤而入,一石若悬,流泉从石间穿过,潺潺不断,逾半山处,巨石之上立一松风亭。半云亭筑在山间突出部,仰崖上古树,郁郁苍苍,如在半天。至滴珠岩,高壁峭立,独留一面,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冠旨”两字,字径数尺,苍劲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过滴珠岩为芳兰谷,谷中兰花香馨远袭。南面是石园,为清朝林赤章读书处,岩洞深邃,可容数十人,岩顶石花丛植,雨天水从五老峰峥淙泻落,又名“天上来”。过修竹径,越桃源涧,吞红咽绿,上十余折,即为金字泉。金字泉边有一水塘,名“清如许”,一线天倒映其中,成天地两线,更添情趣。上有项南同志题写的“万峰朝斗”四个大字,过了一线天,便是“白云深处”,旁有仙人所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间传说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云深处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区。灵芝峰下为灵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传唐欧阳仙曾在此炼丹。
“照天烛”从旁壑中拔地而起,绝无依傍,如红烛高照,傲然燃空。照天烛旁边为莲花洞、五姐妹石。莲花洞内有石椅石桌。寿星峦上,石栏曲折,长寿亭傲然立于飞云树影之中。旁有我国著名书法家罗丹篆写的“人长寿”三字。冠豸山东南有石门湖,潭深壑浅,湖清山秀,酷似一块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奇峰险壑之中。登艇游览,山环水绕,沿途可欣赏“渴马饮泉”、“大象戏水”、“猴狲撞钟”、“三姐妹石”、“疯僧戴帽”等胜景。冠豸山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存于东山草堂的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清乾隆名士《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在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的墨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