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经济形势愈发复杂,各行各业都不好过。
教培行业受政策影响,做了几十年的生意被叫停,市值暴跌;
旅游业因疫情被按下暂停键,全年有效经营时间不足百天,全行业一片哀嚎;
房地产黄金时代彻底终结,迎来近二十年最寒冷、最煎熬的一年...
2021年,最艰难的行业有哪些?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下。
1.航空业:负债率高达90%,员工薪资暴降
去年,各大航空公司没有最惨,只有更惨!没有一个好过的。
去年上半年,国航亏损67.86亿,南航亏损52.08亿,东航亏损46.88亿。更有海航破产重组,山航资不抵债。
据红星资本局不完全统计,以11家A股上市航司、机场为样本,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2463.39亿元,亏损296.33亿元。另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航空公司负债率普遍到了90%。
随着各大航空公司亏损严重,其员工降薪幅度巨大,空姐、空保等机组人员小时费骤降,地面员工月月最低工资。
有航空公司员工表示,疫情以来,公司每年裁去三分之一的员工,还有大批同事被“停薪留职”。
导致航空公司亏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疫情。随着国内外疫情反复,疫情防控趋严,人们的长途旅行需求减少,各大航空公司客流量大幅减少,导致入不敷出的局面。
此外,各大航空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中国的航空公司有60余家,市场竞争压力大,同时还面临着高铁等交通方式的巨大冲击和分流。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21航空洞察报告》显示,航空行业正在复苏,预计2022年航空公司运力(按飞行座位数计算)将增长47%。运力的大幅增长,预示着航空行业可能在明年年底恢复到2015年水平。
2.房地产:深陷资金链危机,房企频频暴雷
2021年,是房企近二十年来最寒冷、最煎熬的一年。
这一年,房地产高歌猛进的时代彻底终结。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重点22城土地集中出让,房地产税试点进入实操阶段;政策面未有丝毫放松,企业融资端却步步收紧,资金链的压力前所未有。
9月,恒大暴雷,房地产“大而不倒”的神话瞬间崩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紧接着,花样年、新力、佳兆业 、阳光城、奥园等诸多房企都爆发了流动性危机,多城市土地出现流拍,企业减员、降薪现象频现。
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房企破产数量已经高达396家,平均每天就有1家房地产企业破产倒闭。
今年,房地产依然艰难,已成为很多地产人心照不宣的共识。业内人士分析,此前,暴雷房企还可以再站起来,但是2022年以后,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在“保行业不保企业”的基调下,那些倒下的房企直接被宣判了“死刑”。还处于安全线以内的房企,未来也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未来房地产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赛道了。各类国家密集政策出台、恒大暴雷、各大房企的债务危机,二手房成交量下降就足以说明了一切。
房地产行业为何会急转而下,跌下神坛?主要受政策和市场规律两点印象。
一方面,在“房住不炒”宏观政策背景下,“三条红线”政策出台从结果导向直接控制了房企有息负债水平,去杠杆、降负债将成为行业大势所趋。短期而言,融资规模紧缩将倒逼行业进入内生型增长模式,经营性现金流将成为投资拿地的主要资金来源。
房地产行业要想高速增长,就得高杠杆。几乎所有的房企都是这样,借钱拿地,借钱盖房,借钱(预售)周转,如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出大问题。
上述政策的实施,揭开了房地产企业的真面目,也让房企从银行借钱变得更难。房企的钱基本压在了项目上,房子没卖出去,就意味着亏损,从而引发房企资金问题。
另一方面,这些年房价不断上涨,给很多人造成了房价未来还会一直上涨的错误观念和假象。市场上任何东西的价值都是有涨有跌,这是市场规律。
而在这个假象和错误观念下人们相信房价不会下跌只会上涨,再加上这些年房地产企业的不断宣传和各种公众人物的鼓动,造就了今天这种畸形的房价,严重违背了市场规律。如今,房企暴雷,跌下神坛,人们才悔不当初。
3.旅游业:持续亏损,绝地求生,却看不见未来
2021年,旅游行业怎一个惨字了得?
据2021年旅游业的营业数据显示:旅游从业人员全年失业天数超过100天,国内游业务暂停超过200天,出境游业务几乎停摆。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旅游行业几乎便陷入“噩梦之旅”。携程旅行网、途牛、众信旅游、凯撒旅业、和平国旅、南湖国旅、山东嘉华文化等一系列知名公司,大多业绩惨淡,持续亏损,有些公司甚至直接破产倒闭。
疫情之下,很多旅游景区客流暴跌,收入直线下滑,很多旅行社遭遇重创。据冰冷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12000家旅行实体倒闭,关门歇业,员工转业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别的行业,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在陆续恢复,渐有起色,但旅游业一直十分凄惨,每次刚有一点复苏的苗头,但随着局部疫情零星爆发,又被全盘击溃,如此反复,让人看不到未来。
有旅行社员工表示,从8月份开始,旅游业的2021年就已提前被宣告结束了。今年旅游业的恢复不足疫情之前的一半,全国打地鼠似的新冠疫情,更像开启盲盒一般,个中焦灼只能慢慢消化。
有网友用四个字总结2021年旅游业:背、少、穷、难。即行业特别背,业务特别少,生活特别穷,活着特别难。
旅游业想要全面复苏,真的不知道要等到何时了。所幸,市场长存,机会永在。等到疫情散去,旅游业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4.教培行业:双减之后,迎来寒冬,告别与新生
2021,对教培行业来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双减”政策的落地,基本上已宣告教培行业的“死刑”。政策要求所有的培训班为非营利性机构、不允许上市融资、不允许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上培训班,招招打在培训机构的死穴上,不留有任何的余地。
产值上万亿的教培市场,在2021年基本上已覆灭。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等教培机构巨头的股价一路暴跌,市值大幅缩水。
字节跳动旗下教育品牌大力教育多条业务线进行了裁员,面向中小学的双师直播大班课清北网校下线了所有初中阶段系统课程……因经营困难,老牌英语培训机构华尔街英语、巨人教育等相继宣布倒闭。
裁员、暴雷、关门、退市、转型、跨界等等,构成了2021年教育行业的热门词汇。据粗略估计,教培行业涉及的相关失业人数可能达至千万,何等庞大的一个数字。
据俞敏洪介绍,过去半年里,新东方的市值跌去90%,营业收入减少80%,员工辞退60000人,退学费、员工辞退N+1、教学点退租等现金支出近200亿。
一个培训机构的老师说,最煎熬的不是被裁员,而是明知会被裁,却无能为力,只能做着已经毫无意义的工作,不知道哪天会降临。
在动荡中,旧秩序被打破,新规则在建立。K12倒下了,素质教育站起来了。危机和新生并行,焦虑与希望同在,希望2022年的教培行业,在调整后能浴火重生。
5.餐饮业:消费疲软,竞争加剧,大批餐饮企业关店倒闭
2年前,新冠疫情爆发,餐饮行业迎来至暗时刻。2021年,疫情防控已常态化,但仍有零星病例时有爆发,充满了不确定性。去年,餐饮行业依旧十分艰难,不仅没能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而且竞争加剧,更加艰难。
去年,海底捞陆续关闭全国300家分店,茶颜悦色先后关闭70家门店,呷哺呷哺、乐乐茶等知名餐饮品牌也公开宣布关停部分门店。年末,轻食连锁品牌新元素宣布进入破产清算流程,米氏西餐厅和魅蓝餐厅宣布今年2月15日起歇业,这两家可是上海的标志性餐厅。
龙头餐饮企业尚且如此艰难,其他餐饮店更是苦不堪言。在全国各地,大批新老餐饮品牌都没能熬过“餐饮行业”的寒冬,尤其是个人餐饮店,倒闭关门的比比皆是。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餐饮行业吊销或注销了80.9万家门店。
大批餐饮企业关店、倒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a.疫情反复,消费力不足
疫情是导致大批餐饮企业倒闭的元凶。
疫情的反反复复,让人们不敢出远门,大多数餐饮企业基本靠本地人消费支撑,但有限的消费力量始终不足。加之局部地区疫情零星爆发,防疫政策趋紧,很多商圈甚至街道被封锁。限制堂食或是暂停堂食,导致很多餐厅的客流归零,营业额大幅下降甚至腰折。
以成都为例,去年11月成都出现确诊病例,市民居家隔离,不敢外出。据红餐网专栏作者、豪虾传创始人蒋毅在《成都餐饮,立冬!》一文中写到,疫情下成都的餐饮“温度”,每天都在骤降!第一天公布确诊病例时,很多餐厅生意只是下降40%左右,第二天下降60%左右。
在这之后,疫情阴影持续笼罩,一段时间下来,成都大多数餐厅的生意下滑了80%-90%以上,一些餐厅的业绩甚至直接挂零。
b.盲目扩张,自食苦果
疫情让很多餐厅倒下,各大商圈空出很多商铺,一些餐饮企业高喊着“抄底餐饮的机会来了”,趁机抢商铺密集开店,开启狂奔模式。
令这些餐饮企业措手不及的是,去年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此外,一些门店的运营、产品、服务、人员都没有跟上,新开的部分门店损失惨重。这些餐饮企业只能自食苦果,将盈利不佳的门店关闭。
在高速扩张之下,企业想要在越来越饱和的市场下维持每家店的盈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随着门店数增加,商圈的客流量必定会被分流,门店与门店之间的竞争会加剧,从而出现某些集中区域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门店更难盈利,最后只能闭店。
c.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触目心惊
去年,多家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玲粥铺将吃剩的排骨放到顾客的粥里,店员徒手捏碎皮蛋、分拣榨菜;
以食材新鲜为卖点的胖哥俩肉蟹煲,用的却是隔夜死蟹、变味牛骨、腐烂土豆;
明星郑凯参股的连锁火锅店“火凤祥鲜货火锅”,被曝售卖变质食材、生菜回收重复使用、卤汤发酸;
奈雪の茶被曝其多家分店存在蟑螂乱爬不用管,水果腐烂继续用,抹布不洗、手套不戴,产品标签随便换等诸多卫生问题;
杨国富麻辣烫仓库中遍地老鼠屎,食材被老鼠咬破接着用,让顾客与老鼠同吃一锅麻辣烫...
一水儿的知名品牌,但食品安全却频频亮起“红灯”,让人触目惊心。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健康的重要民生问题,也是餐饮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影响餐饮企业的生死存亡。餐饮企业如果只顾追求利润,一味地破底线、撞红线,将食品安全当儿戏,坑害消费者,再大的品牌、再火的企业迟早要倒闭。
参考资料:
2021年餐饮行业大起大落:巨头失速,小店求生,谁能拯救餐饮业
2021年房地产行业降虚火, 高杠杆成过去式
总结旅游业惊心动魄的2021年,活着就是成功?
冰火两重天,细数2021教培市场那些事儿
2021,教培行业最惨烈的这一年
关于如何系统性的做出爆品,毫无疑问推荐的是「谷仓爆品总裁营」,三天两夜的时间,围绕谷仓爆品模式三大战略:粉丝战略+爆品战略+流量战略,彻底把爆品内容讲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