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生活常识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网格本”归来——第十九期《失乐园》

前言:

现在你们对“失乐园”可能比较关心,大家都需要学习一些“失乐园”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有关“失乐园””的相关内容,希望咱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失乐园》(Paradise Lost

),全文12卷,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诗中叛逆天使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仍不悔改,负隅反抗,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分辨善恶的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遣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的作品。网格本原来采用的就是朱维之先生的译本,经典传神,这次再版,重新扫描了古斯塔夫·多雷的50幅精美插图,以更高质量的书品,还原网格本的魅力。

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第一次在文学创作领域把反面人物撒旦作为主人公来塑造,这不仅颠覆了文学创作中描绘正面形象的传统风格,而且还旗帜鲜明地融入了自身的社会理想、反抗思想,引起了广泛共鸣。这是文学领域的一次创新。

约翰·弥尔顿

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失乐园》的不同凡响在于其不可思议地融莎士比亚的悲剧、维吉尔史诗及《圣经》预言这三者于一体。《麦克白》中恐怖的病态与《埃涅阿斯记》中的噩梦体验,以及希伯来圣经中的独断权威等相互融和。这种融合可以让任何文学作品堕入九层地狱,但眼盲并遭到政治失意打击的弥尔顿却是坚不可摧的。西方文学中也许没有比这更成功的宏伟想象。”

中国文学家鲁迅:弥尔顿取《旧约》事作《失乐园》,有天神与撒旦的战事。以喻光明与黑暗之争。

西方世界少数不可企及的史诗范例

翻译家朱维之:《失乐园》无疑是弥尔顿最伟大的诗作,和荷马的《伊利亚特》、维吉尔的《伊尼德》、但丁的《神曲》同为西方世界少数不可企及的史诗范例。

译者朱维之先生

译本序(节选)

作者:朱维之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是十七世纪英国最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政论家,是欧洲十七世纪进步文化的基石,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两股思想洪潮之间的过渡人物,即文艺复兴运动最后的殿将和启蒙思想的最初启发者。他从小受人文主义的教育,反对封建礼教,反对不彻底的英国宗教改革,被称为宗教改革的改革者;同时他又鼓吹自由、平等、博爱,强调弑君无罪论,被称为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他在晚期完成的三大诗作:《失乐园》(

他们先嚼果肉,如果口渴,

就用果壳向盈盈的流泉中妥水。

——卷四,335、336行

上帝所造的万物中蛇最狡猾。魔王撒旦寄身于蛇,对女人说:“上帝知道你们吃了这分别善恶的果子眼睛就明亮,和他一样能知道善恶。”女人见那树的果子又好看,又可爱,吃了又有智慧,就摘下来吃了,又给丈夫吃。二人果然眼睛明亮,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用无花果树的叶子编作裙子。天起凉风,上帝在园中行走,二人赶紧藏到树林中去,不敢见他的面。上帝问男的在哪里,回答说赤身露体,害怕见他。问他是否吃了禁果,他说是女人叫他吃的,女人说是蛇叫她吃的。上帝对蛇说:“你做了这事必受咒诅,你要用肚子走路,

便不再言语,

口中喃喃而逃,夜荫也随他逃遁。

——卷四,1014、1015行

撒旦以为用突然袭击的战术可以一举而功成,不料神军早已严阵以待,两军遭遇,满天的刀光剑影,犹如大雪在上空纷飞。撒旦不敌,退而休养,并想出一种新式武器,用铁制成大炮,使神军在战场上吃尽苦头。天神见此情景,就叫神子带着雷电出征,鹏翼遮天,战车塞路,雷声隆隆,把叛军的新式武器碎为微尘,魔众被逼退到天庭的一角,天门外是广漠无边的大浑沌界,下面是无底深渊,撒旦的大军全部滚落深渊火湖。

撒旦坠入火湖,醒来时见身边躺着的是别西卜,便对他说,胜败是战争中的常事,我们的斗志不死,可以夺回天权。商量定了,大魔王的号令一下,百万叛军便纷纷起来列队,听他关于重振军威的训言。于是在深渊中大兴土木,筑起巍峨的“万魔殿”,另立王国。

魔众在万魔殿中开会讨论对策,会议中争论得很久,有的主战,有的主和,有的主张积聚金银财富,建设地狱中的天国。最后副王别西卜说:听说天神在浑沌中创造了一个新天地,于其中安置一个新的族类——人类。我们可用计策引诱人类走我们的路,在那儿占领新世界而拓展我们的新疆土。诸魔见有一线希望而喜形于色。接着便讨论怎样去探明真相,由谁去冒这个大险。撒旦见大家都不愿或不敢去冒险,便挺身而起,自言身为南面,责无旁贷,愿一身独自远征,去踏遍大千世界。于是他独自出发,凭智巧,冲出地狱的大门,飞渡浑沌界,找到了新造的地球上那伊甸乐园,托身于蛇,用花言巧语诱人吃食禁果,使夏娃和亚当犯了天条而被逐出乐园。

从黄道向下面地球的方向飞去,

为成功的希望所驱使,他在空中

打几个回旋,直向下面不停地飞。

——卷三,741-743行

这时地狱大门内的女魔“罪”和她的儿子“死”等候很久了,不闻撒旦的消息,便在浑沌界上筑一大石桥,若横天之虹,用以通往地球。桥筑成时,撒旦也回来了,互相祝贺。

撒旦洋洋自得地回到万魔殿去向诸魔讲述自己的劳绩,正待一阵喝彩之时,只听得咝咝声充满整个殿堂,大小天使都变成大蛇小蛇,堆积如山,发出恶臭。

《失乐园》这两条故事情节主线,说明两个主题思想。亚当失去地上乐园的主线,说明人类从不识不知的原始社会采野果过活的自然生活,进入生产劳动的文明社会的历史过程。这种进步必须依靠知识和劳动。亚当夫妇偷吃的正是“知识树”的果子;他们在乐园中就已养成劳动的习惯;走出乐园以后,更须靠劳动养活自己和积累财富。亚当说:“劳动养活自己有什么不好呢?懒惰是更坏的事。”“我将从此出发饱求知识,满载而归。”整个世界放在他们的面前,二人手携手,踏上漫长的征途。他们向伊甸园告别,不觉滴下惜别的眼泪,但很快便擦掉了。

撒旦失去天上乐园的主线,说明宇宙间本身就有正反相对、矛盾的两种势力存在,人类历史上也反复出现变革斗争的流血事件,出现失乐园的悲喜剧。诗人自己所生活的英国十七世纪就是这种历史时代,在长诗中得到了折光反映。这条主线也是诗人自己的革命热情和人民愿望的写照。

于是撒旦登上险峻荒凉的山崖,

一路上沉思默想,行步迟迟。

——卷四,172、1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网格本”归来——第十九期《失乐园》》
文章链接:https://www.freety.cn/yingshi/wgbgldsjqsly.html

评论