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口头合同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口头合同是指合同的主体以直接对话的方式或者通过通讯设备如电话交谈等方式而订立的合同。在实际生活中,口头合同是不严谨的,双方都有可能会存在风险问题。那么,口头合同的风险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口头合同的法律风险

1、口头协议,出现争议口说无凭;

2、虽签订书面合同,但合同条款存在问题,可能产生各种风险,常见的情形包括:

(1)交货地点约定模糊,造成履约成本增加,或导致交易失败;

(2)交货批次、时间约定不明确,可能导致货物积压;增加交易成本;

(3)货物所有权转移或损失风险责任约定不明确,导致承担不必要的货损风险;

(4)货物质量标准不明确,出现争议无法达成一致;

(5)货款支付时间不明确,导致客户拖延支付货款;

(6)货款支付方式可能导致的风险,如空头支票、汇票无法承兑等;

(7)金、逾期付款约定不明确,导致合同缺乏约束力,打官司时损失无法计算,索要赔偿得不到支持;

(8)忽视管辖法院,导致诉讼成本增加;

(9)签字、签章效力存在瑕疵,导致合同无效或存在争议。

二、口头合同认定的标准

(一)口头但不一定有效意味着已经依法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享有合同约定的权利并承担合同约定的义务,如果违约则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根据我国的规定,合同生效需具备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其中实质要件包括当事人订立合同时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及目的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形式要件是指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能生效的合同,合同自批准、登记时生效。

在我国一些单行法中对合同的特殊形式有所规定,如管理部门代管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需采用公证形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国有转让合同经批准后方能生效。那么对于这类法律、行政法规有特殊规定的合同,特定形式是否具备会直接影响其法律效力,如果采取口头形式订立此类合同,就无法使合同生效,但不影响合同的成立。

(二)特定合同须书面形式订立书面合同是以合同书、信件等客观、有形的形式承载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内容。相对于口头合同而言,书面合同更有利于双方当事人深思熟虑、谨慎行事,同时在发生纠纷的情况下,能够作为一项客观证据,有利于事实认定和纠纷的解决。

三、口头形式的合同有哪些

口头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采用。集市的现货交易、商店里的零售等一般都采用口头形式。

合同采取口头形式,毋须当事人特别指明。凡当事人无约定,法律未规定须采用特定形式的合同,均可采用口头形式。但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必须举证证明合同的存在及合同关系的内容。

合同采取口头形式并不意味着不能产生任何文字的凭证。人们到商店购物,有时也会要求商店开具发票或其他购物凭证,但这类文字材料只能视为合同成立的证明,不能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以口头形式订立合同,可以简化手续、方便交易提高效益,但其缺点是发生时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所以,对于不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和标的数额较大的合同,不宜采用这种形式。

总结:上述文章法务时刻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口头合同的法律风险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因此转让合同、涉外合同、价款或报酬在当事人认为数额巨大、不能即时清结的合同都不宜采用口头形式,否则发生合同纠纷时举证困难,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疑问,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专业提供合同拟定服务代办18年。

法务时刻来源链接:https://www.jiwenlaw.com/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口头合同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文章链接:https://www.freety.cn/falv/kthtdflfxssm.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